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出生的吴英,是南京市浦口区永宁镇永宁社区广场舞的“创始人”——是她,将广场舞带进了永宁社区。
擦肩而过的梦想
吴英从小热爱文艺,小学二年级起就任文娱委员。
那时的吴英在老师眼里,不仅有着对音乐舞蹈的热爱,还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所以每当学校需要开展文艺活动时,总会让吴英找上几名同学一起编排节目。
努力的人总有被看到的一天。小学四年级时,江浦扬剧团来学校招人。校领导让吴英去唱首歌试试,没有任何刻意的准备,吴英唱了一首《洪湖水浪打浪》。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吴英被扬剧团看中。
随后,扬剧团托校领导问吴英:“扬剧团来招人,你愿意去吗?”年轻的吴英并不了解扬剧团是做什么的, 她说:“我要回去问问我妈妈。”
于是,放学后的吴英问妈妈:“江浦扬剧团招我去,我能去吗?”儿行千里母担忧,因为年纪太小,又从未出过远门,所以妈妈不同意吴英去江浦扬剧团,就这样吴英与江浦扬剧团擦肩而过。
与扬剧团的错过,让吴英渐渐地开始放弃自己热爱的音乐和舞蹈仍是吴英的梦想,。初中毕业后的吴英再也没有提过自己所热爱的舞蹈和音乐。
现实将吴英的热爱磨平。初中毕业后的吴英将自己舞蹈和音乐的梦想压在了心底。
将广场舞带进永宁社区
一次机缘巧合,舞蹈再次走进了吴英的世界。
2011年,吴英来到苏州,在女儿家小区的广场上看到有一群大妈在跳舞,感到新奇的吴英也跟在队伍的后面比划着,那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吴英第一次接触广场舞。
回忆当时的情景,吴英有点腼腆地说:“音乐响着,我还知道怎么跳,音乐一停,我就一点头绪都没有了。当时不知道跳的是什么舞,我还特意问身边的大妈,大妈告诉我这是广场舞。”
回到南京家后的吴英,吴英开始自学广场舞,买了CD自己一个人在家练了起来。自学了一段时间后,吴英试着跳给身边的亲人看。吴英以为会得到夸奖,结果她的丈夫说:“动作太僵硬了。”
丈夫的话并没有打击到吴英,反而使她越挫越勇。“你越是说我不好,我越要做给你看。”吴英心里这样想着。几天后,吴英又跳了一次,这次,丈夫说:“比上次好多了。”
丈夫的夸奖让吴英有了自信,也更加坚定了吴英学习舞蹈的心。吴英又独自练习了一段时间后,喊上身边爱跳舞的人一起学习。这时的吴英相当于开始当老师了。之后,她带了两个徒弟一起练。
渐渐地,吴英的舞台从家里变换到永宁社区村的广场上。那时永宁社区村的居民没有见过广场舞,更还没有人跳过广场舞。
第一次到广场上跳舞时,吴英和她的两个徒弟带了一个很小的音响,音乐也不敢放高,就怕围观的群众会说不好。
从第一天三五人围观到后面越来越多的人围观,围观的人群觉得吴英跳得不错,便说道:“你来教我们跳舞啊。”
就这样,吴英开始了舞蹈教学生涯。
“刚开始教跳舞的时候很困难,都是一些没有基础的人在学舞蹈,有的甚至连手往哪挥都不知道。第一支舞学了10天左右。”吴英回忆往昔,感慨万千。
2011年到2019年,8年时间,吴英带动了永宁社区广场舞的发展。跳舞不仅能让人心情愉悦,还能锻炼身体,从此永宁社区的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
荣誉证书,见证舞蹈队成长之路
在街道文体站的支持下,吴英利用市民广场组织大家跳广场舞。慢慢地,由原来的4-5人发展到约300人。于是,2012年,吴英成立了永宁第一支“永宁吴英广场舞蹈队”,并合法地领取了“营业执照”——社团登记证(有照片吗?),多次代表永宁街道、妇联、文体站演出。
后来,吴英获得在浦口区文化馆学习的机会。为了让自己更专业,吴英在浦口区文化馆一学就是两年,舞蹈教室最后走的那个人一定是吴英。
两年的学习让吴英受益匪浅。在她看来,要想让舞蹈队更专业,领头羊一定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每次练完舞都是深夜,但是吴英从来不喊苦不喊累。
刻苦认真是吴英身上的优秀品质。最后,吴英的专业性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浦口文化馆于2013年5月28日颁发了聘用证书,吴英被聘为浦口区文化馆文化(舞蹈)辅导员。
2012年10月1日在永宁街道组织“庆国庆,喜迎十八大”胜利召开比赛中获得特等奖,这是吴英和她的舞蹈队获得的第一个证书。时至今日,吴英带领舞蹈队参与了多项舞蹈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她从不骄傲,而是更用心地投入到对舞蹈的研究中。
从一开始学一支舞要十几天,到后来的几天,再到自己开始编舞,吴英用行动向大家证明,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开始都不迟。
现在,每天晚上,还都能在广场上看到吴英的身影,时不时的给身边人一点指导,带领大家一起跳舞健身。吴英笑着说道:“现在物质生活这么丰富了,人们更加注重精神生活的需要了
”“我会一直跳下去的,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