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主办的“数据驱动 创新引领——上信智库全球科创指数暨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发布活动”在上海大剧院望星空厅举行。活动发布了《2023全球科技创新中心评估报告》。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指导,上海市信息协会、汇付创投支持。
上述报告显示,从城市综合排名百强看,美国、中国、欧洲分别有26座、13座和37座城市上榜。其中,美中两国上榜城市占榜单近四成。
今年以“头部的角逐与竞争”为主题的评估报告显示,十强城市依次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纽瓦克、东京、伦敦、北京、巴黎、波士顿、上海、首尔—仁川、芝加哥。
从上榜城市分布看,中国上榜城市中,“北上深港”跻身全球科创20强城市,这一数量仅次于美国。这些头部城市呈现出较高竞争力,同时其他城市也在加速追赶。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所副所长李欣欣认为,目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综合排名前十的格局相对稳定,高水平研究机构和科技领军企业成为角逐的焦点和主力军。
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既是国际前沿创新的重要参与者,也是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重要贡献者。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创新环境等维度的前20名,均有中国城市的身影。基础研究维度,北京超过旧金山—圣何塞、波士顿、伦敦、纽约—纽瓦克等,实现登顶。总体上,今年中国新增5座基础研究维度评分百强城市,其中南京、武汉、广州等首次跻身前20名。
2023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综合排名。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 供图
总体上,美国和亚洲分别有4座城市上榜,另2座来自欧洲。纵观综合评分TOP100排行榜,基本上也是美、中、欧主导。其中,美国城市整体水平较高,表现为上榜城市在榜单上的分布相对均衡;中国则是头部城市呈现较强竞争力,除北京、上海之外,深圳、香港也跻身前二十;欧洲城市大多集中在百强榜的中游。
既然以“头部”为题,这份报告的确让人看到了各类创新主体中头部机构的影响力。
报告发现,当前,顶尖科研机构及龙头企业正极大地带动所在城市的竞争力。比如,伦敦大学学院、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盛顿大学等,就分别夯实了伦敦、波士顿、费城、西雅图的创新地位;而特斯拉、华为、科大讯飞等一批在专利技术、研发能力方面领先的科技型企业,则带动了奥斯汀、东莞、合肥等城市快速提升其产业技术名次;受益于高估值独角兽新势力企业的涌现,巴黎、首尔-仁川等也被注入了强大的新经济活力。
具体到报告设立的四个“一级指标”(基础研究、产业技术、创新经济、创新环境),头部机构和头部城市的双向辐射就更加明显。
在基础研究方面,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多伦多大学等高校,对所在城市(纽黑文、波士顿、多伦多)的高被引论文的贡献率超过八成。人才集聚方面,费城的宾夕法尼亚大学、慕尼黑的马克斯·普朗克学会、北京的中国科学院等,都集聚着所在城市近半数的高被引科学家。
产业技术维度上也是“头部”当道。相对于所在地区的平均水平,头部城市在国际专利申请、高端制造、研究与开发(R&D)投入等多方面,都形成了长期稳定的领先优势。其原因也不难理解——各龙头企业往往都偏爱头部城市,从而贡献了强大的产业技术带动力。
在创新经济方面,资源和优势也在向头部城市集中。以创新资本为例,以全球创投基金(VC/PE)等的募资规模来看,排名前二十的城市所募资金占比已经超过95%,比上年提升了4.9个百分点。其中,北美和亚洲构成了全球两大创新生态圈。
上海在今年的科创中心综合排名第8位,与去年保持一致。基础研究评分位列第6,高于巴黎、东京、华盛顿等全球城市。
上海拥有数十所顶尖高校(985/211)和科研机构,在数学(复旦大学)、物理学(复旦大学)、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学(复旦大学)、生命科学(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 (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研究领域,居于全国领先水平。
上海正通过构建科技企业 “从孵化、到发展、到壮大” 的全生命周期支持体系,营造包容普惠的创新创业环境。新经济融资活跃度方面,城市VC募资额排名全国第一,全球PE1300强所在城市募资额从2022年第18位上升至2023年第15位,高于东京、新加坡、深圳。
全球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城市TOP20 中,上海位列第9,高于东京、首尔-仁川等亚洲头部科创城市。据报道,目前上海已有500多家创业孵化器,并全力打造更高质量的标杆性的创业孵化器,未来将帮助更多硬科技企业跨越“达尔文之海”。
与此同时,上海在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引擎”企业培育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上海正推进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三大先导产业,持续提升全产业链能级,加快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2022年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超1.4 万亿元,增长超10% 以上。与此同时头部领军企业能级有待进一步加强。未来上海需要在继续发挥“节点”链接”作用、集聚国内外龙头企业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本土培育力度,生长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引擎”企业。
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所副所长李欣欣博士对报告进行了解读,表示在延续过去五年评估框架基础上,今年的报告加入AI等反映创新发展的新指标。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明林在致辞中表示,“十四五”以来,上海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高端通用图形芯片实现量产,高温超导电缆示范运行,15个一类国产创新药获批上市,C919大型客机商业化运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正式命名交付,上海战略科技力量不断增强,创新驱动作用日益凸显。
发布活动上,“上信数据2.0平台”上线。上海市经济信息中心主任余文凯表示,上信数据平台汇聚了政府、社会、市场各类数据,目前已归集超17亿条数据,数据归集总量、质量不断提升。为进一步提升数据研究广度深度,市经济信息中心积极探索与外部力量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建立公共政策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并在数据资源、模型构建、技术开发和政策研究等方面凝聚合力,深化合作,更好地支撑决策研究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
来源:江苏城市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