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年,紧迫感扑面而来。在江苏“新年第一会”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甚至用“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来描述2024年江苏该有的模样。
而江苏,的确时不我待。
在刚刚开启的江苏省两会上,一份沉甸甸的政府工作报告展现出这座奋进前行的经济大省,增添诸多新突破的同时,也释放出不少新一年“破题”的新信号。
工业破题”:新质生产力背后的新型工业化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这一新概念。
在拼经济的道路上,江苏从来都是率先垂范。
在去年以“江苏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39次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明确表示,“对于江苏而言,要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走在前列。”
GDP层面,从1.24万亿到12.82万亿,江苏用了20年。突破十万亿是在2020年。
从十万亿到如今逼近13万亿,江苏仅花了3年时间。
这三年还经历了疫情和国外发展时局不稳,但江苏根本没有打算放缓步伐,2024年突破13万亿GDP总量,已毫无悬念。
而新的突破口,就在新型工业化上。
今年江苏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牵引,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人才的战略支撑。
聚焦“1650”产业体系建设,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持续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辟未来网络、量子、生命科学、氢能和新型储能、深海深地空天等产业新赛道。
发展生物制造、智能电网、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
去年,江苏制造业增加值4.66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6.3%,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达91.9,高居全国第一;其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3%和49.9%,13个设区市全部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如今,身处“塔尖”的江苏并没有停下脚步。
数据背后,有两个重要的趋势,值得关注——
首先,江苏的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升明显。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早已超过50%,支柱作用尽显。
其次,江苏省工业的主力军已明显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3%和49.9%,且13城所涉领域发展较为均衡,都位居全国前列。
此外,报告中明确:
江苏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左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1.5件、连续8年保持全国省区第一;
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新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95家,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1万家,人才总量超1560万人。
这些都是江苏实现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道路上的重要支撑。
营商“破题”:“硬核”举措频出,护航民营经济
“力争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0家,新创一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江苏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这句话让人倍感振奋、充满信心。毕竟围绕民营经济,支撑这个“小目标”的是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而江苏,已连续5年荣获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截至2023年底,江苏省经营主体总数达1452.4万户,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全省经营主体比重较大,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贡献超六成。
江苏用真金白银的大手笔,给予民营企业与民间资本顶格支持:
精准推出“42条”政策举措、“28条”增量措施等一系列加力提效的专项政策,有效为企业减费纾困,特别是近期推出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20条,让江苏成为兴业发展的首选。
同时,推出民间投资重大项目清单,优化完善免罚轻罚清单,鼓励民间投资进入交通、水利、市政、环保等领域,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硬核”举措。
来到2024年,江苏的扶持力度,依旧不减。
报告中明确,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推进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打造“一企来办”综合服务体系,实施“筑峰强链”企业培育支持计划,延续实施支持先进制造业、小微企业发展等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技术改造等金融支持力度;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新举措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围绕现实问题针对性施策解决,不干扰企业自身发展,在服务流程方面尽可能精简优化,培育方面则更多做好“雪中送炭”、精准施策,而非“盲打”,从而帮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
可以预见,在政策红利百花齐放的当下,选择江苏、扎根江苏的企业还会更多、更强。
内需“破题”:政策牵引,增强消费投资融合力
在2023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消费和投资被醒目地摆在了“C位”。
首次重点强调了消费和投资“1+1>2”的内生动能效应,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一个“时代命题”浮出水面:消费和投资何以能够相互促进?可见在外部环境走向不明朗的当下,扩大内需的重要性。
增强内需主动力,形成消费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优化社会环境等来提高居民消费水平。扩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的投资,必须要找准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
为此,今年省两会,江苏强调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突出抓好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投资项目和450个省重大项目;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同时,提出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积极培育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和垂直领域优势电商平台企业;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体育休闲消费。
可以看到,江苏一方面通过培育商贸领军企业,垂类明星企业,激发C端消费潜能。
另一方面,在明确的数百项重点投资项目类别中,也不乏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医疗健康、体育休闲类的项目,例如在汽车、家电等产业板块的消费中,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消费增长点已浮出水面。
从而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提升民营企业投资信心,充分考虑到投资与消费的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激发新质生产力。
民生“破题”:以实效绘就“幸福底色”
图片 来源 : 新华日报
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强调,新的一年,我们要更加扎实地强化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始终将其作为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的基础性工程,牢牢记在心上,时时抓在手上,确保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随后出炉的省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那些民生关键词,可谓掷地有声。
“城镇新增就业138.3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6.32万元和3.05万元、增长5%和7%”“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2.07∶1”“建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32个、帮扶困难群体52530人实现就业”“普通高中录取人数为近十年新高”“新增省级普惠托育机构122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量居全国第一”“基层卫生健康发展综合水平位列全国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涉及就业、医疗、养老等诸多百姓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清单,共13类55件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项目40个。
而今年,江苏还将办好55件民生实事。
其中,“新增120家普惠托育机构”“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30所”“兜底帮扶3万名困难群体就业”“实现全省所有村(社区)医保公共服务全覆盖”“优化提升30家护理院、改造提升1000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060个、城中村改造60707户”“新建改扩建40个体育公园(广场)、新建350公里健身步道”……
在江苏,可谓创业工作、赚钱健康、育子养老皆不误。
近九千万江苏人,伴随2024即将到来的春天,正厚积薄发、全力奔跑在追逐幸福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