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江苏
江苏 > 徐州 > 正文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江苏徐州,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也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文脉悠长。“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历史看云龙”,徐州市云龙区区位优势明显,文化底蕴厚重,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承载着古韵彭城的千年人文脉络,彰显出博大精深的文化魅力。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龙舟竞渡,彩旗猎猎逐浪头;妙趣手工,感受多彩非遗魅力;静享阅读,城市书房拓展文化空间;沉浸看展,城乡群众共享精神产品……近年来,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丰富人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品质的过程中,云龙区以悠久的文脉及历史资源为依托,在融合文旅资源、融通社会力量、融入百姓生活等多方面,探索新的路径、模式和业态。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6月2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时代课题。怎样认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如何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创新,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云龙担当?近日,云龙区委宣传部专题调研组实地走访,深入探寻云龙区创新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在“盘活”上下功夫

千年文脉普惠云龙居民

“这里可是古城徐州现存最古老的地面历史文化遗迹之一。”“项羽曾在这里设立高台,观赏士卒操练、赛马,由此得名。”“文化氛围浓郁,还免费开放,这个夏天要把身边的美景看个遍。”在戏马台景区,人们拾级而上,寻古探幽。作为全省古典园林中的首批试点,2022年1月1日开始,戏马台景区免费开放。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坐拥诸多文化地标,如何让群众无障碍、零门槛走进文化场所?云龙区依据自身特色与条件,通过精细策划与资金扶持为空间赋能,盘活公共文化资源,激活辖区公共文化脉动。

如今,行走在云龙,浑厚端正的徐州博物馆、古韵深厚的戏马台、见证千年两汉遗风的徐州汉文化景区、时空交融的户部山,与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并肩而立。快哉亭刚飘出动人的戏曲,青砖合瓦的李可染艺术馆里又走出三三两两看完画展的人们;回龙窝逐渐出圈的同时,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红色主题旅行线路又收获了满满好评……千古徐州事,尽在云龙间。在云龙区,仿佛转角就能和文化“撞个满怀”。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展文化大美,亮云龙精神,就要在“盘活”上下功夫。建设文化强区,离不开公共文化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而文化只有融入现代社会,融入当下生活,才能在历史与时代的互动中获得重生。在这个过程中,云龙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采取新建、改建、共建共享等多种模式,不断整合盘活资源,积极拓展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场景,把公共文化服务送到了百姓的心坎上。

在“覆盖”上花力气

15分钟服务圈融入百姓生活

傍晚时分,在紫金东郡小区一户房屋内,柔和的灯光洒满角落,“馆长”汪书明正在给小朋友们绘声绘色地讲述绘本故事,不时传来一阵阵欢笑声。作为第一批云龙区“邻里图书馆”的“馆长”,汪书明每月都会带领邻居、朋友或在家中或在公园读书。“在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读书确实是件比较困难的事,但是如果孩子身边的朋友、家人都在看书,会让这件事变得容易一点”。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作为云龙区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性项目,“邻里图书馆”将云龙区图书馆的公共藏书资源下沉到家庭末梢,以邻里关系为纽带,通过建立家庭阅读学习空间,让家庭成为阅读推广主体。截至今年5月底,云龙区已经建设了46家邻里图书馆。“这些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书房,不仅仅是阅读活动场所,更是承担着城市信息交换、市民生活体验等功能的公共文化空间。”对于云龙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公共文化科负责人感受颇深。

事实上,云龙区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还在探索更多新模式。

下午到社区的“邻里图书馆”看书;晚上带孩子去云龙区文化馆,参加青少年音乐会;周末到文化广场,打卡一场露天演出……这几年,生活在云龙的市民明显感觉到,家门口可以享受的“文化大餐”形式越来越多,内容丰富、人气火热。这样的“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已经逐渐融入更多人的生活。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展文化大美,亮云龙精神,就要在“覆盖”上花力气。在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云龙区不仅有国家一级文化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市级博物馆,以及现代化的云龙区图书馆等超大型公共文化城市地标,而且有类型丰富、形式多样、星罗棋布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点。遍布全区的“城市书房”“有声图书馆”“邻里图书馆”等新型文化空间,成为各地新的文化地标和云龙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在云龙区,只要遇到节假日或重要节庆,都有机会参与各类文化体验活动,仅在今年上半年,云龙区就先后举办了社区“文艺送理”汇演、“青春向上”青少年现场音乐会、“我们的节日”端午民俗文化大集、“乘风破浪”2023徐州市端午大龙湖龙舟赛、“七彩夏日”暑期少儿艺术公益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涵盖了文化、体验、研学等多个领域、多个场景,为市民群众提供了全城联动、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

在“品质”上动脑筋

高水平“两馆”引领文化阵地

7月8日下午,闭馆音乐响起,在云龙区图书馆里埋头看书的人们纷纷抬起头来,要么将书还回书架,要么迅速在自助借书机上办理外借手续。暮色四合,大小读者各自抱着借来的书籍踏上归途,眼中透着平和与满足。

这个云龙区重大文化惠民工程,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是国内首座汉文化主题图书馆,是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24小时图书馆,是徐州市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全免费图书馆。2020年12月31日开馆以来,累计接待读者221万人次,图书流通量180万册次,举办各类活动1400余场。

不远处,区文化馆与图书馆相依而建。

走进云龙区文化馆,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合唱、戏曲、舞蹈、书法、美术、非遗、器乐……足足15个培训和活动室、6个名师工作室,能够充分满足各类展览、讲座、培训等惠民文化活动和名师文艺创作活动。一楼大厅还打造了一个近200平方米的非遗展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为大众提供近距离了解、观摩、体验非遗的场所。正值暑期,云龙区文化馆里活跃着许多忙碌的小身影,他们正在这里认真地参与美育活动。

