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城半年观察⑦ | GDP增速6.6%,亮出产业王牌的无锡如何赋能“更高端”?
江苏
江苏 > 无锡 > 正文

江苏十三城半年观察⑦ | GDP增速6.6%,亮出产业王牌的无锡如何赋能“更高端”?

进入八月,各地早已进入半年成绩检验的关键节点。

目光投向无锡。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无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5.67亿元、GDP增幅达6.6%,增速与全省持平、高于全国,在全省的位次比一季度前移2位。以实干奋进姿态提交了一份提气的上半年成绩单。

不断跃升的经济数据,折射出无锡不断加压的争先意识和干事创业的奔腾态势。产业强市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项目牵引推动城市能级跃升、“引进来”与“走出去”成效明显、营商环境进阶6.0版本出炉......

显然,无锡这份半年报的背后,稳健又不失韧劲儿。

半年成绩单释放哪些信号?

7月21日,无锡市统计局发布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05.67亿元、GDP增幅达6.6%。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8.79亿元,同比持平;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323.53亿元,同比增长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33.36亿元,同比增长5.8%。与去年同期以及上半年相比,无锡上半年经济发展曲线一直呈稳步上升状态。

翻开无锡2023年的这份半年报,工业表现可圈可点。

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1%,省内靠前;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2%,增速列全省第一、苏南第二;重大项目为发展续航,28个省级实施项目投资完成率77.1%,全省第一.......

一连串令人振奋的数据,展现了无锡产业发展大盘“稳”、质效“升”的进阶之势。

从广州、深圳,到成都、苏州,再到武汉、长沙,几乎所有超大特大城市,不约而同喊出了“制造强市”、“产业强市”或“产业第一”的口号,无不将实体经济放在经济发展的“C”位。

而在无锡,产业强市、创新驱动,已内化为必须坚持的“长期主义”。

产业强市一条主线贯穿始终,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作为,无锡以“465”现代产业集群和“3010”重点产业链为抓手,精雕现代产业体系。

据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运行处相关人士介绍,1—5月,全市“465”产业集群全面增长,其中新能源、生物医药领跑,分别达到40.7%和23.2%;优势行业中,电气机械、仪器仪表等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增幅为17.9%、8.8%。

尤为“抢眼”的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强势崛起。最新的统计表明,无锡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已从2020年的10家,快速增长至超过230家,总数上在全省的排名升至第二位。上半年“小巨人”集群合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8.1%,对全市增长贡献率高达15.2%。

年中回首,城市发展史还要添加上一笔,无锡诞生了首个万亿产业——机械行业。

而把产业发展优势转化为城市进阶优势,致力于打造新时代产业强市的无锡正在通过创新动能的持续增强以及营商环境的日趋优化,在深度转型的路上,坚定向前。

江苏十三城半年观察⑦ | GDP增速6.6%,亮出产业王牌的无锡如何赋能“更高端”?

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面对产业积蓄动能的思考中,科技创新这个变量一直受到高度关注。着眼于现实发展,把“关键变量”转化为“最大增量”,无锡则一直在加码。

1—6月,无锡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6352.99亿元、同比增长9.74%,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1.85%。

2023年上半年,无锡这片科创热土呈现繁茂生长的靓丽风景:科创企业数、企业创新力同向增长,创新载体扩容、高端资源集聚热力升级。

6月27日上午,“努力推动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首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专场发布会召开。

会议现场,无锡市介绍了科技创新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2022年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超68%,连续十年位居全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2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9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升至50.4%,创历史新高;在国家创新型城创新能力评价排名中升至全国第12位,较上年度提升一位。

透过数据与排名,一个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近年来科技创新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无锡形象正跃然纸上。

而在这科技创新蒸蒸日上的背后,企业是其中最为关键、最为活跃的基础支撑,也是助力无锡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最大底气和优势所在。

据悉,截至2022年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数达到10651家、同比增长49.4%,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543家、当年净增93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累计达到14家、位居全国第十、全省第二,中科芯、法尔胜、华进半导体等3家企业入围省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数量全省第一。

