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文化末梢”,点亮云龙群众幸福生活
江苏
江苏 > 徐州 > 正文

打通“文化末梢”,点亮云龙群众幸福生活

公共文化服务,离人民群众最近的地方在基层。社区“文艺送理”汇演、“青春向上”青少年现场音乐会、“我们的节日”端午民俗文化大集、“乘风破浪”2023徐州市端午大龙湖龙舟赛、“七彩夏日”暑期少儿艺术公益培训……这些响亮的公共文化品牌,深入至基层的“神经末梢”,在云龙群众中间伸手可及,正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随着云龙区城市更新持续推进,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高涨,不断呼唤着更高品质、更加便捷、更具获得感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如何调动各方力量,盘活各类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品质?如何激活群众文化动力,让基层文化焕发新活力?近日,云龙区委宣传部专题调研组实地走访。

图片

这些文化阵地独具特色

在云龙区汉风街道昆仑社区,居民们有空了,总爱往社区跑。近几年,昆仑社区利用社区会议室,配齐了桌椅板凳、笔墨纸砚、各类乐器,从区图书馆、文化馆请来老师,办起了“老年大学”,开设声乐、形体、健身、书法等多样课程,免费向社区居民开放。今年3月,在徐州市诗词协会的指导支持下,昆仑社区又成立了一家以诗歌创作为主、书法绘画为辅的“昆仑诗社”,诗社的基地设在昆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社区免费为他们提供了两间60平方米的诗歌创作室和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室。一个文艺范十足的社区文化地标渐成气候。“现在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交流、学习、采风,生活更充实了。”居民们都说。

图片

“快来呀,这放电影呢!”这一番热闹的景象出现在翠屏山街道和平上东社区翡翠之光小区北门广场。夜幕降临,老老少少陆陆续续聚集在小区广场,一块白幕布,一台放映机,还有两个音箱,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室外放映厅。这次为居民带来的电影是《狙击手》,以“狙击五班”一场看似普通的战争,折射千千万万志愿军战士守和平卫家乡的英勇故事。“小时候常观看露天黑白电影,现在基本都是带孩子去电影院看电影,没想到社区把电影送到家门口,和邻居一起观看,真是满满的回忆!”观影的居民纷纷表示。

“小阵地”发挥“大作用”。在云龙区,和这样新型融合、资源共享、特色鲜明的社区文化驿站一样火爆的,还有家门口的图书馆。

图片

作为云龙区文体旅局推广的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性项目,“邻里图书馆”将云龙区图书馆的公共藏书资源下沉到家庭末梢,以邻里关系为纽带,通过建立家庭阅读学习空间,让家庭成为阅读推广主体。每个邻里图书馆可享受总借阅200本书,期限为365天。截至目前,云龙区已经建设了46家邻里图书馆,9个街道全部建设了文化站,84个社区全部设立了“全民阅读角”,此外还有5处“城市书房”、10处“阅读吧”……这些新型公共阅读空间将阅读场所布局到居民家门口,与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进一步便捷了群众阅读,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图片

文化阵地建起来,云龙群众乐起来。云龙区调动各方力量,盘活各类资源,创新方式方法,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品质,尽力延伸至最基层。近年来,云龙区先后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320余场、线上线下观演人数超过279万人,组织开展公益文化培训1200余场,受益群众达54万人次,人均服务场次5.99次,全区江苏公共文化云入住率、地区覆盖率、人群覆盖率均达100%。云龙群众的生活,也在一台又一台文化“大戏”中更加丰富多彩。

这些文艺团体活力蓬发

每周二和周四,是云龙区吉祥艺云梆子剧团例行排练的时间,大家就在78岁的马秀兰老人的带领下排练自编的节目。

吉祥艺云梆子剧团是一支业余文艺团体,由一群平均年龄70岁的退休老人们组成。“社区组建艺术团,唱戏的共同爱好让我们走到一起,我们这些爱好文艺的老人有了自己的‘家’。”马团长回忆起2010年组建剧团的初衷时如是说。

虽说是社区团体,可他们表演的节目质量却一点也不“业余”。今年3月,吉祥艺云梆子剧团亮相央视《星光大道》百姓大舞台节目,以精彩演出收获阵阵掌声,并一举夺得节目周冠军,在全国观众面前绽放光彩。

图片

除了吉祥艺云梆子剧团,还有多支久负盛名的群众文艺团体在云龙文化沃壤上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也让市民尽情享受着文艺的创作成果——云龙区音乐家协会近几年在国家、省、市大赛中屡获佳绩,致力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以宣传徐州历史文化、整合徐州文化资源、传播发扬马可先生的艺术成就为己任的马可艺术团,在社会上赢得了很高的评价和赞誉;成立超过9年、演职人员232人的云龙区五老艺术团,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多次被媒体报道;徐州云龙和声艺术团,曾两次登上CCTV15(音乐频道)“合唱先锋”节目,合唱表演形式独具一格,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够欣赏高雅艺术……

