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孙海燕——让逾万人“挺直”生命的脊梁
江苏
江苏 > 苏州 > 正文
站内

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孙海燕——让逾万人“挺直”生命的脊梁

大寒后的苏州,亦常有暖阳耀照。冬之至深,亦意味着春之渐近。位于苏州高新区苏州明基医院的手术室内,一台原本难度很高的颈椎前路手术,又一次被举重若轻地顺利完成。

“太棒了,孙主任!您此次施行手术只用了不到1小时的时间,这是从未有过的纪录。”苏州明基“手把手”培养出来的医学博士刘超兴奋地说。

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孙海燕——让逾万人“挺直”生命的脊梁

主刀人孙海燕主任医师去年9月才加盟明基,但在加盟之前,他已经施行了超万台脊柱外科手术,为数万名深受脊柱病痛折磨的患者送去了健康,包括让许多“折叠人”挺起了脊梁。他的加盟,让苏州明基“平地起高楼”式建成了水平居于全省前列的脊柱外科。

孙海燕有何传奇经历?他又是如何加入苏州明基的?

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孙海燕——让逾万人“挺直”生命的脊梁

传承

脊柱侧弯90度甚至更多,上身与下肢形成90°直角甚至锐角,最严重者甚至佝偻成“折刀”状,这样的患者有时被称为“折叠人”,终身都在经受巨大的痛苦折磨。而这类患者的手术治疗,却对许多医生来说都是属于“手术禁区”。

脊柱作为人体“支柱”,十分脆弱,相关手术一旦失败就会引起高位截瘫甚至生命危险。在上至颅脑,下至腰骶,由33块椎骨组成并被脊髓与中枢神经贯通的脊柱外科版图中,每一次伤病侵扰,都堪称一场惊心动魄的医学征战,失之毫厘便可对患者造成无法弥补的终身损伤。正因如此,脊柱手术被誉为外科手术界“皇冠上的明珠”。

脊柱畸形手术因耗时长,精度细、难度高、风险大,容易导致患者瘫痪甚至死亡,因此才被称为脊柱外科的“禁区”。但对孙海燕来说却是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这块“领地”的每一块骨骼、每一处组织乃至每一根神经,早就如同他掌心纹路一样清晰。30余年来,他以炉火纯青的妙手技艺,帮数万例患者重新挺起“人”字脊梁,成为生命中枢上的自信行者。

下刀、置钉、固定、减压……经过数个小时的精准手术,患者的脊柱被一点点“掰直”,敢开别人不敢开的刀,这样的手术对孙海燕来说已经是“信手拈来”。若再加上其他类型的脊柱外科手术,孙海燕累计已经成功施行了1万多例,他以一颗仁心、一双妙手,挑战脊柱手术禁区,为患者撑起生命之“柱”。

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孙海燕——让逾万人“挺直”生命的脊梁

说起脊柱外科手术,不得不提一位国内顶级专家。贾连顺,我国著名骨科和脊柱外科专家,1992年就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专家”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科技成果奖30余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大科技成果奖20余项,主编出版专著15部,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主要潜心于腰椎疾病及颈椎病早期诊断的研究,并获得重大突破,如“退变性颈脊髓压迫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贾连顺教授始终将教学工作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脊柱外科发展注入了大批人才。他悉心培养出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130多名,其中20余名都已成为国家和部队医院的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孙海燕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都说战场上的“神枪手”都是大量的子弹“喂”出来的,其实手术室里的“神刀手”也是大量的病例“喂”出来的。卓越的外科专家往往都是在某些方面或领域尤为擅长,拥有出类拔萃的经验和技术,从而也导致全国各地的相关患者都会往他的科室“送”。然而脊柱外科的专家培养过程却又往往比其他科室、方向的专家慢5—10年,足见其“成材”之难、之漫长。

孙海燕,原济南军区解放军第89医院脊柱外科主任,2008年获军队人才岗位津贴,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现为华北理工大学),2001年成为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贾连顺教授的博士研究生。在贾连顺教授的悉心指导、言传身教下,孙海燕逐渐成为脊柱外科领域的后起之秀。

他的主要职业经历都是在解放军第八十九医院,该医院蜚声国内的特色科室就是脊柱外科,单科拥有13个病区,每天收治上百名病患。部队医院的经历让他的职业内核在医者仁心基础上叠加了军人特质,他把每一台手术都看成一次任务,治好每一个病人看成他的使命,任务必成、使命必达,这种决心信念烙在了他的心里。脊柱外科救治的很多是创伤性病例,安全事故中的伤者,救治就是与时间赛跑,手术越快越好。因此脊柱外科医生也常常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遇到重大的救治必须立即响应、争分夺秒。孙海燕就富有丰富的连续作战经历,最多的时候他长达48小时没出过手术室。