“每个城市的标志性区域或地点。”这是百度百科关于“地标”最简单直接的解释。共同的文脉、连结和愿景,让区文化馆与图书馆成功“出圈”,成为云龙区的文化新地标。“两馆”获评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日均接待读者超2500人次,成为近悦远来、成风化人的公共文化打卡地。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展文化大美,亮云龙精神,就要在“品质”上动脑筋。随着“缺不缺、够不够”的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更加凸显,这对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在实践中,在打造文化“标杆”的同时,云龙区也不乏生动的“精品”案例:围绕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打造特色文化活动品牌,专题推出“舞动云龙”“翰墨云龙”等五大文化服务品牌、“汉韵薪传”“云图有声”等八大阅读活动品牌;“你点单 我送课”,居民自由选择,街道统一报送,区文化馆邀请专业老师、非遗传承人走进社区授课培训;红袖飘飘、汉韵十足的长扇舞,精彩的“枪刀花表演”,青春红色柳琴戏《彭城儿女》,云龙区文化馆走进多家小学校,与师生共同感受文化氛围……重视量的发展,更重视解决质的问题,未来,云龙区还将不断营造文化艺术新场景,引领城市文化生活新方式。

在“基层”上沉身心

让更多群众成为舞台的主角

“星光不负赶路人,大道无垠筑梦成。星光大道,梦想启航!”近日,云龙区文化馆所属文艺团队吉祥艺云梆子剧团亮相央视《星光大道》百姓大舞台节目,精彩演出收获了阵阵掌声,并一举夺得节目周冠军,在全国亿万观众面前绽放自己的光彩。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吉祥艺云梆子剧团,是云龙区文化馆重点孵化的优秀文艺团队。像这样来自基层、扎根基层的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云龙区培育了84支。其中,马可艺术团、云龙区书法家协会等7支队伍获评省级优秀群众文化团队,还有名家工作室4个、区级文艺骨干组织20余家。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基层群众渴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期待登上灯光绚丽的舞台。云龙文化馆不只为优秀群众文艺团体打造独立的创作培训功能室、提供文化活动展演平台,还想方设法“送课上门”。如何离百姓再近一点?目前,云龙区“邻里艺体”文化惠民工程持续推进,通过组建“文体专业志愿服务队”,将舞蹈、古琴、美术、戏曲等23门免费艺术培训课程送进社区、送进校园,吸引了8万多名群众参与线下课程培训。“经过区文化馆老师的专业指导,我们艺术团的水平不断提高。”大龙湖街道汉风社区凝新艺术团团长邢月华说。不久前,艺术团创作的歌曲《建党百年颂》通过电台、网络平台传遍徐州大地。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展文化大美,亮云龙精神,就要在“基层”上沉身心。重视群众文化建设,是云龙历来的传统,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云龙区的基层公共文化活动始终以覆盖广大群众为主要目标,尽力延伸至最基层,吸引了不同领域、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踊跃参加。如今,在云龙区,在越来越多的群众文化活动中,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从观众成为主角。云龙区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320余场、线上线下观演人数超过279万人,组织开展公益文化培训1200余场,受益群众达54万人次,人均服务场次5.99次,全区江苏公共文化云入住率、地区覆盖率、人群覆盖率均达100%。群众的生活,也在一台又一台文化“大戏”中更加丰富多彩。

在“合作”上想点子

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双轮驱动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体制的破冰尝试,也是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的必然结果。那么,买什么?向谁买?怎么买?云龙区的探索,是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配置双轮驱动,根据群众的需求和实际情况确定。云龙区的公共文化服务逐步走出一条特色的社会化运作之路。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通过公开招标,云龙区将图书馆的运营管理外包给“全国文化企业30强”——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旗下皖新传媒公司,充分发挥文化企业的专业优势,带来了政府、企业、读者的三方共赢。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2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00%,图书馆人员管理的企业模式,既解决了政府编制不足的难题,又节省了人力成本,企业化的绩效考核进一步激发了运营的动力与活力。在向市民提供更全面、更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同时,图书馆也打造出一批“服务IP”,获得群众一致好评,提升了政府公信力、美誉度。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运营得好不好,需要用事实、数据、成绩说话。如今,图书馆每周免费开放时长60小时以上,每年开展各类知识讲座、辅导、展览、培训等活动600场以上,确保普惠群众的方向不偏。同时,打破传统图书馆分区概念,在馆内设立24小时图书馆、文创产品区、休闲餐饮区等功能区,解决图书馆多元化需求供给不够等问题。自开馆以来,图书馆在全国县市区图书馆综合影响力指数持续排在前列,在江苏省内稳居第一,先后获得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长三角优秀公共文化空间案例、网络人气奖等荣誉表彰35项。图书馆也成为云龙区公共文化服务的一个璀璨亮点。

融合融通融入,文化让云龙百姓更幸福

展文化大美,亮云龙精神,就要在“合作”上想点子。注重将创新性与当地实际结合,云龙区不断加强合作,推广经验,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增强。服务外包成功运营的图书馆,被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新华日报、学习强国等新闻媒体报道700余次,品牌效应日益凸显。如果把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进程比作一场“大戏”,那么政府无疑承担着幕后“总导演”的重任。因此,除了选好、用好社会化运营主体,更为关键的一步是政府及相关文化部门通过探索实践及经验的积累,与运营主体共同成长。如何在运营管理中明确和履行政府主体责任、更好地培育和规范运营承接主体、更加科学地评价和提升服务效能成为目前亟待关注的问题,也对新时期政府文化治理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