培育壮大企业创新梯队是关键一环,营造浓厚企业创新氛围则是实现可持续行创新成果产出的一个必要外在条件。

基于此,无锡树牢“一切围着企业转”的导向,营造适宜企业创新的一流环境。在全省设区市率先颁布实施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系统制定科技创新“1+4”政策文件,形成“引领企业创新、支持企业创新、保障企业创新”的整体性制度安排。提速建设太湖湾科技创新带,协同推进梁溪科技城、霞客湾科学城等多个科技新城规划建设。此外,强化金融支撑,建立覆盖创新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体系,组建15亿元规模的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

从科研院、政策环境再到资金支持,这些构成产业创新集群的诸多关键要素,如果仅仅是简单“相加”肯定是不行的。

只有把这些要素“相融”,让科技企业在一张协同创新的大环境中产生化学反应,才能实现最终的高质量发展,而这也是无锡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如果说,加快创新驱动、紧抓产业强市主线是可令城市立于不败之地,那么加快招商引资则将进一步让其如虎添翼。

高水平开放彰显城市“锡引力”

招商引资是对外开放的试金石,也是助力地方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利用外资增速全省领先、产业项目不断落地开花、高技术产业增势强劲……在经济形势加速变化的当下,无锡有力稳住了外资基本盘,交出了一份可圈可点的半年度答卷。

首先来看“走出去”。走出去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无锡一直在路上,抢资源、谈项目,从初春到盛夏,“双招双引”步履不停。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5周年,无锡与长三角“近邻”们的来往互动也更加密切。

2023年4月17日-18日,无锡考察拜访团赴上海考察城市建设项目,拜访当地头部企业和知名外企,全方位对接优质资源、深化务实合作,为无锡更好拥抱“大上海”、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增添新动能、增创新优势。

据悉,在“‘沪’拥机遇·‘锡’望未来”无锡城市推介会现场集中签约了总投资近200亿元的8个城市开发建设合作项目。

五月初夏,无锡扬帆出海,赴新加坡、韩国、日本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和招商对接系列活动。新加坡聚焦跨国总部深化产城融合,韩国对接重点企业探索科技创新,日本以文传情链接经贸产业。

9天、3个国家6座城市成果丰硕:3场重磅活动、30余家企业拜访、79个签约项目、总金额达122亿美元,这也让“世界格局中的无锡”再展开放英姿。

再看引进来。一座城市想要高效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不仅需要“走出去”寻找机遇,更要主动把企业和项目“请进来”。

7月7日,总投资1.5亿美元的重大外资项目德纳亚太区车辆核心系统和部件研发及制造总部项目奠基,这也是汽车零部件龙头企业德纳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基地。

除此之外,还有双良新能源产业一期项目、瑞典阿特拉斯·科普柯工业压缩机业务研发制造中国总部项目开工,上汽大通GST系列产品项目、盘古钠祥钠离子电池研发总部及制造基地等一系列项目签约落地。

据了解,截至5月底,全市共招引备案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41个,其中就有宜兴中车时代中低压功率器件产业化建设项目等3个超百亿元项目。而项目的接连落地,也将助力无锡培育壮大“3010”重点产业链,系统推动“465”现代产业集群建设。

当然,招引项目只是第一步,让项目留得下、发展得好更为关键,而这也就指向了营商环境这一领域。

5月31日,《无锡市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方案2023》正式发布,涵盖七大板块、28个方面、70条重点改革、230项改革事项。

此次行动方案的正式发布,意味着无锡已开启优化营商环境的6.0版改革。从落地企业办事的便捷与否,到企业多元化用地需求,再到人才的培育和发展环境,无锡针对落地项目的全周期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于无锡而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既是对于引进来企业实现优质发展的有益尝试,也是无锡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城市展位的有关键助力。

回望上半年,无论是产业、创新还是招商引资的领域均成绩斐然;立于年中这一关键节点,面向全年目标,无锡将继续在“忙碌”中出彩,在“奋进”中收获,在2023下半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无锡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