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小”的长三角 起“飞”的南沿江  江苏省委书记乘坐试运行高铁调研有深意
江苏
江苏 > 苏州 > 正文

变“小”的长三角 起“飞”的南沿江 江苏省委书记乘坐试运行高铁调研有深意

8月30日上午,从南京南站出发,仅用53分钟就顺利抵达张家港站。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一行乘坐沪宁沿江高铁的试运行列车,开启了他对苏南沿江城市张家港、太仓的调研之行。省委书记乘坐试运行的高铁列车调研,这是第一次,其中有何深意?

信长星此次调研的“深意”,不仅仅是在出行的方式上,更在调研的目标对象上。乘坐试运行的高铁列车出行,足见这条线路开通的重大意义——

变“小”的长三角,起“飞”的南沿江,让一体化的长三角,真切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也让长三角一体化的壮阔未来,加速向我们驶来。

变“小”的长三角

8月30日上午,江苏省委书记亲自坐进试运行沪宁沿江高铁动车的驾驶室,体验列车飞驰,穿越青山绿水,串起城市乡村。

“轨道上的江苏”再添大动脉,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活力。一路上,信长星详细了解线路特点、项目建设、联调联试、试运行等情况,察看沿线生态保护、环境整治成效和站房设施布局,并与铁路部门负责同志和司乘人员深入交流,感谢大家长期以来为江苏铁路高质量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变“小”的长三角 起“飞”的南沿江  江苏省委书记乘坐试运行高铁调研有深意

他指出,在路地各方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下,沪宁沿江高铁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开通运营在即,这是沿线人民、全省人民期盼已久的大事喜事。当前,要再接再厉,抓细抓实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项目如期高品质开通运营,充分释放高铁成网效应,持续优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之成为造福沿线人民群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交通大动脉,成为展现优美生态画卷、彰显江南人文底蕴的亮丽风景线。

沪宁沿江高铁是长三角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的骨干线路,正线全长278.5公里,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设南京南、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8座车站。开通运营后,将进一步拉近沿线地区与上海、南京的时空距离,实现与华北、中西部、华南等地区重要节点城市的互联互通。同时,该项目为7条规划铁路预留接入条件,对完善区域高铁网、构建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具有重要意义。

自今年6月15日开始联调联试以来,以不同速度等级进行往返检测试验以及全线拉通试验,至8月15日,沪宁沿江高铁共开行各类试验列车898列,检测总里程达33309公里,综合检测列车试验最高时速达385公里,完成了各项联调联试检测任务,顺利转入了运行试验阶段。

8月16日8时,随着G55301次列车从南京南站出发,进行列车运行图参数测试,沪宁沿江高铁转入试运行阶段,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

8月21日晚,G8974次试运行列车缓缓驶入张家港站,标志着沪宁沿江高铁进入“模拟办客”阶段,距离正式开通又近了一步。

根据计划,沪宁沿江高铁8月转入运行试验阶段,经验收合格并通过安全评估后,9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

意味着就在本月,沪宁沿江高铁就将正式开通运营。这个国庆,江苏句容、金坛、武进、江阴、张家港、常熟、太仓居民群众,“乘坐高铁去旅行”不再是梦想,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了。通车后,上述区市也将正式融入沪宁“1小时交通圈”。

长三角变“小”了。

这对完善区域快速铁路网,促进苏南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南京至上海间高铁出行,主要靠京沪高速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作为沪宁通道的第二条城际铁路,沪宁沿江高铁与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铁路共同构成长三角地区向西辐射的高铁大动脉,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格局”打开了。

南京方向上,沪宁沿江高铁将与目前规划中的宁宣黄高铁、扬马城际、宁淮铁路等互联互通,构成南京大枢纽。沪宁沿江高铁是形成以南京为核心的“七纵六横,一核九向”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中的重要一横,将有力支撑“123出行交通圈”(1小时都市圈通勤、2小时畅行江苏、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建设,助力江苏省2035年基本建成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

目前,江苏到全国36个主要城市已提前实现半日通达;省内设区市之间相互联通一共有78对路径路线,其中68对已实现2小时通达,未来宁淮铁路、沪渝蓉沿江高铁等建成后,将全面实现2小时畅行江苏全省、各设区市1.5小时抵达南京的目标。“轨道上的江苏”高铁主骨架基本形成。

起“飞”的南沿江

苏南沿江城市中,江阴是最后一个通高铁的。在此之前,同属苏南“四小龙”的张家港、常熟、太仓已先“行”一步,通过沪苏通城际向南连接“魔都”上海,向北跨过长江“天堑”,打通北向轨道路网。

再加上“老”沪宁通道上的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等城市早已通过沪宁城际、沪宁高铁接入沪、宁,宁杭通道上的溧阳、宜兴也实现了高铁梦,至此苏南一众城市全部通上高铁。

