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二野军大招生,12278名学员在这座新南京最大的革命摇篮里接受锤炼。不久后,学员们分三批进军西南,投入新的战斗中。今年85岁的杜光达正是其中一位。
33年的军旅生涯,都记录在泛黄的老照片与纪念章之中。
杜光达(张俊哲/摄)
保存半个多世纪的纸币
1952年,朝鲜战争进入对峙阶段时,杜光达正在西南军区炮兵司令部任通信参谋。
二野军大时的合影,后右四为杜光达(张俊哲/摄)
接到前往朝鲜参战学习的通知后,他跟随部队马不停蹄地来到丹东,一个位于东北的边境城市。由于江桥被炸,一行人只好通过水下浮桥渡过江去。这种浮桥处于水面之下,空中看不到,可以避免敌机的轰炸。
几个月的战斗生活,让杜光达这个参军以来未曾打过仗的战士“收获颇丰”。期间几次遇到险情差点牺牲,却也使他从中感受到战友间的深刻情谊。
锻炼期满后,杜光达接到了回国的通知。“临行前,战友紧握着我的手,从身上掏出一张朝鲜5元币送给我,说,杜参谋,没有别的送你,这张朝鲜币留作纪念吧。”
五元朝鲜币(张俊哲/摄)
半个多世纪之后,这枚纸币仍保存完好,杜光达用铅笔在上面轻轻写下几个字:“赴朝纪念。”
高炮部队援越南
在杜光达的档案袋中,保存了两组相同的纪念章,为抗美援越时期所得。
抗美援越纪念章(张俊哲/摄)
时值美国对越南北方狂轰滥炸,妄图切断南北方的联系,中国派遣工程兵赴越南修路,由高炮部队负责掩护。
1967年6月,杜光达第二次随部队前往越南。杜光达回忆,当时他们确定了“首战必胜,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作战方针。等待了一个多月后,在一个能见度较好的夜晚,火炮齐鸣,炮弹穿过夜空,飞向敌机。只见敌机一架坠落、一架击伤,敌人仓皇而逃,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高炮部队就取得了入越以来第一个胜利。
1967年的杜光达(张俊哲/摄)
部队回国后,军委炮兵副司令孔从洲将军两次前往团部看望,称赞高炮部队“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作为参战者和后任团长,杜光达对这支能打硬仗的部队怀有深厚的感情。每每翻看照片时,他都忍不住怀念起牺牲的战友们。
法制宣传走上街头
在军营里度过33个年头后,杜光达于1982年转业回到南京,在白下区检察院任副检察长。延续了部队里铁的纪律,杜光达时常对大家说:“你们是检察院的,一定要守住自己,作风方面不能出问题。”
当时检察院重建没几年,大伙对其了解远不及公安局与法院,甚至曾有人误以为是检查卫生的。为了加强法制宣传,让市民们学法、知法、懂法,除了前往企业、学校进行宣传,街头宣讲也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1987年在中学进行普法演讲(张俊哲/摄)
“当时在新街口,喇叭一响,市民们就围了上来,我们的第一句话总是‘我们是白下区法制宣传队的’。”杜光达表示,为了使宣讲浅显易懂,他们往往以讲故事的形式普法,大人孩子听了都连连点头。短短半年的时间里,杜光达主讲的普法演讲就有十几场。
南京市“四好”离退休干部党员荣誉证书(张俊哲/摄)
1994年,杜光达走下岗位,功成身退。家人本以为他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没想到他比以前更忙了。写稿回忆军旅生涯,在老干部局和社区离退休党支部做书记,到各个单位上党课,给学生讲红色故事……杜光达笑称:“我们这代人根基打得好,共产主义信念牢,到老了也歇不住,只想多发挥自己的余热。”(南京市档案馆 凤凰网江苏共同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