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荡湖畔,碧波万顷、水清岸绿,天鹅在湖面交颈摩挲,鸟儿翩翩起舞,自由自在,一幅生机勃勃的生态图景。
作为“两湖”创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坛人民的母亲湖,长荡湖也曾面临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这一“成长中的烦恼”,网围养殖面积高峰时近7万亩,超过湖面一半,水质一度由Ⅱ类水变成Ⅴ类水。
综合治理,向新而生
面对“生态之憾”,常州市金坛生态环境局痛下决心、果断抉择,从“吃山耗水”的老路转向“治山理水”的新路,以舍得“金山银山”的大本钱,挽回“绿水青山”的重新焕彩。“十三五”以来,总投入73亿元,围绕长荡湖控源截污、生态景观提升等方面开展综合整治,累计清运土方170万立方,拆网围除近6万亩,清淤34平方公里,清理湖区及出入湖河道内废旧船只5611条,退圩(田)还湖10.44平方公里,各项指标向好,水质从劣Ⅴ类恢复到Ⅲ类,实现由“生产型湖泊”向“生态型湖泊”蝶变。
“十四五”期间,常州市金坛生态环境局将计划投入2.74亿元,持续对长荡湖开展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截至目前,已建设生态浅滩12千米,布设生态浮岛34.4万平方米,种植各类挺水植物82.78万株、水生植物3.8万吨,投放底栖动物螺蛳582吨、鲢鳙鱼2600万尾。监测数据显示,长荡湖水质逐年改善,2022年长荡湖心断面总磷、氨氮分别同比下降18.1%、14.9%;今年以来,长荡湖心总磷同比下降20.8%。
生态修复,向绿而兴
常州市金坛生态环境局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创建行动,提速建设长荡湖休闲运动公园等一批重大生态项目,不断扩大“绿色版图”。如今,作为国家园林城市,金坛城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21%,绿地率达40.0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5.12平方米。
“昔日粉尘飞,如今天鹅舞”。不断变好的生态环境也吸引力一系列珍稀濒危物种前来打卡驻留。青头潜鸭、黑脸琵鹭、大滨鹬、遗鸥等珍稀鸟类频频亮相,“大自然的信使”用翅膀为金坛“生态指数”投下赞成票。据2021年长荡湖生物多样性调查报告显示,长荡湖陆生高等植物种类共60种,鸟类47种,两栖类9种,爬行类24种,兽类16种,水生高等植物56种,浮游植物76种,浮游动物48种,底栖动物23种,鱼类63种。特别是2022年以来,长荡湖周边观测鸟种达280余种,首次观测到国家一级保护物种白鹤、红嘴巨鸥等。
绿色发展,向高而攀
虽然坐拥优厚“绿色家底”,但常州市金坛生态环境局没有止步于啃老本、守家底。该区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创建行动,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标准和举措,提速建设都市田园风光带、公路花园以及长荡湖休闲运动公园等一批重大生态项目,不断扩大“绿色版图”。
通过念好山水经,常州市金坛生态环境局依托“美丽风景”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如今的长荡湖,生态环境的“梧桐树”枝繁叶茂,五湖四海的“金凤凰”纷至沓来,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的落地,依托环长荡湖地区建设的科教名城成为承载常州未来和希望的“两湖”创新区主战场。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生态环境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对环境的保护则必须永不停歇、久久为功。常州市金坛生态环境局始终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以“在长荡湖片区5年未出一分商业用地”的历史耐心,以“干则一流、出则精品”的高标准,坚持不懈抓生态、护山水、优环境,让绿色成为长荡湖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图/常州市金坛生态环境局 文/徐孟 胡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