风起江南·苏正劲 |常熟市:此时胜有“声”
江苏
江苏 > 苏州 > 要闻 > 正文

风起江南·苏正劲 |常熟市:此时胜有“声”

常熟,地处江苏省东南部、长三角腹地。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而得名,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誉。她是诗人口中“小缆依依市柳边”的“琴川”,也是“独棹去茫茫”的“海虞”。这座拥有着3000多年的文明史和1700多年的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6月中旬,常熟迎来了撤县设市40周年。

40年,对于时光的长河来说,或许还比不上针尖上的一滴水,但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却能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顾常熟40年的风雨兼程,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提到,40年来,常熟人民接续奋斗,敢闯敢干,综合实力始终保持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描绘了一幅“山水在城中、人在山水中”的诗意画卷,“一城山水、自在生活”成为令人向往的“诗和远方”,“田丰、水清、路畅、景美、人和”的新时代锦绣江南鱼米乡正加速呈现。

“从常熟的南门起,以西门大街为主线,贯穿虞山十八景,不仅描绘了湖山胜迹、市井街市和社会风情,更展现了丰饶物产、城市地标和历史传承。”清乾隆年间,常熟画家周鲲所作的《升平万国图》记录下了古城曾经的繁华景象,堪称常熟版《清明上河图》。270多年后的今天,这座千年古城不仅风华更胜往昔,还在时空流转间拓展了人们对诗意栖居的想象空间,勾勒出一幅新时代的《江南繁华图》。

风起江南·苏正劲 |常熟市:此时胜有“声”

千呼万唤始出来

1983年1月,国务院发文批准常熟撤县设市,归苏州市管理,从此揭开了常熟历史的崭新一页。1986年12月,常熟,启动新城区规划建设。1988年至1992年,珠江路、枫林路、海虞北路、衡山路、北三环路等路网初步形成。如今常熟市有镇(街道)14个、村民委员会21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35个。

1985年5月10日,由琴南乡政府创建的全国第一家农民市场——常熟招商场,正式开业。1992年,常熟市政府建办江苏常熟招商城。2008年,招商城更名中国江苏常熟服装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常熟服装城已拥有各类专业市场35个,年成交额超1600亿元,进出口额16亿美元。被授予“中国男装中心”“中国鞋业中心”“中国童装中心”等称号,名列全国十大纺织服装专业市场榜首。

1986年,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华美毛衫织造有限公司在梅李镇建成投产,揭开常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序幕。1993年11月19日,经常熟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常熟的首家大型外商独资企业——日本夏普公司投资的夏普办公设备(常熟)有限公司成立。自此,投资商由中小企业向大公司、大财团转变,投资项目向高、新、大、基础工业转变,改革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1994年10月1日,常熟第一条高标准公路——通港路建成通车。2002年12月,途经常熟的苏嘉杭高速公路江苏南段通车,标志着常熟实现高速公路零的突破。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铁路通车,常熟站启用,常熟迈入“高铁时代”。

而今,苏州市轨道交通10号线(苏虞张段)正式开工,南沿江城际铁路常熟段桥梁架设完成,常台高速高新区互通顺利完工,524国道常熟莫城至辛庄段改扩建工程整体通车。沪武高速扩建、海太过江通道先导段开工。衡山路、琴湖路等4条城市道路完成改造,城区交通压力有效缓解。新增公交线路10条,开通首条校园快线和微循环公交线,常熟获评省首批城乡公交一体化达标县(市、区)。

常熟还拥有一个32.1公里黄金岸线,紧邻12.5米长江深水航道的港口。1996年,国家一类口岸常熟港正式对外开放,到了2022年底,常熟港已建成泊位59个:24个超万吨级泊位和25个对外开放码头泊位;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73个国际港口通航通商,形成了钢材、纸浆、木材及化工品等特色货种;完成货物吞吐量6351.9万吨。

提起常熟,自然也绕不开一片尚湖、一座虞山。1984年,常熟决定退田还湖,召集万名建设者组成“还湖大军”,并于1985年7月23日,开闸放水,恢复尚湖水面12000亩。1989年3月12日,常熟虞山森林公园正式更名为江苏虞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全国第四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年5月20日,国家森林公园正式挂牌成立。2013年4月11日,常熟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随着文体旅融合走向的不断深入,虞山文化旅游度假区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今年全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常熟也由此位列“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二,获评中国文旅融合创新典范城市和中国最佳绿色休闲名城。

2022年,常熟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分别是40年前的314倍、336倍,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8421元。

风起江南·苏正劲 |常熟市:此时胜有“声”

大珠小珠落玉盘

常熟的产业体系可简单概括为“354”,3是指“三大支柱产业”,分别是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5是指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物流物贸、数字经济、氢燃料电池这“五大重点产业”,4是指包含智能货架、高端无纺、玻璃模具和现代氟材料在内的“四大特色优势产业”。

