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江九巷说开去:读得懂苏州的巷子,你才读得懂苏州
江苏
江苏 > 苏州 > 正文

从平江九巷说开去:读得懂苏州的巷子,你才读得懂苏州

苏州碑刻博物馆有四座大碑,均为南宋刻石,被称为四大宋碑,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其中《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的作者均为南宋人黄裳,就是被金庸老先生写进《射雕英雄传》里,练成并写成“九阴真经”的那个绝世高手,但其实他是个文学家。

四大宋碑的第四座更有名、更“厉害”。

苏州碑刻博物馆四大宋碑之《平江图》

《平江图》,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刻城市地理图,真实记录了南宋时平江府的平面轮廓和街巷布局。《平江图》犹如一部史学典籍,记录着姑苏古城的前世今生。想要读懂苏州,读懂《平江图》是不可或缺的。

北宋末年,苏州称平江府,是江南重镇之一。南宋初,宋高宗赵构下令按原吴国都城格局重建平江府。

平江城上袭春秋阖闾城,下延今日苏州,城址一直未变,前后历2500多年之久,仍然完整地屹立在太湖之滨、大运河畔。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新建的平江府已历百年发展,《平江图》石碑也在同年刻成。

图碑高2.79米、宽1.38米,为单线阴刻,上、下、左、右标出方位,完整地记载了南宋苏州城的基本面貌,显示出十分典型的江南水城特征,其布局至今仍无大变动,在这张图里,你甚至能找到如今还依然沿用的苏州城门、塔寺、街巷的名称。

这张图上,能清晰地看到“水路并行,河街相邻”,这是苏州城市格局最显著的特征。街巷,是这座古城最基础的结构单元。即使在800年后,苏州古城仍然延续着这一特征。

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

现在我们常说,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我们还说,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换算一下,平江路之于姑苏城的意义,恰如姑苏城之于江南的意义吗?

要读懂江南,确该从姑苏城读起。要读懂姑苏城,还真的应该从平江路读起。要知道平江路之所以是平江路,并不仅仅是因为这条直线形古街,更因为以它为经,以和它相垂直的数十条小巷为纬,构成的一个面积达116.5公顷的矩形片区,这个宏大片区我们叫做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这个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又是14.2平方公里姑苏古城的一部分。这个姑苏古城里,又分布着大大小小上千条古色古香的巷子。深巷内未必藏美酒,却有可能藏着“大隐于世”的绝美园林和它原主人的传说,也有可能藏着某位明清或近现代名人大家的故居往事。

每条巷子都有属于它自己的独特魅力和故事。无论是名人,还是市井布衣,巷坊都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场景构成。

所以读得懂苏州的巷子,你才读得懂苏州。

入夜的“平江九巷”,主打一个岁月静好

近日,姑苏区“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项目启动,重点对苏州平江河以西的9条街巷实施更新改造,优化提升平江片区街巷空间,让古城焕发更强的生机与活力。把平江路的巷子们再一次带到了我们面前。

“平江九巷”只是平江路以西、到临顿路之间的九条巷子,它以“九条路径”和观前步行街实现了“并联”。该区域北至白塔东路、南至干将东路、西至临顿路、东至平江路,总面积约48.9公顷,涵盖古城20号、28号两个街坊,有9条东西向贯通性街巷,从南至北分别为:建新巷、钮家巷、肖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南石子街、悬桥巷、菉葭巷、曹胡徐巷、东花桥巷。

7月6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总书记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要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悠悠古巷,是一段段积淀千年的历史记忆。

“青砖伴瓦漆,白马踏新泥……”一曲《声声慢》唱出诗画江南的斑斓时光。笔韵伴琴瑟,绣丝映飞檐。伴随着橹声欸乃,一路走来,平江路上的苏绣、宋锦、缂丝、苏帮菜、制扇技艺、评弹等众多非遗项目,诉说着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故事。

平江路,藏着“真苏州”。平江路背后的古巷,更藏着浓郁悠长的江南气韵。

纵横的街巷,布满历史痕迹的古桥,还有众多带着人文记忆的古宅、古井、古树、古牌坊,星星点点散落在平江各条古巷之中。这里就像一座没有围墙的江南文化博物馆,展现着水乡古城风貌,诉说着千余年的平江故事、苏州故事与运河故事。

平江古巷,众多名人志士曾居于此,如繁星闪烁散落其间,俯拾皆是。他们或生于兹,长于兹,或为学术巨擘,文坛风流,或是社会贤达,仁人志士,在浩渺的历史长河里熠熠生辉。

在古巷深处,一个抬头、一个转角,就能与历史名人隔空相遇,涌现一段传奇故事。

建新巷西起临顿路南端,东出思婆桥通平江路。建新巷原名大郎桥巷,曾名“庆源坊”。巷东的思婆桥在宋代《平江图》上已有标识。巷内是清静古朴,巷外是喧哗鼎沸。中国近代无机化学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稀有元素化学的开拓者,中国钨化学的奠基人——顾翼东,曾在这条静谧古巷中生活工作。