在八十九医院,孙海燕从事骨、脊柱创伤、疾病的医疗、教学、研究凡30年,主刀病例超1万例,成为该医院脊柱外科领军人物。

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孙海燕——让逾万人“挺直”生命的脊梁

2018年10月,孙海燕收治了一位患脊柱侧弯10余年的64岁女性患者,她弯腰时呈显著“剃刀背”,170cm身高萎缩得只剩下156cm。该患者腰段侧弯将近40度,为僵硬性侧弯;胸、腰椎多处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且有椎间隙狭窄、椎体移位并重度旋转;内脏压迫症状进展性加重,长期饱受病痛折磨,腰腿部疼痛频繁发作,最厉害的时候只能在家躺着。

但脊柱上动刀可不是一般的手术。脊柱侧弯手术集中了脊柱外科几乎所有的技术:植钉、减压、截骨、矫形、融合。按照该患者病情,需对脊柱多处截骨并在椎体植入大量螺钉。脊柱周围中枢神经密布,截骨过程中稍有技术不过关,不但出血多,还极有可能损伤神经造成瘫痪。而椎体植入螺钉过程中,也很有可能损伤脊髓。“也就是说稍有不慎,对患者带来的后果就可能是灾难性的。”孙海燕回忆。

尽管对自己的技术十分自信,孙海燕在细节上也不敢有丝毫大意,备血、神经监护、血液回收……确保所有风险均有防范措施。最终,他凭借精湛的指上造诣,为患者成功实施全麻下脊柱侧弯后路矫正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手术历时5小时顺利完成,术中使用了28颗螺钉,未发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患者身高增加了10.5cm,脊柱侧弯矫形良好,大致恢复正常生理弧度,能够正常下地行走并恢复日常生活。

脊柱畸形并非罕见病,而是脊柱外科极为常见的病症,其中尤以脊柱侧弯治疗难度最高。而在脊柱侧弯人群中,以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居多,大约占到80%,目前在全国约有500多万青少年患者,已成为继近视眼、心理健康之后,威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第三大问题。

“在诸多脊柱侧弯患者中,先天性椎体畸形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孙海燕说。

在临床上,孙海燕所开展的脊柱重度骨折脱位手术,全椎节肿瘤切除椎体重建术,髓内肿瘤切除术,脊柱结核前后路病灶清除重建术,重度脊柱侧凸截骨矫形术,脊柱畸形PSO、VCR及Ponte截骨术脊柱重度后凸360度截骨矫形术,寰枕、枕颈融合术,寰枕后弓及枕骨大孔减压内固定术,颈椎前后路减压/成形/侧块、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重度后纵韧带骨化症及黄韧带骨化症减压术,脊柱内镜手术、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椎体成形术等微创手术,均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奔赴

2023年12月31日晚,当2024的新年钟声敲响在即,苏州明基医院院长周晓庆发表新年献词,他满怀激情与豪情地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成果与成就,其中多次提到孙海燕主任团队引进和脊柱外科学科建设成果,足见明基医院的重视与期望程度。

周晓庆院长指出,骨科医学中心在关节外科、创伤骨科稳步发展的同时,不断创新、突破,成功开展了院区多个首例,引进脊柱外科专家团队,填补了医院脊柱外科空白,开展多例脊柱外科高难度手术。

2023年,苏州明基医院不断健全学科体系,汇入高质量人才,全院医师硕博占比45%,引进多位学科专家,持续优化人力结构,打造学科建设。周晓庆院长重点提及了骨科孙海燕博士、普外科陈建锋博士后、皮肤科马志红博士、产科李秋玲博士、妇科李跃文主任、儿童危重症孙合圣主任、超声科梁顺姬主任、肾内科王旦利主任、骨科孙甲树主任、儿童危重症宋延刚主任、超声科房志平主任、重症医学科周义东主任、呼吸内科马宣主任等。

科室的发展需要团队精神,老中青三结合,做好传帮带,医教研齐头并进,技术上创出品牌或特色。苏州明基战略打造脊柱外科,很明确就是“奔着”品牌科室、特色专业的目标去的,如今已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阶梯治疗、脊柱矫形、颈椎病手术个体化快速康复治疗、脊柱骨质疏松症的阶梯治疗等特色方向。

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孙海燕——让逾万人“挺直”生命的脊梁

在苏州明基,孙海燕和孙甲树“孙孙组合”是一对黄金搭档,堪称“绝配”。他擅长脊柱外科的颈椎病、胸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及脊柱颈胸腰椎复杂骨折等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已开展脊柱外科各类手术数千台,椎弓根钉手术及3、4级手术占比80%以上。2019年在潍坊地区率先开展了OLIF小切口腰椎微创手术,近年来积极开展了国内先进的UBE小切口脊柱微创手术。

