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鼓催征再出发,奋楫扬帆启新程!新年伊始,无锡透过市两会的谋划推动,力求新一年达成各领域发展预期目标。
1月17日,无锡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市长赵建军作政府工作报告,在回顾总结2023年工作的同时,也对2024年的具体施策与布局进行了相关部署。
在“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中,无锡滨湖区坚决扛起“走在前、做示范、多作贡献”责任担当,持续深耕“543”产业,贡献出坚实的“滨湖力量”。2023年,无锡市滨湖区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10亿元、增长6.5%。市重点监测的12项主要经济指标中6项位列全市前三。
从创新驱动打造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到产业与项目交相辉映,从守一湖好水、护万顷碧波,再到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一张以实干绘就的全面践行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活力滨湖美好蓝图,已徐徐铺开。
创新为要 锻造“新型工业化”强引擎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创新已成为重塑区域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针对2024年的重点任务,无锡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部署“聚力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聚力强链补链延链,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
那么,在无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大局中,滨湖区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
滨湖区,不仅在空间规划处于太湖湾科创带的“C位”,更在创新实力上敢当全市“排头兵”。
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滨湖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8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76%、保持全市第一;院所经济地方贡献5.5亿元、增长36.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19件、全市第二。
何以造就如此强劲的创新能级?事实上,向“新”而行正是滨湖区一以贯之的施策侧重点。
1月1日,2024太湖湾科创带滨湖创新大会如约而至,这是滨湖区自2021年启动建设太湖湾科创带引领区以来,连续第四年举行以“创新”为鲜明主题的新年第一会,彰显出向科技创新要新质生产力、要核心竞争力的坚定决心。
从科创带引领区到“靓丽太湖湾活力科创带”,四年来,滨湖区奔涌向新,平台建设“快马加鞭”。2023年,滨湖区落地国内首个量子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太湖量子智算中心,在药物发现、自动驾驶等领域产生颠覆性作用;揭牌香港大学太空产业研究院,致力推进卫星产业在环太湖区域的发展与壮大。去年以来,滨湖区新增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众创社区3家,省科技副总项目5项,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1项,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家。
不仅如此,滨湖区院所经济的发展状况甚至可用“现象级”来描述。湖光水色间集聚了全市近90%的科教资源,仅省部属科研院所就有12家,此外驻区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超千个,累计交易额近亿元,培育孵化企业超百家。
惟新惟进,今年的滨湖创新大会又有了进一步的突破,聚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的最前沿——未来产业。大会上成立了无锡合成生物未来产业研究院,发布滨湖合成生物产业创新发展规划,正式上线“经济云大脑”。
滨湖重点布局合成生物这一未来产业实为厚积薄发。滨湖拥有生命健康产业的坚实基础和创新生态,当前已在度假区集聚了一批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上下游企业,能为竞速合成生物赛道提供有利条件。
不仅是合成生物产业,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氢能与储能等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上,都有滨湖区的鲜活身影。位于蠡园开发区的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不久前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目前已论证在研项目4项、引育企业6家;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加紧建设,未来将赋予滨湖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更大的想象空间。
创新为序,起笔未来。太湖之滨,一个更具魅力、更有活力、更强竞争力的世界级创新湾区,正在喷薄而出。
项目为王 撑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2024年刚刚启幕,冬寒未消,希望的种子已然破土。1月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光子芯片研究院(CHIPX)光子芯片中试平台首批设备搬入,这标志着CHIPX开始全面迎战光子芯片产业化重要节点。此时,距离项目主体结构正式封顶才过去仅仅三个月。
回顾过去的一年,滨湖重大项目推进之姿,可以概括为后劲十足、精准发力、奔腾前行。
厚积薄发,方可后劲十足。自2022年12月CHIPX一期项目启动以来,克服了紧邻载体200米地铁的振动影响,克服了部分进口设备禁运限制,达到了环太湖流域最严苛的零废水零排放环评要求……始终站在攻坚克难最前沿,才成就了今日太湖之滨的“芯”光闪耀。CHIPX项目建设计划于2024年创成国内首条光子芯片中试线,深度赋能合成生物、人工智能、6G、汽车芯片和元宇宙等未来产业。
与CHIPX项目一样“跑步前进”的,还有中国移动长三角(无锡)马山算力中心项目。这是中国移动算力中心在全国总体布局的八大重点算力中心之一,预计2024年一季度投产运行。
此外,龙江广瀚燃气轮机项目、国家级船舶动力电力试验基地项目成功签约;江苏电子质检院智能网联汽车信息终端及大型产品实验测试基地项目一期、深远海装备无锡研发基地二期建设项目已开工,正加速施工建设;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高度创新的“先进制程半导体纳米级光刻胶”产业化项目落地;无锡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二期)刚刚建成,目前已有25个生物医药项目“抢先”预定。
优质产业项目的落地,也推动着越来越多的人才、企业与滨湖双向奔赴。滨湖区60家企业上榜江苏省2023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新增数占之前批次总和的75.9%。
滨湖区在项目建设方面的另一条重要策略是“精准发力”。准,是精准激活每一片土地,精致雕琢每一片空间,将区域载体精准打造成高品质的“垂直硅谷”。
作为太湖沿线重要板块,滨湖山水资源富足,但这也意味着发展空间、生态容量都极为有限,土地资源供需瓶颈日益凸显。如何拓展有限的空间,迎接一个个重大项目和科创成果产业化项目的不断集聚,紧紧抓住滨湖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机遇?
