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扬州:喜看幸福江河新画卷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江苏扬州:喜看幸福江河新画卷

如何理解大运河和长江的“致富”属性、“幸福”属性?今年扬州前三季度的一组数据是很好的诠释:

全市新开工制造业重点项目164项,高于去年同期47项,超全年目标14项,其中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4项,高于去年同期16项。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81.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5.9%;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8.49亿元,同比增长17.0%;实现税收收入200.81亿元,同比增长21.4%。

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73元,同比增长6.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99元,同比增长6.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88元,同比增长7.4%……

千百年来,运河汇入长江,长江奔流入海,海洋连接世界,江河之水一直是扬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幸福之源、发展之基、人民之幸。江河养育这方百姓,造就城市的数度繁荣兴盛。

扬州正持续注重造福人民,进一步提升航运功能、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富民产业,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绘就一幅幸福江河的新画卷。

通达天下 江河汇聚城市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古镇施桥,长江与运河在这里交汇,施桥船闸就位于这个交汇点上。未到船闸,远远就能看到高耸江边的六圩灯塔,一艘艘船只在灯塔引领下,将满载的货物运往全国各地。

“施桥船闸是京杭运河入长江的第1个梯级,也是大运河航道最重要的枢纽之一。”施桥船闸管理所工作人员说,过去,大运河航道主要是北煤南运,如今随着物流业发展,运河航道已成为钢材、机械设备等各种大宗货物运输的大通道,通勤量超过长江三峡船闸,在全国乃至全球内河中都高居榜首。

航运,是绿色的运输方式,具有能耗低、用地少、污染小等显著优势。数据显示,水路运输的成本只有铁路的六分之一、公路的二十八分之一,航运的发展能给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回望历史,长江与运河,自古以来就是通达天下的“黄金水道”。江河交汇,造就了古城扬州水陆交通枢纽、南北货物集散、天下商贾云集的繁华盛况,使扬州成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城市。

近年来,立足新发展,扬州坚持把提升大运河航运功能作为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一环,持续加大对运河航道的保护与提升:

——2019年,在全省率先实施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将京杭运河扬州段全线127.5公里纳入建设范围;

——2021年底,建成从邵伯船闸到六圩口门,全长29.5公里的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先导段,重点实施航运效能提升、运河文化展示、绿色生态廊道、船舶污染防治等四大工程,全方位提升大运河航运能力和绿色发展水平;

——到2024年,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将全面完成,届时,京杭运河扬州段将真正成为高颜值的生态长廊、高品位的文化长廊、高效益的经济长廊。

运河青春焕发,长江活力四射。近年来,扬州充分发挥长江、运河交汇的区位优势,全力打造江淮区域集装箱枢纽港、河江海多式联运水水中转枢纽和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面提升港口枢纽经济发展水平。

从体制机制改革到规划布局优化,从港口资源整合到基础设施建设,从项目招引到加强对外合作,打出了一套精彩的“组合拳”:

——2022年,专门成立枢纽港建设专班,着力解决港口发展瓶颈,涵盖12个项目、投资50亿元的港口物流产业园项目全面启动,全市港口经济区域一体化融合不断走向深入;

——今年3月,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扬州港集装箱运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意见》,明确在拓展航线资源、促进箱量集聚、完善港口功能等三个方面进行重点扶持,提出到2026年底,扬州港口年度货物吞吐量达1.8亿吨、外贸吞吐量达1600万吨,集装箱总量达100万标箱、外贸集装箱达20万标箱,实现“亿吨大港、千亿产业、百万标箱”奋斗目标;

……

至今千里赖通波。航运“硬实力”和“软服务”不断提升,长江与运河焕发现代航运的活力,迸发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2022年,京杭运河扬州段船舶通过量达3.73亿吨,货物运量达3亿吨,是三峡船闸通过量的2倍,相当于5条京沪高速(江苏段)、10条京沪铁路(江苏段)的运量。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12004万吨,同比上升6.37%,其中沿江港口吞吐量10831万吨,同比上升9.54%;集装箱前三季度吞吐量达58万标箱,同比上升31.6%,已接近去年全年60.91万标箱的总量,同比飙升62.8%,创历史新高。

文旅融合 千年古城绽放时代发展新魅力

清晨,三五成群的背包客漫步瘦西湖畔,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艘摇橹船摇入湖光水色的画中;中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人头攒动,满是亲子游游客;傍晚,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宋夹城体育休闲公园里,到处是闲庭漫步的游客;夜幕降临,徜徉东关古街,再来一趟古运河水上游,将卢氏盐商住宅、南门遗址广场等尽收眼底……

近年来,扬州充分挖掘运河深厚的文化资源,全力推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母亲河重新焕发荣光。越来越多的游客因“河”而来、为“河”而留,大运河已成为扬州吸引世界游客“四季旺游”的法宝。

大运河原点公园,被誉为运河文脉寻根地,扬州百姓幸福地。

漫步公园内,古邗沟码头、古邗沟展示馆、运河沿线节点城市景观小品、露营基地等错落有致;花廊、牌坊、邗沟步道相辅相成;啤酒屋、咖啡厅、夜市夜集交相辉映。竹西街道在打造公园时,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融合真人演艺、RPG互动、实景AIGC剧本游戏等实景互动机制,通过沉浸式演出和互动,推动大运河承载的千年文化与新时代充满活力的网络视听相互交融。

瘦西湖,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中国著名的湖上园林。

作为扬州“夜经济”的一张金字名片,瘦西湖“二分明月忆扬州”大型沉浸式夜游在今夏进行了系统升级,璀璨灯火下,聆听蛙声蝉鸣,“诗路画语”“烟花三月”“春江花月”等十大场景将“扬州的夏日”装扮得如梦如幻。升级后的瘦西湖夜游新增了巡游、剧本、快闪等形式,融入非遗、民俗、美食等元素,打造了多个夜间体验消费新场景,吸引游客数量持续“飘红”。