然而这些依然只是“序章”。江苏高铁布局的两大“意难平”,一是长江南北的不平衡,二是长江南北的未打通,由此形成的现状是不成“网”,高铁线路之间往往是割裂的。除了过江之后便进入安徽省域的京沪线,目前只有镇江—扬州和张家港—南通两座过江节点之外,无锡、常州和长江对岸的泰州是完全割裂的。即便是张家港—南通目前开通的沪苏通城际,也是自南通过江之后便“左拐”向了上海,苏南地区和江北并没有实现直接的“强”连接。

这个现状将在未来几年发生改变。

在江阴,未来南北走向的盐泰锡常铁路将接入江阴,与东西走向的沪宁沿江高铁在此交会,江阴将成为长江边新的“十字路口”。从江阴站出发,通过沪宁沿江高铁,50分钟即可到达南京南站、上海站。通过盐泰锡常宜铁路,北接盐城站、南连宜兴站,还可通达北京、杭州。

另一个“十字路口”是江阴隔壁的张家港,而且张家港将先一步打通江南江北。这条线路就是国家“八纵”之一东部沿海大通道南通—宁波段、纵贯苏州南北的“大动脉”通苏嘉甬高铁。

沪宁沿江高铁,串联起一组GDP总量高达17500+亿元的区县板块(不含南京、上海下辖区县),分别为(2022年)句容754亿、金坛1216亿、武进3101亿、江阴4754亿、张家港3302亿、常熟2773亿、太仓1653亿。除句容因面积小、人口少,经济体量相对较小之外,其他都是千亿级甚至三千亿级别的体量。如果这些区市“合并”成一个大的地级市,在全国城市GDP排名中可进前10,仅次于第9位的杭州(2022年GDP为18753亿元)之后,被“它”挤出10强的正是南京(2022年GDP为16908亿元)。

沪宁沿江高铁串联起的“小钢炮”区县板块群,无疑将在江苏省经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而沪宁沿江高铁的建成通车,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建设、苏南苏北跨江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叠加,更将促使表现本就不俗的“小钢炮”们直接“起飞”,以实力展现可观可感的高质量发展现实模样。此次信长星分别调研了沪宁沿江高铁重要节点城市张家港及连接上海的首站城市太仓,正是体现了这两座城市这些年的发展“成色”及未来的发展“后劲”。

变“小”的长三角 起“飞”的南沿江  江苏省委书记乘坐试运行高铁调研有深意

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呈现生产平稳、内需改善、质效提升、信心回暖的特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位居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前列,担起了“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重大责任。当前正是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但总体而言,当前江苏省经济延续回升向好势头,特别是市场需求在加快恢复、发展信心在继续增强。信长星在调研中强调,他强调,实体经济是苏州的显著优势,各板块产业特色鲜明,要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握好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基本特征,把握好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基本要求,下大力气强链补链延链,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在全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挑大梁、作贡献。

此次信长星深入调研考察了沙钢、信义光伏、苏州港太仓港区等实体。沙钢集团是全球知名的钢铁材料制造和综合服务商,连续15年位居世界500强。信长星先后来到企业展厅和硅钢车间,详细了解产业布局、拳头产品、员工队伍以及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变化情况。他指出,传统制造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希望沙钢集团保持引领潮流之先、时代之先的格局和担当,深化产学研合作,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高端产品比重、绿色发展水平,在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为员工提供成长沃土的同时,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老店”。

信义光伏苏州公司是全省最大的光伏玻璃生产企业,今年以来满负荷运转。信长星表示,希望企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把自身的技术优势与江苏的市场优势有机结合,以源源不断的优质产品助力产业链优化升级。

在国富氢能技术装备公司,信长星围绕制氢工艺、核心装备、应用场景、转换效率、加氢站设置等方面与技术人员交流探讨,并察看储氢瓶生产过程。他说,氢能产业正处在风口期,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光束汽车公司致力于纯电动乘用车研发、生产及服务。在听取厂区规划、智能制造等情况介绍后,信长星说,新能源汽车发展正值重要战略机遇期,希望企业把更多新技术、新产品落在江苏,为消费者创造高品质生活。

调研中,信长星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要发挥产业链“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作用,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劲动能。

江面烟波浩渺、码头桥吊林立,苏州港太仓港区一片繁忙景象,折射出经济发展的新脉动。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多少,制约港口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还有哪些?信长星来到调度中心、集装箱码头,实地了解港口布局、多式联运、自动化运行等情况。他指出,太仓港区是“江尾海头第一港”,区位独特、地位重要。要深化与沿江沿海港口协同联动,主动对接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织密航线网络,壮大港口经济,在服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今年恰逢太仓对德合作30周年,当地已集聚近500家德资企业。在中德合作展示馆,信长星深入了解德资企业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双元制”职业教育等情况,参观创新产品。他指出,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时代大势,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要进一步彰显对德合作优势,营造更加安心舒心的创新创业和生活环境,吸引更多包括德资企业在内的外资企业布局江苏、深耕江苏,共享发展红利,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