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中国新“万亿之城”与世界共享绿色机遇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江苏常州:中国新“万亿之城”与世界共享绿色机遇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舟作为比车更早的交通工具,凝结着古人的智慧。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古老完整的独木舟,出土自江苏常州建于春秋晚期的淹城遗址,距今2700多年,有着“天下第一舟”之称。几年前,淹城城门上一副楹联的上联,诉说着这段悠久灿烂的文化——木舟驶过春秋,加时代舵轮,又追新梦。

岁月流转千年,如今另一种交通工具的亮眼表现,同样足以让常州人骄傲:2023年常州生产新能源汽车整车67.8万辆,产量翻番,出口百倍增长。如今,新能源驱动常州迈入GDP“万亿俱乐部”,这座百年工业名城重铸辉煌,实现历史性跨越,更乘势而上打造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中国新“万亿之城”正以行动书写全新下联——汽车破浪出海,汇世界机遇,跃立潮头。

“车行四海”跃立产业风口

岁末年初,记者探访常州比亚迪工厂,在智能化生产线上,机械臂上下挥舞,一分钟就可以下线一辆新能源汽车。这里主要生产的是海外“爆款”ATTO 3和海豹,这两款车型出口东南亚、南美、大洋洲多个国家,深受海外消费者及市场的欢迎。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称,2023年,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和生产中心首次成为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的比亚迪在去年第四季度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纯电动车制造商,其海外销量在2023年达到24.2万辆。

1月10日,在理想汽车常州基地车间,机械手臂进行焊接作业。(季春鹏 摄)

1月10日,在理想汽车常州基地车间,机械手臂进行焊接作业。(季春鹏 摄)

常州也以“黑马”之姿成为新能源汽车出海的弄潮儿,2023年以自主品牌申报出口的电动载人汽车增长165倍,全国每出口的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产自常州。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总经理张永生表示,比亚迪落户常州不仅着眼长三角地区的市场,更是看中这里产业链配套水平,当地在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和半导体、碳纤维等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优势明显。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串联起常州新能源汽车上下游,越来越多的供应商顺势“嵌”入比亚迪等头部车企的产业链中。目前,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规上配套企业已超过600家。

为加速推进新能源相关产业破浪出海,常州还将“出海口”搬到“家门口”。由于新能源货物属于第九类危险品,常州港没有相关资质,此前新能源货物只能公路转上海港或铁路转宁波港。2023年8月,常州港通过“水水中转”驳载至上海港的出海通道终于打通,半年来,已有5432标箱的新能源货物从常州港顺利出口。

对出海口翘首以盼的不仅是传统车企,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时间“试水”并受益。“选择从常州港出海后,每标箱可节省约1500元,物流成本降幅达20%。”格力博投融资总监蒋晔介绍,随着海事等部门正在推动申报费用优化,未来每标箱更可降低3000元左右物流成本。

格力博是全球新能源园林机械行业的领先企业之一。记者在展厅看到形式各异的割草车,旗舰产品不仅使用成本显著低于汽油动力割草车,还能以更低售价保证更高性能。此外,根据供电功率形成不同系列产品,锂电池包可在“洗、吹、修、链、打”等手持产品中实现互通互用。

“新能源园林机械在北美地区的户外动力设备领域升势迅猛,市场份额由13%快速增长至36%。”蒋晔告诉记者,公司九成收入来自海外,在亚马逊电商平台已连续12年居锂电园林机械品类榜首,在美国市场占有率排名前三,销售额逐年增长。

畅行海外的常州造车势力并不局限于四轮车,常州喜力车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电动三轮车热销土耳其等中东国家;九号公司生产的电动自行车登上纽约时装周,电动平衡车和滑板车遍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多个城市。

尽管价格不菲,常州浩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首款产品调速换挡电动摩托车2019年在意大利米兰发布后,当年订单量即超7000万元。2023年,浩万电动车海外营收近10亿元,在欧洲市场品牌影响力排名前三。

“万亿之城”打造新能源之都

1981年,《参考消息》曾刊发日本《朝日新闻》一篇题为《中国新样板城市常州》的通讯,记载了常州成为中国“中小城市学习样板”的故事。改革开放初期,常州通过发展制造业,极大解放了生产力,解决了大量工人就业,受到世界关注。40余年后,常州成为中国现有“万亿之城”中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的城市,再次成为备受瞩目的“新样板”。

机遇总是眷顾有准备的城市。“新能源”这套试卷,几乎所有城市都在作答,单个产业一枝独秀的城市有很多,但像常州这样“技能点满”的十分罕见。2023年,常州新能源产业产值超7680亿元,新能源汽车之外,常州光伏组件产量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动力电池领域产业链完整度97%、居全国之首。

这是1月5日拍摄的位于常州溧阳的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区(李博 摄)

这是1月5日拍摄的位于常州溧阳的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区(李博 摄)

新能源赛道“坡长雪厚”,常州究竟有何秘诀,才能把一时“风口”变成长久“风向”?

