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档案背后的故事|4万笔家庭开销讲述时代故事
江苏
江苏 > 南京 > 正文
站内

家庭档案背后的故事|4万笔家庭开销讲述时代故事

“以前买东西都要精打细算,扳着手指过日子,现在想买什么就可以买到,再也没有过去那么多限制与顾虑了。”

在赵崇惠的家中,保存着从1981年7月到现在的7本账本,里面满满记录了近4万笔开销。小小账本上的一元一角,都是整个社会飞跃发展的缩影。

赵崇惠与妻子王锦凤合影

7本账本上的4万笔开销

赵崇惠今年81岁,而他记录每日的家庭开销已有36年的历史。为何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记账?一切还要从赵崇惠女儿的出生说起。

从北京化学工业学校毕业后,赵崇惠就进入扬子石化工作直至退休。“我父母这代人就有记账的习惯,到我女儿出生后搬入新居,我就也开始记起账来。”在女儿出生后,一家人的生活支出越来越多,赵崇惠便想着计算好自己的开支,合理节流。和妻子王锦凤商量后,两人决定开始记账,账本从第一页顺延记录每天的家庭开销,最后一页反向记载每个月的家庭收入。

赵崇惠的工作证及奖章

1972年7月1日,西红柿0.23元,茄子0.10元,这是赵崇惠第一本账本的第一条记录。从每日衣食住行到孩子的学费,再到人情往来,账本事无巨细地记录了所有的生活细节。这一记,就记到了今天。

最让赵崇惠感慨的是,1981年时夫妻二人每月工资仅43.2元,如今收入已经过万,再也无需像以前一样“斤斤计较”了。

1981年至今的七本账本

北京运回的洗衣机

录音机、电视机、洗衣机……赵崇惠的记账本记录下生活改善的每一个重要节点。每一件家电的背后,都藏了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小故事。

1984年12月24日,恰巧是如今年轻人喜欢过的平安夜,但在当时还没有这么一说。这一天,赵崇惠花了262元买了一台录音机。80年代,录音机可谓流行标志,而赵崇惠也格外珍惜这台录音机,平日里时不时擦一擦表面的灰尘与污渍。如今,赵崇惠家中的录音机仍崭新如初,仿佛刚从商店里的玻璃橱中取出。

保存良好的录音机

“当时电器很难买到的,就拿我们家的洗衣机来说,还多亏了在北京的弟弟呢。”赵崇惠的弟弟在北京的一个机械厂工作,机械厂自行研发制造洗衣机。有着这层关系在,一下子从北京运来了五台洗衣机,挨个分给了亲戚们,周围的人只有羡慕的份。这台198元的洗衣机一直用了十多年才换。

意外的2000元收获

1998年,改革开放的第20个年头,退休在家的王锦凤闲来没事,赵崇惠便以她的名义在离家较近的证券营业部开了户,并做了第一笔证券交易。

证券营业部授权委托卡

“那个时候炒股比较麻烦,正好出了封闭式基金,还需要抽签,我们便抱着试试看的念头申请了,没想到第一次就幸运地中了。”赵崇惠投入的2000元钱,一转手便翻了个倍。拿着赚来的钱,夫妻两人为家里添置了一台冰箱,购买证券的这两千元钱也被赵崇惠认作是自己最明智的支出之一。

如今,赵崇惠还不输年轻人,每天在家炒股。为了记录自己的盈亏,他还另外做了一本股票专用的记账本,不过对于股票的起起伏伏,他表示自己并没有太过在意。

玄武湖公园的门票之变

闲暇时光,赵崇惠一家喜欢游山玩水,从南京市内到外省,每年账本上都有一定的游玩支出。

赵崇惠表示,就拿南京玄武湖公园来说,他就带着家人去了好几次。“当时游玩的人不像现在那么多,湖两岸春天开满了桃花,就像《桃花源记》中所写的那样。公园里原先还有个动物园,后来也搬迁了。”

家中留存的部分门票

在保存的众多票据中,赵崇惠细细找出了玄武湖公园不同时期的门票。5角,5元,10元……随着物价的上涨,门票的价格也在不断地上浮。

现如今,玄武湖已免收门票,对各地游客免费开放。赵崇惠补充道:“凭着身份证,我们老年人现在可以免费游览全市多数公园景点,社会给市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福利。”(南京市档案馆 凤凰网江苏共同采写)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