纺织服装产业从来都是常熟传统支柱型产业。

常熟纺织服装企业众多,拥有集化纤、织造、印染、服装生产设计、物流和营销等各环节完善产业链,和羽绒服、秋冬夹克、针织面料等特色产业集群。历经30余年发展,常熟形成了交易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是华东地区产业链最完整、交易规模最大的纺织服装基地。

现在,常熟共有纺织服装企业4000多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38.7%;职工总人数近9万人,占工业企业用工总数的26.6%。2022年,常熟服装城完成市场交易额超1400亿元。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网购。依托于电商平台,常熟服装城积极探索起了“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模式。截至2022年底,常熟服装城销售额破亿元的直播商户有25家,超过2000万元的有235家。

2022年8月,阿里巴巴速卖通(常熟)跨境电商产业园正式开园,9月,常熟成立跨境电商企业服务中心。以纺织服装创意设计为特色产业的云裳小镇电商产业集聚区获评江苏省首批县域电商产业集聚区,电商竞争力居全国第六、江苏省第一。

在常熟,抖音产业带商家数达1.23万,今年以来直播电商整体销售额2155325.70万元,整体销售量26313.55万件,实时直播间总观看人数320.12万,还有TOP10商家账号排行和新零售品牌TOP5排行。

从传统纺织业到电商直播,常熟以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姿态不断创新,谋求产业的转型与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

纺织服装业如此,汽车行业也是如此。

作为长三角地区较早布局汽车产业的城市之一,常熟在汽车及零部件方向不断进行着突破,集聚了奇瑞捷豹路虎整车制造基地、丰田海外最大研发中心等项目,拥有丰田系、三菱系、大陆系、延锋系等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体系。

2011年10月22日,丰田汽车研发中心在常熟市举行建设工程开工仪式。2012年,国汽车行业首家中英合资高端汽车企业——奇瑞捷豹路虎汽车落户常熟经开区。

2022年,常熟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全产业营收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15%,产品涵盖汽车动力系统、电子系统、新能源“三电”系统、智能网联系统等领域,称得上是苏州工业经济的“领头羊”。

目前,常熟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已集聚核心零部件企业400余家,累计已引进国内外氢能领域核心项目43个,其中12家企业在细分领域进入国内前三。未来,常熟汽车产业创新集群将加速向新能源整车、智能座舱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预计2025年产值将突破2500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0%。

如听仙乐耳暂明

从“纺织时代”到“汽车时代”,常熟又将加速迈向“声学时代”。

常熟是“科技镇长团”的发源地,建有全国县级市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也是中国县域科技体制改革的示范平台。这几年,常熟大力推进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深度布局、深入推动声学产业创新集群建设。

2020年9月8日,常熟与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苏州·中国声学创新谷”在常熟就此横空出世。

谈起声学,或许听上去很陌生,但其实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它:小到手机语音识别,大到医院检查的超声设备,它早已悄无声息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苏州·中国声谷”便是一项推动声学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大创新实践。具体来说,它以声学为主要内容,以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为核心,布局各类声学创新平台,涵盖材料声学、医疗声学、信息声学、海洋声学和电声学6大领域。

目前,它依托于立讯精密、亨通海洋等现有的声学企业,把声学芯片模组、电声核心器件和高端声学材料作为产业导入的重点,目标是重点解决国内声学领域中的关键材料、核心器件等“卡脖子”难题,并不断拓展声学在社会、文化、艺术领域的应用。

三年来,“苏州·中国声谷”先后被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和苏州市“十四五”规划。

随着“苏州·中国声谷”的加速崛起,苏州产研院常熟创新基地成功落户,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也正式运转起来,目前已引进声学产创项目近100个、总投资220亿元。攻克了包括国产大飞机C919发动机核心部件在内的多项“硬科技”。

常熟将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苏州市域一体化发展重大机遇,锚定声学产业发展方向不动摇,依托“苏州·中国声谷”,聚焦材料声学、信息声学、工程声学、电声学、海洋声学、医疗声学等领域,进一步深化“四链融合”,加快推进产业招商、人才引育和载体建设,加快推动战略性、关键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全力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声学创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核心区声学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

根据规划,常熟还将依托“苏州·中国声谷”项目打造一条总占地1000余亩、涵盖“生态带、浒浦湾、科创园、滨江城、声学谷”等功能区的常浒河国际创新生态走廊。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声学产业在常熟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拔节生长,人才、团队、技术、项目、平台、载体在这里聚势成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日新月异的发展巨变,走出了一条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的发展路径。

600年前,七溪流水酝酿的一弦琴声,让常熟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声留名;600年后,“苏州·中国声谷”在常熟,播下了一颗属于未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