常州2013年就开始布局新能源产业,坐热十年冷板凳,如今才初步构建新能源“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常州新能源产业的拔节成长源于坚守实业的历史回响,深耕制造始终是常州这座城市刻在骨子里的基因积淀。”常州工信局局长严德群介绍,往前追溯,20世纪90年代变压器制造和电线电缆产业发展、本世纪初的光伏产业起步,都为今天的新能源产业打下坚实基础。

吸收外来企业,汇小流以成江海。比亚迪2019年投资常州时,产能还非常有限;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2016年到常州寻找生产基地时,只带了3页PPT;宁德时代落户常州溧阳时,距离这家独角兽企业和未来行业巨头上市还有2年;当年已在破产边缘的中创新航,在常州金坛出手“救市”后,仅用5年时间涅槃为2022年港交所募资最多的IPO……

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产业培育的成功离不开超前眼光和超强定力,同样需要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经历数十载努力,常州深度融入国际创新生态,打造中以、中德、中瑞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高水平创新载体,开放合作平台和省级国际合作园区数量位列江苏第一。2023年,中国城市外籍人才吸引力指数发布,常州首次入围“美丽中国”城市。

在常州新北区一家名为宏微科技的企业,主营产品是不到10厘米的功率半导体芯片,在这方寸之间,企业以年均65%的增速,产值规模已达15亿元。创始人赵善麒相信“宏图之志,成于细微”,瞄准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充电桩等领域发力,前景持续向好。见微知著,常州企业不急于扩张规模,更在乎能否做成“百年老店”,正是这份专注执着,成就了常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66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2家,隐形冠军、工业大奖总数继续领跑全国同类城市。

企业雄心可以管窥城市抱负。虽已立于新能源风口,常州并未止步——引入顶尖科创资源,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未来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先后落子,一流科研“矩阵”逐渐成型;布局未来产业,被称为“新材料之王”的石墨烯产值全国领先,碳材料产业规模占全省三分之一,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拿下全国首个氢能源机车出口订单,打造国家氢能装备质检中心等高端平台……

“拥抱世界”推动绿色转型

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由相互分离的大小岛屿组成,地理因素决定了该国无法建设大型发电站统一供电,每个岛屿基本都会建立自己的柴油发电厂。最高峰时,整个国家81%的发电量来自燃烧柴油,环保问题亟待解决。

作为新能源行业领头羊和绿色能源事业支持者,总部位于常州的天合光能携手马尔代夫环境能源部,为27个岛提供光储微电网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解决当地约1.1万人的生活用电问题,每年可节省130万升柴油。

“常州不断进行结构性转型,这种转型不仅应该在中国发生,也要在其他国家发生。”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全球化与发展战略司司长柯睿智称。

如今,越来越多常州制造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充电桩、光伏组件等新能源产品畅销世界各地,助力全球绿色发展。2023年常州出口“新三样”产品达299.7亿元,同比增幅近12.3%。

1月3日,工人在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车间内忙碌。(杨磊 摄)

1月3日,工人在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车间内忙碌。(杨磊 摄)

常州不仅加速打造新能源聚链成群的“高地”,还发力成为新能源技术策源的“重地”,引领能源结构绿色转型。

2023年5月,全球首个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在江苏常州金坛正式投运。这个位于地下千米、容积相当于105个泳池的盐穴化身大型“充电宝”:用电低谷时,利用电能将空气压缩到盐穴中;用电高峰时释放空气,将高压空气转换为电能。一个储能周期可存储电量30万千瓦时,相当于6万居民一天的用电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舒印彪说,金坛储能项目的成功投运,开辟了中国地下盐穴、矿井等深地资源利用的新领域,使丰富的地下盐穴化身为绿色能源存储库。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吸引多批国际人士关注,未来有望在世界多地推广应用。

依托雄厚的新能源产业制造实力和不断增强的新技术研发能力,常州聚焦“新能源、新生活、新城市”,努力成为示范应用先行探索的“热地”。

行走常州各地,新能源已成一道别样风景:绿牌汽车不时驶过、充电桩密集分布、建筑屋顶上光伏板层叠闪耀、新能源厂商广告格外显眼……从全产业链条构建到场景化应用覆盖,推动新能源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全面渗透,让新能源引领新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

这是2023年12月21日拍摄的常州城区景色(杨磊 摄)

这是2023年12月21日拍摄的常州城区景色(杨磊 摄)

近年来,“新能源之都”先后迎来80多名全球CEO来常拜访、推进合作,他们的目标一致:挖掘发展新机遇,探讨未来再加码。

进入中国市场四十多年,美国“百年企业”贝克休斯公司累计在华投资超80亿元,其常州工厂生产的工业传感器等产品与常州正在大力发展的光伏、电池、新材料等产业高度契合。“常州是中国重要的制造基地,特别是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机遇很大,我们想在新能源制造领域进一步发展。”贝克休斯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曹阳说。

世界500强蒂森克虏伯已在常州6年追加6次投资。集团首席财务官克劳斯·基斯伯格博士等高层表示,企业在常州投资过程中感受到了优质的营商环境,更加坚定了深耕发展的信心,将加快融入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常州研发生产出更多技术领先的新产品。

1月25日,常州国家高新区与德国莱尼集团举行签约仪式,莱尼集团正式增资3000万美元支持新能源汽车用精密线缆项目。莱尼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缆、铜线、线束生产商之一。1992年,因为看好中国庞大市场,以及常州产业、区位优势,集团毅然落户常州,成为该市第一家德资企业。30多年扎根发展,中国基地生产的电缆产品不仅广泛用在德企在华生产的整车上,而且成功进入比亚迪、理想等中国新能源车企供应链。

“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常州新能源产业基础充满信心。未来三年,中国客户占比有望从15%增至30%,中国已成为集团业务增长最迅猛的区域。”签约当天,莱尼集团汽车线缆事业部首席财务官安德烈亚斯·皮尔纳专程从德国赶来,见证小小线缆不断将两国产业链供应链深度“捆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