苏州作为“状元之乡”,历史上曾出现过45位文状元、5位武状元,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之乡。清朝年间,苏州民间有着“苏州两个潘,占城一大半”的说法,作为名门望族的“贵潘”家族考运亨通,共考出一个状元、八个进士、十六个举人。鼎鼎有名的状元潘世恩的故居就在建新巷北侧的钮家巷里,不过,曾经的故居已经摇身一变,化为一座状元博物馆,向来人讲述着古代科举那些事。

5位武状元的其中一位,南宋抗金名将——周虎就曾住在平江九巷之一的肖家巷里。肖家巷连接着两条喧嚣的商业街,但它也有着自己的热闹:太阳下老人的闲谈声、自行车的“铃铃”声、街边小猫的“喵喵”声,合奏起市井人家的烟火热闹。过了肖家巷最东面,有一座桥叫做“雪糕桥”——一个特别又现代的名字。据《红兰逸乘》记载:“昔张孝子抟雪为糕以奉亲,所居在萧家巷,祠亦在焉。”百姓为纪念这位抟雪做成糕状奉给双亲的张姓孝子,将此桥命名为“雪糕桥”。

肖家巷北侧为大儒巷。在大儒巷里,保存着众多老宅与古迹。大儒巷曾因为巷内多参天大树,而名为“大树巷”。明代,巷中出了“国学大师”王敬臣,开馆收门生400多人,讲授“慎独”学问。“大树巷”就此改姓换名,延续至今。

沿着平江路,过青石桥西踱百步到南石子街上,就能看到一座深藏巷中的老宅。这座老宅是黄河治理专家潘镒芬的故居,如今名为端善堂,这里是他的出生和终老之所,“端善”二字也正是潘镒芬一生善言善行的写照。

“仁美坊,南显子巷口,表右史上官涣酉所居”。《苏州府志》中记载的南显子巷自古以来即为显宦居所。巷子内外各式古建筑鳞次栉比,书香气息十分浓厚。作为“贵潘”一族的后人,潘世恩之孙潘祖荫于咸丰二年考中探花,后来官至工部尚书,名气甚至超过了他的爷爷,其故居坐落于南石子街,称为“探花府”。借着探花之名,修复后的部分潘祖荫故居也取名为“探花书房”,作为现代阅读空间,传承着传统文脉,继续焕发光彩。

同样名人辈出的还有悬桥巷,这条小巷尽管只有400多米长,却藏龙卧虎,处处有名人故事。近代历史学家顾颉刚的故居就在一河之隔的顾家花园,他曾在这里度过了他漫长的求学时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叶圣陶也出生在这条巷内,他们还曾一起在张氏塾中读书。

如果从临顿路拐入悬桥巷,没走几步便能看到中医泰斗钱伯煊的故居。而在悬桥巷的45号,是清末民初西医专家方嘉谟的故居。一条巷子中出了两位医学大家,前者专注于中医,后者专注于西医,且两位名医还是同一所学校的校友,可谓有缘。

悬桥巷内还有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他是同治七年的状元洪均,从光绪十三年年起,洪钧历任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外交大臣,成为中国历代状元中唯一的一位外交官。

悬桥巷北侧为菉葭巷,旧时叫做“陆家巷”。陆氏为苏州大姓,有陆氏族人居此而得名。菉葭巷内古迹众多,有始建于东晋的天宫寺,有建于明代的陈宅,有道光年间经办各种善举的周急局,还有宋代遗物通利桥等。

曹胡徐巷东端,有一座在《平江图》就被标识的胡厢使桥,是平江历史街区仅有的一座拱式古石桥,也是苏州古城内现存的七座古石拱桥之一。从平江路跨过胡厢使桥,向古巷深处走去,再通达喧闹的临顿路,三种生活状态的交替,有繁华有清幽,有热闹有雅致,一动一静,煞是有趣。

“扬州驿里梦苏州,梦到花桥水阁头。” 花桥从白居易梦境中缓缓走来。花桥,唐代始有此名,《平江图》上就有镌刻,此桥横跨临顿河,东西两侧的小巷分别叫做东花桥巷和西花桥巷。梦江南,忆的是苏州,梦花桥,念的是平江路。

不仅是这九条巷子,与平江路交织的狮林寺巷 、传芳巷、丁香巷、大小新桥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着长长的故事。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中20余条纵横的街巷,13座布满古老痕迹的古桥是2500年历史的馈赠。平江古巷是一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笔,它见证着城市的变迁,留下了名人的足迹,更是古城的沧桑缩影。河流、小桥、船只,描绘着苏州的斑斓时光,逛一逛平江古巷,小桥流水依旧本色,如老照片一般泛出旧时江南。

