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长星“点题”!江苏需要一个怎样的南通?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信长星“点题”!江苏需要一个怎样的南通?

图片来源:新华日报

图片来源:新华日报

1月22日,一年一度的江苏省两会正式拉开帷幕。1月24日下午,省人大代表、省委书记信长星来到南通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信长星指出,南通发展活力足、潜力大,对全省经济发挥了积极支撑作用。讲到南通,大家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两句话:一句是“沧桑巨变”,生态环境之变,背后是高质量发展之变;一句是“南通好通”,通江达海、紧邻上海,意味着好的发展前景。

新的一年,南通要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时代最大的政治、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新时代的硬道理,主动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为全省发展大局多作贡献。

信长星强调,做好南通工作,要心怀“国之大者”,用好国家战略带来的重大机遇,深入谋划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打造长三角北翼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要强化创新驱动,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找准深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切入点,助力更多优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建设面向科技前沿的现代工业名城。

要坚持江海联动,加快通州湾新出海口建设,统筹好近海、远海、深海远洋布局,既巩固传统优势,也把握好海洋科技发展新趋势,培育特色鲜明的现代海洋产业。

要厚植生态底色,在长江大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大力推动零碳负碳技术研发攻关及应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产业发展与绿水青山和谐共生,涌现更多金山银山,构建发展后劲更足的绿色产业板块。

信长星“点题”!江苏需要一个怎样的南通?

时值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第六年,南通加速腾飞的“黄金时代”已然启幕。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南通,正以向海奔腾之势,聚焦“北上海、新苏南”的发展定位,加速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奋力打造江苏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南通各板块你追我赶,斗志昂扬,形成“七虎竞南通、十强逐江海”的生动局面和蓬勃气象,探索出一条具有南通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以“南通好通”成就“北上海、新苏南”

信长星在会上提及的“南通好通”,正是近些年来对南通区位优势提升的一个积极肯定。

信长星“点题”!江苏需要一个怎样的南通?

南通,滨江临海,紧靠上海,素有“江海明珠”的美誉。曾经长期受到长江天堑阻隔制约,如今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北沿江高铁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八龙过江”格局加速形成,南通新机场全力建设……交通格局得到了现代化重塑。

伴随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战略性突破,南通也迎来了发展的“绝佳风口”。不断加快跨江融合步伐,深层次对接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早已成为南通人的广泛共识。

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能快则快的关键所在。而南通在全力建设“北上海、新苏南”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吸收跨江北上的优质高端要素资源。在众多发展要素中,最重要的还是“创新”。

为此,信长星在会上强调“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可谓直指要点,既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手棋”,也是南通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勇挑大梁的“主动棋”。

图片来源:海安市融媒体中心 姜明

图片来源:海安市融媒体中心 姜明

事实上,南通市已经成为长江以北与上海、苏南联系最紧密、产业创新融合度最高的城市:近两年,新落户南通的制造业项目60%都来自上海和苏南地区;南通50%以上企业与上海、苏南企业长期稳定合作;去年新签的170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中,与长三角地区高校院所合作项目占比超65%。

同时,南通与上海市科委签订了沪通新一轮科技合作协议,与省产研院共建省船舶海工技术创新中心、长三角光电技术创新中心2家省级平台,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南通分中心、长江口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启东复旦医学创新研究院签约落户……

而合作园区,是引领带动协同区建设起势的重要平台。

目前,南通市与上海、苏南等地建有19个合作园区,上海市北高新(南通)科技城、海安常安纺织工业园、临江生物医药产业园、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南通创新区等一批跨江合作的产业协同载体初具规模。

其中,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作为中、新、奥三国合作、苏、锡、通三市共建的园区,自一体化运行以来,来自上海、苏南企业已占在建、签约项目数的近七成;5家本地重点企业在苏南、上海均有研发或制造基地。

图片来源:海安市融媒体中心 姜明

图片来源:海安市融媒体中心 姜明

未来,一系列全新举措将为协同创新生态打开全新空间。探索“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离岸创新”等模式;积极对接上海、苏南拓展实施“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服务举措;在产业创新协同区内建立创新孵化器、科技园区,吸引更多的初创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入驻等。

通过在产创协同、园区共建、机制创新上积极探索,破解产业创新跨区域的制度性和政策性障碍,创新要素得以充分流通,省委书记寄予厚望的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也正逐步从设想迈向现实。

