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以来,昆山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首次突破3000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加速汇聚。
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发文,对昆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
今年以来,昆山市聚焦“2+6+X”新兴产业布局,着力打造“1246”科技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企业再攀新高。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筹),为苏州唯一入选筹建平台;获批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推动江苏省未来膜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均实现昆山零的突破;新引进科技招商项目超1000项;表彰第四批祖冲之攻关计划金π、银π、铜π、鼓励项目及优秀奖项目52项;新增科技条线国家级人才16项,位居苏州第一;新增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9家,其中国家级3家;昆山两岸青年增材制造众创社区入围省科技型创业企业孵育计划项目。
淞南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
走进昆山杜克大学研究楼思念分子生物实验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实验用材料和器材。另一边,杜克大学生物学教授岳剑波正在指导学生操作实验。
岳剑波于去年选择来到昆山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其团队长期从事新靶点药物研发和原创基础研究,有效发现了可高效抑制多种肿瘤转移的小分子化合物。目前正全力推进所研发的抗癌药物及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争取将它们早日推向市场造福患者。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到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我市完善“双创人才—顶尖人才—战略人才”引进培育梯队,128位人才入选昆山市双创人才计划,47位人才入选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全年新增科技条线国家级创新创业人才10项,国家外国专家项目6项,均位居苏州首位。首位昆山杜克大学卓越学者顺利引进。
“怎么通过技术手段去推动材料体系的更新和制造工艺的开发……”近日,清陶(昆山)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何泓材和几家院校、企业相关人员,在企业会议室内展开探讨。
今年5月,由清陶能源牵头,联合清华大学、苏州纳米所等14家单位组建的苏州市新型锂电材料技术创新联合体,成为昆山首个获得苏州市级认定的创新联合体。“借助上下游协同资源能产生更快的创新速度,目前我们正围绕固态电池各司其力,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帮助更多企业链上发力。”何泓材说。
为全链条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发展创新浓度,昆山市深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链式培育机制,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3800家,再创新高;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首次突破3000家;78家企业入选省级瞪羚企业,18家企业入选省级独角兽(潜在)企业;新增科创板上市企业1家。同时大力推进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认定省院士工作站3家,位居苏州首位;组建各级各类创新联合体达23家,创历史新高。
科创载体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一个地区创新生态体系完善的有力体现。
中国科技开发院花桥创新孵化器重点引进电子信息、大数据、新材料、半导体等科创人才与科创项目,深耕双创人才培育和科技企业孵化。近三年,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0多家。今年5月入选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跻身“国字号”。
依托该孵化器提供的服务支持,专注研发3C领域纳米级电子粘合高端材料的昆山普瑞凯纳米技术有限公司成功获评江苏省“双创博士人才”高科技企业、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等荣誉,逐步迈上发展“快车道”。
“我们将持续发掘和培育潜力科技企业,做好平台赋能与全方面服务建设,吸引更多高端创业人才在昆发展。”中开院花桥创新孵化器总经理黄文贵说。
今年以来,昆山市科技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强化科创载体链式培育,建有各级各类科创载体204家;优化“科技+产业+金融”工作模式,深化“昆科贷”“昆育贷”服务范围,以科技金融服务“精准灌溉”创新发展。1—11月,新增“昆科贷”贷款61.4亿元,同比增长16.73%。
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
下一步,将继续聚焦“2+6+X”新兴产业布局,积极构建“1233”科技创新工作体系。
“1”坚持科技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条主线;“2”抓好科技招商、科技企业培育两个关键;“3”突破科技人才、技术攻关、创新平台三项任务;“3”做优科创载体、科技合作、科技服务三大支撑。
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奋力在科技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全力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新跃升。力争2024年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超3300家,新引进科技招商项目不少于1000项。
来源:昆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