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城半年观察① | 上半年GDP增速5.6%的南京,在下一盘高质量发展的大棋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江苏十三城半年观察① | 上半年GDP增速5.6%的南京,在下一盘高质量发展的大棋

7月25日,南京市的半年成绩单出炉,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316.92亿元,同比增长5.6%,分别较去年全年和今年一季度回升3.5个、0.4个百分点。

一个“稳”字贯穿了南京的上半年,虽然单从总体数据来看,作为经济强省省会这份成绩单并不算亮眼,但纵观数据的分布,便能看出南京未来5—10年角逐高质量发展的风向。

半年经济“成绩单”中的科创南京

从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02.30亿元,同比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2826.85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5387.77亿元,增长5.8%。与去年同期以及上半年相比,整体的经济数据是一直在回升,但增速却低于全省。

不过,具体来看,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主要行业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6.2%、12.0%。

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96.78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和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产值分别增长6.8%、7.3%、16.7%。

从固定资产投资也能看出南京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110.58亿元,同比增长2.3%,增速较1—5月提升2.2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2.4%、2.3%。

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果也与南京的科创转型相辅相成,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0%、7.5%,远高于全国水平。

手握丰富科教资源和人才资源两张牌,南京在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道路上,目标十分明确。

“总要来趟南京吧……”南京作为“网红”城市今年频频登上热搜,城市的知名度与活跃度大幅提升,从数据来看,上半年南京的住宿和餐饮业、文体娱乐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0%、9.6%、7.9%。

从消费来看,南京也是市场活力满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7.51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一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特别是金银珠宝类、通讯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的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了28.3%、14.1%、27.7%。

位列GDP十强城市,南京如何稳中有进?

作为全国GDP前十的城市“守门员”,南京的压力一方面来自于追赶邻省省会的杭州,以及本省的苏州,另一方面则来自长三角的后起之秀宁波等城市。

去年末,宁波GDP总量达15704.3亿元,比肩天津。今年一季度,宁波以近百亿元的优势取代天津晋级全国第11位,被当地媒体形容为“离‘全国前十’一步之遥”。

比南京晚一天,宁波发布了自己的2023半年成绩单,从总量来看,同样5.6%的增长,两市的半年成绩从去年相差619.1亿元到逐步缩小到了571.82亿元。宁波的第三产业虽然总量不如南京,但在服务业挑大梁的作用下增长了7.2%。同时,固定投资领域,宁波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也分别增长51.1%与24%。

2020年南京进位全国十强,并于2021年提出未来五年要成为“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超大城市”,宁波随后也提出“奋力实现2025年GDP总量破2万亿、进入全国前10名的目标”,天津也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后五年目标任务”中提及“经济总量力争达到2万亿元左右”。

南京、宁波、天津之外,紧随其后的山东经济龙头青岛也在摩拳擦掌,今年山东省政府发布的《山东省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济南“强省会”之外,首次提出青岛“强龙头”。其中明确,“到2025年,青岛经济总量在全国主要城市中进位争先,常住人口达到1100万”。

在2025前,面对着宁波、天津和青岛的强势来袭,南京要做的除了守住“前十”的大门,另一方面恐怕更要找到新赛道,重塑全国的产业版块格局,才能实现弯道超越。

南京冲刺的新路径

南京市今年6月发布了《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对集合政产学研力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产业强市,进行全面部署。

《计划》再次明确了2025年南京GDP总量要实现2万亿元,而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要稳定在30%以上。

由此可见冲锋号吹响后,攻城路线也已经规划好了。

围绕这一目标,南京给出的具体行动路径很明确。首先,要求四大支柱产业巩固提升,分别对应的是:增强电子信息产业核心竞争力,推进汽车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石化产业转型升级和推动钢铁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针对南京各区域产业发展相对重合等问题,南京提出了全市“一盘棋”,统筹各区产业特点和功能定位,同时要推动实施江北产业倍增、东部融合、南部一体化、主城产业能级跃升、西部板块崛起五大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而《计划》中特别引人注意就是要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

其中的“2”即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装备两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求不断增强其全球竞争力。这两大产业集群在去年的业务收入和产业规模分别是7408亿元和2680亿元,均为全省第一,全国领先。特别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将是南京未来首个突破万亿级规模的产业集群。

而剩余的两个“6”一是指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型材料和航空航天6大产业集群,南京将拼夺国内制高点。

二是指抢占新一代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基因与细胞、元宇宙、未来网络与先进通信、储能与氢能6个引领突破的未来产业新赛道。

面向科技创新,面向未来产业,南京布局的3年工作,也将深刻影响到未来5—10年的产业发展格局。

《计划》中说,在未来一个时期,南京将打造成为长三角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

今年上半年,竞逐未来产业,成为了大热赛道,国内众多城市都将目光聚焦在了这里,而南京是国内首个逐一发布未来产业细化赛道“施工图”的城市。

再看南京,我们不用过多在意此刻数据的高低,越来越多的产业创新和转型作为经济发展的坚实基底,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在产学研融合上的前瞻布局,还有政府面向未来的顶层设计,或许5年后、10年后,高举科创大旗的南京,也将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一张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