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益民
任益民今年88岁,头发花白,但精神饱满,脸上总是挂着和煦的笑容,说话带着无锡口音。
翻开他的家庭档案,犹如掀开一位传奇英雄的人生简历。无锡县人民政府的聘请书、无锡县人民政府的袖章、九十年代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奖状……每一件档案都沉淀着岁月,彰显着荣誉。
无锡县人民政府的袖章
解放前秘密入党
任益民最早的一份档案,是一张1948年的《入党志愿书》。这张《入党志愿书》未经填写,因年代久远,纸张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仍清晰可见。《入党志愿书》的正面需要填写姓名、年龄、介绍人等基本情况,反面则主要填写申请人的自传和签名,右下角还有“锡澄县委组织部制ADK”的字样。
任益民保存的《入党志愿书》
然而,这张任益民小心翼翼地保存了71年的《入党志愿书》,却不是他自己的,“我的志愿书,写完就烧了”。
1931年,任益民出生于无锡的一个乡村。抗战全面爆发后,无锡沦陷,任益民的家乡成了游击区。
1944年,13岁的任益民上了无锡县初中,假期时他常到村上的小学阅读报纸期刊,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进步思想,并认识了自己的革命领路人。
“当时,有一位叫任洪太的老师,他是中共地下党员,经常找我聊天。”任益民回忆说,“其实他是在向我宣传进步思想,同时也是在考察我。”
思想进步的任益民通过了考察。1948年7月14日,任洪太与自己的联络人、澄武锡工委秘密党特派员邵乃奋一起来到任益民家中,为他举办入党仪式。
“整个仪式很简单,我的《入党志愿书》写完就烧了,因为我是中共地下党员,有保密的需要。”任益民介绍说,但同时,任益民又拿到了几张空白的《入党志愿书》,其中的一张,任益民保存至今,“这是给我的发展对象的,我的工作是在学生中发展党员。我在学校组建了‘友声读书会’,与无锡天一中学的‘春雷歌咏团’也很熟。”
另外,任益民的父亲在当地的“火油(煤油)”公司上班,通过为党组织购买火油,支持了革命工作。
建国后屡建功勋
无锡解放后,任益民就任张村区天一乡副乡长,在新的岗位上,他干劲十足,屡建功勋。
当时,由于全国境内有部分地区没有解放,国民党还有上百万军队在负隅顽抗,为解放军征粮成了任益民的一大工作任务。
任益民一方面发动党员带头捐粮,一方面积极宣传,不仅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而且天一乡的征粮成绩,在无锡县名列前茅。
无锡县人民政府颁发给任益民的“1949年秋征任务头等功奖状”
无锡县张村区人民政府颁发给任益民的“1949年秋征任务壹等功奖状”
为此,任益民获得了无锡县人民政府颁发的“1949年秋征任务头等功奖状”和无锡县张村区人民政府颁发的“1949年秋征任务壹等功奖状”。
抗美援朝时期,任益民积极发动了1000多人参军,他自己也主动要求加入部队,但由于地方工作的需要,任益民留了下来。
后来,任益民先后进入江苏省党校和中央团校学习,并几经辗转,来到南京市任秦淮区人大副主任。
新时期关心下一代
1993年,任益民光荣离休,但他没有清闲下来,而是将精力投入到了关心下一代的工作中。
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并时常受邀为南京的中小学生讲革命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党爱国之情,“我说的都是我亲身经历或者亲眼见证的革命故事,比书本上的更加生动,效果也更好。”
任益民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状
离岗不离党,夕阳更生辉。一张空白的《入党志愿书》,时刻提醒着任益民一心向党,并坚持发挥余热,“我要保持共产党员的晚节,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任益民认真地说道。(南京市档案馆 凤凰网江苏共同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