此外,何园推出“寄啸于心”主题夜游产品,打造六个IP主题夜游空间,为游客提供全新的夏日夜游体验;个园打造“个园·花局里”沉浸式主题夜游古风市集,激发夜间消费活力;古运河水上夜游开展“非遗进游船”“美食品鉴”等活动,打造“可观、可游、可玩、可吃”的非遗体验式深度夜游人文之旅。

市文旅部门和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多方整合旅游资源,从提振消费信心、激发消费潜力、增强消费供给、扩大消费需求出发,重点推出亲子研学“夏”扬州、二分明月“艺”扬州系列文旅促消费活动,奏响“夜游、夜娱、夜食、夜演、夜购”的夜游“五部曲”,探索更多夜间消费新路径、新模式。

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古运河的历史文化源头。近年来,扬州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深厚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倾心书写文旅融合大文章:

——先后制定《大运河扬州段文化旅游带概念规划》《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扬州段旅游廊道建设实施方案》,把运河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相统一,2022年更将“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文化繁荣、文旅共兴的‘好地方’”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效利用上级专项资金、大运河文旅发展基金等投资渠道,探索试点EPCO建设模式,凝聚各方资本,助力文旅融合;

——打造世界级运河文化遗产旅游廊道,评选建设扬州“运河十二景”,全力推动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创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瘦西湖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打响“千年运河·水韵扬州”文化旅游品牌,古老运河持续焕发活力;

——探索建设一批展示长江扬州段文化风貌的文旅融合示范区和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让长江文化更好融入群众生活;

……

文化是诗,旅游是远方。叠加江河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扬州,在打造文化繁荣、文旅共兴的“好地方”进程中,让“诗和远方”交相辉映,绽放耀眼光芒:今年1月—8月,扬州全市58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183.26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37.69%;全市累计接待过夜游客760.17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1.88%。

产业富民 “613”产业体系释放惠民新活力

金秋时节,“丰”景正好,扬州大地迎来项目建设的“大丰收”。

“随着项目正式投产,我们今年将实现累计电池产能30GW、组件产能15GW,年产值超300亿元。”前不久,扬州经开区晶澳太阳能扬州公司的20GW高效电池项目正式投产,公司负责人介绍,落户扬州15年来,晶澳已累计投资超200亿元,实现产值近1200亿元,成为全球领先的光伏“智造”和研发基地。

这是扬州项目建设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扬州新开工制造业重点项目164项,高于去年同期47项,超全年目标14项。其中,新开工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44项,高于去年同期16项;18个列省重大项目全部开工,投资完成率112.6%,485个市级项目开工477个,开工率98.4%,投资完成率94.4%……

一个个重大项目靓丽出列,夯实了产业基础,让城市发展活力四射。回望历史,扬州城市的脉搏中始终流淌着个人立业、家庭兴业、全社会创业的因子,乘水运之利、舟楫之便,这座古城创造了兴盛于汉、鼎盛于唐、繁盛于清的三度辉煌,上世纪90年代,扬州制造业呈现“八龙齐舞”的盛况。

迈入新时代,扬州该如何发展?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扬州是一座有着鲜明特点的历史文化名城,只有文化与经济结合在一起“比翼齐飞”,才能绽放出时代的光辉。

发展中,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实体经济作为立市之本、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能,始终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不动摇,狠抓项目建设,发展富民产业,先后创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城市的幸福底色越来越浓。

今年9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明确主导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链发展目标。同时,坚持产业科创与科创产业双向发力,积极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协同并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好风凭借力。随着城市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以及一系列惠企政策出台,扬州企业信心十足,产业发展气势如虹:

——看新能源。扬州阿特斯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崭新的生产车间内,TOPCon电池片正在有序生产。公司技术负责人潘励刚说,“一期项目共有24条生产线,在满产情况下每天可产出400万片电池片。在手订单已排到明年,企业正在全力赶产。”

——看新材料。仪征化纤总投资165亿元的400万吨/年高端绿色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正在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再建一个“新仪化”目标。随着企业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向绿色低碳转型,生产经营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目前全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已基本建成。

……

“今年以来,扬州以打造‘江苏新能源产业重要极’为目标,加快招引、实施了一批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持续完善产业链条、开展技术创新,推动新能源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今年前三季度,扬州33个市级光伏、储能电池、风电装备产业重大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124%,3个列省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部分竣工投用。

新兴产业活力四射,传统产业再发“新芽”。围绕“613”产业体系,扬州进一步强化目标导向,聚力抓好重大项目招引、落地、服务和建设,让新兴产业走在最前沿,让传统产业抢占新赛道,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不断聚集新动能:

——9月,扬州举办第十六届国际汽车轻量化大会,70多家汽车企业和500多家配套企业及高校科研院所参加。此外,北京、上海、深圳等10家域外创新中心设立运营,“航空谷”开工建设,航空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

——10月,2023扬州(深圳)高质量发展产业推介会在鹏城举办,围绕城市“613”产业体系,扬州各地、各部门精心准备,产业招商“尽锐出击”,推介会成功签约79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320.89亿元,项目体量大、质量高、业态新、成色足。

……

产业强市,产业更富民。近年来,扬州每年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从百姓最难、最急、最盼的事入手,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断补齐民生短板,精准发力更持续用力。去年,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榜单上,扬州位居第33位,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0%、增幅列全省第1位。

扬州高质量发展与高品质生活正互促并进!

来源:扬州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