小切口脊柱微创手术(UBE技术),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脊柱手术微创化技术,是典型的科技进步和主治医师实操技术相结合产生“1+1>2”效果的精准治疗方向。这一技术迭代为患者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原本需要数十小时的开创性高风险手术,现在只要30—60分钟就可以完成,而且精准、微创、治疗效果显著且快速,如前述颈椎前路手术,做完之后患者很快就不疼了,休息数日便可行动。

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孙海燕——让逾万人“挺直”生命的脊梁

不久前,孙海燕、孙甲树团队就为一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71岁老年男性患者成功施行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解除了患者颈椎疼痛僵直两年的痛苦。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一种堪称颈椎内“不定时炸弹”且不可逆转的颈椎疾病,患者日常稍有不慎摔倒或受创,极易造成瘫痪等局面。结合该患者情况分析,孙海燕主任建议其行后路手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减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颈椎植骨术。该术式既能减压又能提高颈椎的稳定性,术中联合椎板成形术,辅以椎间孔切开减压减轻根性症状。该手术减压范围大且彻底,且后路固定系统可提高颈椎的稳定性,延缓骨化的进展,更可预防颈椎后凸畸形的发生。术后,该患者疼痛较轻,颈肩背部疼痛、僵硬、颈项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的症状也明显降低。

在脊椎病中,有一种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它就是强直性脊柱炎。它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我国“强直”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即为每 10000 人中约有30人患病。发病年龄15~40岁,发病高峰年龄在18~35岁,而50岁以上及8岁以下发病者少见。

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孙海燕——让逾万人“挺直”生命的脊梁

近日,孙海燕主任团队成功为一位近20年强直性脊柱炎引起后凸畸形患者行脊柱矫正手术。这是苏州明基医院首次开展的脊柱矫正手术,标志着明基骨科脊柱医学技术诊治水平迈向新台阶。该患者46岁,长期以来背痛、驼背一天比一天严重,抬不起头,更直不起腰。求治之前自觉尚可通过拐棍维持正常生活,但直到看到一些“折叠人”的报道,担心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折叠人”,才慕名之明基医院寻求进一步的治疗。

脊柱矫正手术是脊柱外科手术里最难、风险最高的手术之一,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还需要麻醉医师、手术室等多科室的齐心配合。

孙海燕主任团队仔细分析该患者情况,脊柱后凸,与正常人脊柱不同,手术难点重重:“脆性”脊柱可能造成术中骨折;颈椎强直无法仰头,所有指标都不符合正常插管条件,属于困难气道中最难的一级,如果麻醉气管插管不成功,手术将无法进行。此外截骨部位选择、宽度和截骨的节段数以及截骨后由于脊柱短缩造成的脊髓硬膜的严重褶皱等因素都为手术增加了更大“难度系数”。

为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术前孙海燕主任邀请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为患者行“椎骨楔形截骨术(L3)+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腰椎植骨术”。针对该患者的情况,采用一体式俯卧硅胶垫再加软垫,匹配患者畸形体态,避免长时间俯卧位易导致的并发症;制定周密的麻醉计划,在充分咽喉部、气道表面麻醉和镇静下,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再经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进行气管插管;制定截骨计划,考虑手术风险极高,单节段的截骨就可以换来患者的“挺起脊梁”,从L3处进行单节段截骨,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截骨风险度;术中,在C臂机的辅助下,通过不断地变化手术床的角度,对患者 “轻柔”地进行脊柱矫正,矫正度数达到40度左右。

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感觉良好。术后第四天,即在胸腰椎支具的保护下,开始下床行走。这次手术后,该患者可以正常出行,与人交流。他激动地表示:“手术让我回到三十几岁的状态,我已经很满足了。”

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孙海燕——让逾万人“挺直”生命的脊梁

在孙海燕的10000例脊柱外科手术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矫正手术虽不是占比最多的,但都是让他作为一名脊柱外科医生最有成就感的手术。经过脊柱矫正手术,患者都能够恢复到相对较正常的生活状态,他们挺直了脊梁,融入社会,正常工作、交友、生活。

去年10月,孙海燕收到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位新郎正主持着自己的婚礼,讲述着新郎与新娘的幸福故事。这视频中的新郎正是3年前由孙海燕主任进行脊柱矫正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手术不仅改善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在孙海燕眼中,每一台手术,对自己而言是一次技术涅槃,他的医者初心更希望是患者的一次生命涅槃。他是一个永不知足的医海行者。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他越发感到外科手术的精尖化像是一种离心运动,只有笃定的使命、足够的热忱与完善的道德修养,才能将医者初心始终稳定在加速度的原点。

他有着技术领域的笃定,同时又有着生命领域的敬畏。正是这种笃定与敬畏,促使他对每一台手术全身心地投入,在术与道的百尺竿头不懈攀缘,完成自我境界的挑战与升华。“当一名医生能够更多地从整体与人文角度审视患者病情,才能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人的尊严。”孙海燕说。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