这样的优秀群众文艺团队,云龙区培育了84支,它们活跃在社区、街道,以蒸蒸日上的迅猛之势成为云龙文艺版图上的生力军。其中,马可艺术团、云龙区书法家协会等7支队伍获评省级优秀群众文化团队,还有名家工作室4个、区级文艺骨干组织20余家。

图片

文艺团体火起来,云龙群众乐起来。优秀的群众文艺团队,是公共文化服务的生力军,是群众文艺创作的核心力量,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鲜活名片。近年来,云龙区文化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的效能,采取集中培训、分类教学、结对辅导、活动引导、经费支持等方式、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业务学习与活动实践相结合等办法,培育了一批常年活跃于基层的优秀群众文化团队,引导带动社会力量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繁荣文化中当主角、唱大戏。未来,云龙区将继续加大群众文艺团队的培育扶持力度,让更多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展示者、欣赏者、分享者,提升云龙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这些基层力量微光成炬

“大家好,我是云龙区文化馆的老师陈萍,今天给大家带来古典舞教学……”点开“云动文旅”公众号的“健康课堂”栏目,居民在家就能获取各种文化资源。

“经过区文化馆老师的专业指导,我们艺术团的水平不断提高。”大龙湖街道汉风社区凝新艺术团团长邢月华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时,艺术团创作的歌曲《建党百年颂》通过电台、网络平台传遍徐州大地。

图片

“今天真是上了一堂专业的舞蹈课,从课前的基本功练习到课上老师对我们动作的指导都让我受益匪浅。真好,在家门口就可以学习,这样的培训,下次我们还来!”汉风街道昆仑社区53岁的王秀琴大姐对舞蹈课堂赞不绝口。

坚持文化生活“热”在基层、“热”在群众,云龙区将基层文化人才建设作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邻里艺体”文化惠民工程、吸引8万多名群众参与线下课程培训,培育出“军旅之声”“百花梆子”“鸣乐合唱团”等30个文艺社团;特色文化服务项目“你点单 我送课”,涵盖舞蹈、书法、音乐、非遗等22个项目,已经惠及6000余人次;组建“文体专业志愿服务队”,云龙区文化馆将舞蹈、古琴、美术、戏曲等23门免费艺术培训课程送进社区、送进校园……通过培植文艺带头骨干“领队伍”、各社区全面铺开“扩队伍”等多种有效方式,云龙区基层文化人才唱“主角”,身边的文艺演出好戏连台、高潮迭起,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

图片

文化人才强起来,云龙群众乐起来。回望云龙区基层公共文化事业发展之路,无论是文化矩阵打造、文化网络健全还是文化传承创新,关键都在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础力量,云龙区着眼于人才挖掘、培育,围绕文化发展生力军建设,将不断破除思维定势,创新思路,多措并举,为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打开新空间。

这些文化地标实力“圈粉”

璀璨绚丽的夜晚、丰富多彩的活动、川流不息的人群、热热闹闹的街区……今年夏天,在有着“千古繁华地 徐州不夜城”美称的户部山启动的“月夜悦云龙”云龙区文体旅惠民消费季,让很多人流连忘返。

图片

作为拥有2000多年历史积淀和300多年商业传承的老徐州城市文化记忆,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是老城区城市更新项目贯通南北的重要节点。值得一提的是,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街区将徐州博物馆、项羽戏马台、户部山古民居、城墙博物馆、快哉亭等景区场馆纳入建设范围,实现“街、景互动”,商业文化、大运河文化、民俗文化、建筑文化在这片区域绵延叠加、交融影响、相互促进,擦亮了徐州历史文化和城市记忆的名片。

无独有偶,在几公里之外,云龙区图书馆不久将迎来开馆三周年的“生日”。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区图书馆通过一系列高品质的文化活动,为云龙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文化盛宴”,区文化馆与图书馆相依而建,“两馆”获评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日均接待读者超2500人次,成为云龙区的文化新地标。

图片

行走于云龙,高标准的文化地标、高品质的公益文化活动转角可见。一条古韵悠长的回龙窝街区,2022年度人流量326.4万人次,营业收入1.2亿元,青砖灰瓦间,无数人争先与“徐州”合影;“舞动云龙”“翰墨云龙”“唱响云龙”“文脉大讲堂”等多个文化品牌的创立,让云龙每个节假日和重要节庆都有高品质的文化活动;逐步构建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给云龙居民带来全新生活方式,也吸引着云龙以外的人前来感受文化魅力。

图片

文化地标靓起来,云龙群众乐起来。近年来,云龙区在城市文化地标建设上持续发力,通过文化铸魂,塑造和展示传统与现代交融、厚重与活力并存的城市气质。在刚刚结束的区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云龙区明确将坚持守正创新,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全力推动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接下来,云龙区将聚力推进彭城历史文脉更新等项目建设,抓好户南巷古建筑群修缮、城隍庙复建等文脉保护工程,加快繁荣文博园等特色文化园区,不断壮大文旅产业规模,扮靓城市历史文化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