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美锷院士:我要永远站在第一线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站内

任美锷院士:我要永远站在第一线

任美锷户籍卡(南京市档案馆馆藏)

任美锷,我国著名的地貌学家和海洋地质学家,是首位获得过地理学界最高奖——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维多利亚奖章的中国地学家。

他所提倡的“建设地理学”思想对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兴起到积极作用。他通过对潮汐汊道的研究形成了稳定性理论,并将其推广到中小河口水道的整治,建立了港口建设可行性的地貌判据。

1963年5月,任美锷与其他28名专家,联名上书建议成立国家海洋局,以加强对全国海洋工作的领导。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任美锷在地理科学领域工作的50年,发表专著10多种,论文200余篇。

少年明志:地理与国家命运

1913年9月8日,任美锷出生于浙江宁波,不仅自幼聪慧,同时十分上进,少年时代便展现出非凡才华,他的数学老师称赞他“读书像喝水一样简单”。

他在中学时代就学习英、法两门外语,毕业时可以用英文写出非常流畅的文章。任美锷读中学时,曾偶然读到竺可桢翻译的《战后新世界》,书中详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各国领土的变化,少年任美锷认识到,地理是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从此,任美锷的一生就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理学。

1930年任美锷考入中央大学,并在胡焕庸、张其昀等的支持鼓励下,与同窗李旭旦合译了法国人文地理学家布吕纳的《人地学原理》英文版,对中国地理科学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1936年,任美锷报考第四届中英“庚款”公费留学,以总分第一被录取,由李四光教授推荐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地理系,师从贝利教授深造地貌学,兼修地质学,以《英国Clyde河流域地貌发育》的学位论文获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应竺可桢邀请回国任教。

治学立书:出版中国地理重要教材

1939年回国的任美锷先在浙江大学史地系任教,提出“建设地理”新论,多有经济地理著述。后转任复旦大学、中央大学教职,兼任中国地理学会总干事、《地理学报》总编辑。

解放后,任南京大学地理系主任,兼南京地理研究所所长,主编《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致力于地貌学、海洋沉淀动力学和喀斯特研究。

1954年南京大学地理系在国内首次设地貌和经济地理专业,任先生亲自开设地貌学基本问题和经济地理学概论,广征博引,内容新颖,学生深受教益,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地貌和经济地理专业的人才。学生毕业后走上不同的工作岗位,在国家的建设中肩负重任并有所贡献。

任美锷先生的论文《中国准热带》

任美锷从教近60年,治学科学严谨,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勇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地球科学人才。他的学生中遥感专家陈述彭、冰川学专家施雅风、地貌专家李吉均,海洋地质学家王颖4位都成为中科院院士。

1972年底,竺可桢最后一次会见任美锷时,深有感慨地说:“至今还没有一本篇幅适当的中国自然地理著作问世,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很不相称。”任美锷为了实现竺可桢的遗愿,毅然执笔编写了30万字的专著《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该书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地理学家重视,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地理专业重要教材,被认为是中国自然地理的代表性著作,已译成英文、日文和西班牙文出版。

1988年《中国自然地理纲要》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首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

身体力行:“我要永远站在第一线”

1956年,任美锷参加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的制定,为了实现科学规划的目标,他积极投身于中国热带、亚热带生物资源综合考察,带领师生奔赴祖国西南边陲,深入西双版纳热带丛林,总结橡胶种植的经验,综合分析自然环境条件,提出橡胶种植北限可达北纬25°、海拔上限可达900—1000米的结论,为建立热带作物种植基地提供科学论据。

任美锷考察四川与陕西交界处岷江峡谷所摄照片

1979年,国家下达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任务,任美锷又负起新的重任,担任江苏省海岸带、海涂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在历时5年的大规模考察调查工作中,任美锷不顾年迈,经常深入一线指导工作。海滩大多是长满野草的泥滩,一脚踩下去,淤泥会没过膝盖,要花很大劲才能拔起脚。

由于疲劳过度,他在1980年动了3次手术,痊愈后仍坚持工作。在他的带领下,江苏率先在全国完成任务,对自然环境、资源状况的调查达7万5千平方公里,不仅弄清楚了江苏海岸带资源数量、质量、分布及组合,而且提出了海岸开发规划设想,同时在水产养殖、滩涂改造方面取得先进经验。

1996年至1997年,任美锷与严东生院士共同主持“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咨询项目”,结合自然地理、海岸科学及其他有关科学开拓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任美锷提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不应是一个单独的港口,而要在浙江和江苏辅以有力的“双翼”,即上海港与浙江的北仑港、江苏的太仓港组成一个组合港。据测算仅建成太仓港,从2010年起每年可节约苏、锡、常腹地至海港间集装箱陆上运费8.7亿元人民币,还可节约港口建设费用25亿元人民币。

2002年4月任美锷院士在南京接待美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J.D.Milliman教授

任美锷在古稀之年,依然才思敏捷,他常说:“我虽然已经退居二线,但在科学研究和支援国家建设方面,我要永远站在第一线。”87岁时,任美锷仍在关心黄河生态问题,并耗时两年完成科普图书《黄河:我们的母亲河》。

为了振兴祖国的地理事业,任美锷把自己一生的全部心血都投入了教学、科研之中。任美锷的科学生涯本身就是对地理学价值的生动展现。他不论什么时候都注重将研究课题与国家目标结合起来,从而使地理学更具发展的生命力。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