小巷中隐藏着地道的“苏州味”

小街古巷的深处,还藏着最地道的江南烟火。

苏州最具代表性的风景是什么?如果你去问苏州的老街坊,他们肯定会回你,是那窄小而狭长的巷子。一条条烟火气满满的老街巷演绎着苏州曾经的历史和今天的故事。

顺着苏州小巷一路过去,看见老街坊挂出的咸肉、妇人在露天的水井洗菜、路边正在剥蚕豆的阿姨,听到屋里传来的评弹声,和不时过往的自行车,在这里,完全可以寻上一段城南旧事。

入夜时分,天色湛蓝,街灯昏黄,老住户里的人们,喜欢坐在桥头,摇着扇子乘凉,一边聊着家长里短。听着当地人的吴侬软语,收音机里时不时传出几句评弹的唱腔,你会觉得,时间在这里是停滞的。

小巷中还隐藏着地道的“苏州味”。在丁香巷的巷口有一小馆,各类苏式小点很是丰盛,一碗撒着桂花的赤豆小圆子和现包的泡泡小馄饨触碰到最敏锐的苏式味蕾;平江路中段邾长巷的“鸡脚旮旯”的鸡脚,咬起来十分酥软,好吃有嚼劲;钮家巷的“面拖大排”是苏州人小时候的味道;狮林寺巷中,也藏着许多苏式私房菜馆。热白果、烘山芋、橄头山芋、铜锅菱、肉馅梅花糕、糖粥等地道苏式小食都可在苏州的巷子寻到。

整个苏州,地道的古街老巷不下千条。像苏州童谣里唱的“一人弄,二门口,三茅观巷,司(四)前街,吴(五)趋坊,菉(六)葭巷,戚(七)姬庙弄,北(八)街浪,久胜巷,十全街”,除了十全“街”,其他都是小巷,都是值得一去的。

千条小巷是隐藏于闹市的旁观者,巷外是热闹喧嚣的繁华都市,巷内是静悄悄、慢悠悠的闲情逸趣,进退得当、悠然自得。苏州的巷子本质上是清幽雅致的,但若与百姓生活碰在一起,叫卖声、闲聊声、评弹弦索声和昆曲拍曲声在其中萦绕,又热闹非凡。倘若来苏州,一定要多留一些时间给这些小巷,去看看真实的苏式生活是什么模样。

一座城市,两种风情,俱是当下

作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拥有438处文控保建筑、1141处文物登录点及新发现点,这是2500多年历史的馈赠,也是沉甸甸的责任。厚重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是城市的底蕴,也是城市发展的活力之源。这座2500多年一直在原址上不曾变迁过的城市,在儒雅温润的表面之下,蕴藏着的是与生俱来的创新勇气和自我挑战的能力。

光阴流转,岁月更迭。如何用全新的“打开方式”,让“沉睡历史”活起来?

平江路的格局、格调千年不变,而今更在活化保护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

2002年,苏州市启动平江路风貌保护与环境整治工程,采取“修旧如旧,保存其真”的修缮方式,较好地保存了街区历史风貌;

2019年,平江历史街区重点功能区综合改造启动;

2020年,中张家巷河复通;

2021年,“运河十景”建设启动,丁香巷、大儒巷等街巷启动全面整治改造,伴随着古城保护建设的层层推进,平江古巷在保持原有肌理和风貌的同时,正彰显出更深刻的历史内涵和古城特色;

2022年,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入选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今年,6月18日,“平江九巷”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将按照“城区即景区、旅游即生活”的理念,持续做精“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听昆曲之雅,用苏工之美”的“苏式生活典范”,对“平江九巷”进行活态保护、更新改造,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综合性片区。

平江河上,一座座古朴坚实的石板桥诉说着古城的沧桑,也见证着一河两岸一处处古建老宅的今朝蝶变。经过始建于宋代的寿安桥,步入钮家巷,巷口建于清道光四年的董氏义庄,已迎来一家品牌精选酒店签约入驻,成为古城老宅以新业态焕新、活化利用的范例。菉葭巷54号、56号的潘祖荫夫人汪氏旧居,即将“变身”高端精品酒店;建新巷29号的吴古庭故居(吴宅),未来将成为一家设计企业的总部。

如今,位于古城大儒巷38号的古昭庆寺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苏州图书馆姑苏区昭庆寺分馆、非遗专题图书馆。姑苏区通过老宅焕新打造、空间活化利用、文化创新传承,把古昭庆寺打造成公共文化新空间,进一步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深度匹配平江路的旅游发展,让古老历史与现代生活碰撞出新的火花。

曲径通幽,万“巷”更新。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在苏州,江南文脉的汩汩清流正从岁月深处涌来,汇入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河,浩浩荡荡、奔向未来。

在苏州读懂小巷,在小巷读懂苏州。你已读懂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