滨湖区给出的答案是“工业上楼”,推动科创载体建设,让“寸土生寸金”。目前,滨湖区已经建成了大型“工业上楼”项目“太湖智谷科技园”,“汇源智造中心”“粤浦富安科创谷”“锡芯谷”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一批批科技含量高的产业汇集于这片集办公、研发、设计、生产于一体的“垂直生长”空间,不断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格局,打造高端产业集群。
滨湖同样以“满格状态”守护千年文脉的亘古绵长。2023年以来,滨湖持续高品质实施“百宅百院”“百匠千品”等工程;扎实推进太湖植物园、阖闾城遗址博物馆活化利用等重点项目;荣毅仁纪念馆、蒋氏旧宅等古建古宅焕新升级;目前滨湖已坐拥6825家文化企业。亦步亦新的追求浸润在它的每一寸土壤里,沉淀出独特的“滨湖气质”。
民生为本 开拓“美好幸福城”新未来
清晨的梁溪河边,阳光洒下一片金黄,市民们或慢跑、散步、打球,呼吸着微凉的新鲜空气,这份惬意属于“只此青绿”的滨湖区,更属于无锡这座“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滨湖区一贯坚持的立区之本。近年来,滨湖区扎实推进太湖治理、“美丽河湖”建设及人居环境、“三清三治”整治等工作,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全区生态环境质量,让滨湖人在美好家园中尽享枕水而居的幸福。
2023年,太湖连续16年实现安全度夏,太湖湖心区水质自2007年以来首次达到Ⅲ类,太湖北部区总磷总氮浓度创近十年最好水平。这份成绩单中,有着响当当的“滨湖实践”。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滨湖区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2%、上升4.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绝对值继续保持全市最优,雪浪、漆塘、荣巷3个国控站点包揽全市前三。
推窗见绿、移步进园,亦是居民对城市生活的美好向往。去年,滨湖区积极开展“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行动,极大地拓展了居民游憩的绿色共享空间。全区拓展城市绿化面积,新增城镇公共绿地35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33.5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57.42%、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1.88%,均为全市第一。
如果说生态是滨湖区的幸福基底,那么民生实事的落成则是滨湖人热爱这座城市的“幸福密码”。从新建小游园,到大力整治背街小巷,再到完善停车资源共享体系等等,滨湖区从细节着手,精细化管理,让居民群众拥有最直接的幸福感、获得感。
2023年,滨湖区的民生幸福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例超过70%,8大类70个民生实事子项目全部如期完成,预计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460元、全市第一。
在这里,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去年,省锡中滨湖分校签约落地,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实地核查,市九院创成省健康促进医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标准化建设等级均为全市第一。
此外,滨湖更是着力夯实民生之基——就业。去年以来,滨湖区落实好相关稳就业政策,审核发放“两项补贴”2007.62万元,落实“苏岗贷”授信额度1.86亿元,让群众享受到真真切切的保就业措施。截至三季度,全区新增城镇就业1.18万人,这份有品质的“就业答卷”,暖人心怀、令人振奋。
2023年,滨湖建设高品质民生的步履匆匆而暖心,在建设者的奔忙中,人民满意的优教之城、病有良医的健康之城、文明和谐的宜居之城正勾画出清晰的轮廓,一幅幅美好生活的新图景已跃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