“沧桑巨变”——向江向海向未来

去年以来,信长星已经是三次来到南通调研,基本走遍南通的主要发展板块,对于江海大地上发生的“沧桑巨变”高度认可,同时寄予了殷切期望。

2023年2月19日至20日,信长星调研南通的长江岸线。近年来,南通积极践行“长江大保护”战略,长江南通段的生态之变处处可感、人人可见。尤其是这两年,“微笑天使”长江江豚“从多年未见到随意偶遇”,逐渐成为南通市民眼中的“常客”、口中的“热词”,也成为城市生态之美、宜居之乐的象征。

当“微笑天使”恋上南通,生态环境的日渐向好,正是其实现高质量发展魅力底色。

当然,在这条具有南通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向海图强、发展临港产业仍是重中之重。

图片来源:江苏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是全省首个全智能化、无人化集装箱泊位 摄影/孔玮

图片来源:江苏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是全省首个全智能化、无人化集装箱泊位 摄影/孔玮

2023年8月31日,信长星调研通州湾新出海口吕四起步港区。一片片风机叶片等待装运,一个个集装箱快速装卸,凸显着经济发展活力。而在吕四起步港区江苏沪通集装箱码头上,并不见穿梭忙碌的工人,操作员只需在远程控制中心轻轻推动操作杆收发指令,桥吊、轨道吊便会精准开展装卸、转运等流程作业。这座5G智能化、无人化码头带给人的是扑面而来的科技感。

难以想象,3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凉滩涂;而今,这里巨轮来往、岸桥伸缩,正朝着江苏出海新通道、上海北翼新型海港城市的目标破浪前行。

何以昔日灯影渔帆化成万吨巨轮,滨海滩涂成为东方大港?——这里北临黄海、南靠长江,拥有22公里深水岸线,是江苏沿海可建深水良港的天然宝地。

正是基于天然的“基因”优势,吕四港肩负起“起步港区”的历史重任。吕四起步港区“2+2”码头、10万吨级进港航道、内河转运区码头、港区道路、疏港公路、洋吕铁路等六大工程,共同构建起“铁路进堆场,内河连码头,海港通大洋”的现代化综合集疏体系,最大限度提升交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图片来源:如轩

图片来源:如轩

如东县的洋口港同样是南通“沧桑巨变”的有力证明。

今年1月9日至10日,信长星来到如东县的洋口港能源岛时,登高俯瞰,详细了解建港历程、功能布局、临港产业等情况。20年间耕海图强,如今的洋口港已从一片荒洲变为一座功能完备、优势突出的东方深水大港:拥有15万吨级、7万吨级2条深水航道, LNG(液化天然气)码头、5万吨级通用码头、液体散货码头等8个泊位全面启用,黄海大桥、黄海二桥等多条通道串联陆岛。

现在,洋口港是南通最繁忙的港口之一,每天都有超3000万方LNG(液化天然气)通过长达十余公里的跨海管道,从洋口港阳光岛不分昼夜向大陆奔涌。同时,洋口港经济开发区围绕清洁能源、新材料(石化及下游材料)、轻工(造纸及纸制品)等产业奋楫扬帆、逐梦深蓝。

信长星“点题”!江苏需要一个怎样的南通?

在发展亲海产业方面,南通各板块你追我赶,亦步亦新。2023年10月15日,中铁建大盾构项目与铁建重工集团联合研制的“国之重器”——直径13.8米的超大直径盾构机在通州湾示范区正式下线,拆解后将通过海运发往北方市场。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聚集了中远海工、中集太平洋等行业知名企业,正在建设成为“国家级海工及重装备产业基地”。聚力建设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南通加快向海发展,打造蓝色引擎,沿海地区在建百亿级产业项目5个。

“日新月异”——如此的“南通速度”遍布江海大地,贯通各个产业。

在如皋市,总投资64.8亿元的亚太森博高档白卡纸项目从项目开工到成功出纸仅仅历时18个月,创下了新加坡金鹰集团内投建速度最快的纪录。在长江口北翼的海门区,总投资千亿元的中天绿色精品钢一期项目历经578天建成,成为全国首家“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江海河铁多式联运”花园式工厂。在通州区,总投资125亿元的恒力(南通)纺织新材料产业园正建设拥有60万吨产能的功能性薄膜生产线以及30亿平方米产能的锂电薄膜生产线,预计2024年底将实现试生产。

以敢为人先推动“沧桑巨变”,南通常有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正如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所言,“未来5到8年将是南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乘着“好通”之势,加速筑牢产业基础,做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特色,构筑长三角北翼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这是南通的历史实践,也是未来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