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看江苏丨④逐鹿“新质生产力”,南京如何作答?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新质生产力看江苏丨④逐鹿“新质生产力”,南京如何作答?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1月31日,中央政治局今年首次集体学习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

从去年9月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此次集体学习的系统阐述,足以说明中央对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和深远谋划。

而作为经济大省和工业大省,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有责任、有基础、有动力。此前在以“江苏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39次会议上,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明确表示,“对于江苏而言,要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走在前列。”

在全省矢志打好新质生产力这场主动仗的背景下,南京也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力求实现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展现经济大省的省会担当、真正挑起大梁。

以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何为“新质生产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作出阐释: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总书记在阐释新质生产力内容的同时,就如何加快新质生产力指明方向。其一便是做好创新驱动,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而作为科教名城,南京在科技创新方面优势明显。2023年,南京接连上榜科技创新赛道的两份重量级榜单。其中,自然指数一科研城市全球排名升至第6位,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居全国第4位。

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目标,南京超前布局原始创新,2023年共有10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累计达23家、占全省近四分之三,“创新策源地”持续巩固。另外,南京在研培育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2个,全国第一家集成电路设计领域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EDA技术创新中心在江北新区揭牌,成为主体落户南京市的首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紫金山实验室建立业界首个6G综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尤肖虎院士团队创新性地将6G技术应用于5G系统,频谱效率提升10倍以上,5G应用的可靠性和适用性显著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江苏省、南京市两级政府工作报告均点名紫金山实验室,其中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紫金山实验室承担移动信息网络等更多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紫金山实验室作为南京、江苏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平台的一个缩影,其所承载的使命就是要促进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真正推动中国的高科技立于世界之巅。

然而,率先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城市,也基本上可以说是提前锁定了未来竞争的胜局。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为南京提供强劲的源头动力,而最大限度发挥新质生产力的驱动作用,选择“未来可期”的潜力赛道至关重要。

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是未来区域发展的“必争之地”,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为了“制胜2024”,南京也早已布局谋划,找准赛道。

2023年6月,南京在全市产业强市建设推进会上发布了《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出,巩固提升四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2+6+6”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过去一年,南京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新型材料等产业实现两位数增长,未来产业业务收入增长28%,江北新区生物药品制品制造入选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南京两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业务收入达到8000亿元,智能电网业务收入突破3200亿元。

此外,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潜力巨大的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也正成为南京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今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抢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发展先机”。

前瞻布局,南京积极抢占低空经济“新赛道”。2023年9月25日,南京发布了江苏省首个无人机产业发展方案——《南京市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核心区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力争到2025年,相关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5亿元,开发50个创新场景和50条市内无人机航线,并开展商业化试运行。

1月23日,南京成立低空经济创新发展联盟,建立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合作生态,全面推动南京无人直升机系统行业应用向纵深发展。

目前,南京浦口区已集聚工业级无人机、农用植保机、无人机5G信息模块研发等领域相关企业30家左右,2023年实现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近5亿元。

放大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多措并举布局未来产业,南京正用科技创新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释放澎湃的新质生产力。

厚植发展“新质生产力”沃土

拥有充足的创新力和具有前瞻性的产业布局,实际上南京也正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新质生产力需要有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就需要在体制机制改革、营商环境优化上协同发力。

聚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南京已经连续5年发布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举措,获评国家营商环境“标杆城市”,“一件事一次办”等举措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推广。在之前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3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主要调查结论,南京“营商环境”和“最佳口碑”两项评价均位列省会及副省级城市前列。

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南京不断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体系、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科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大力构建全链条创新生态体系,从而实现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

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2023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对顶尖科学家提出了殷切期望: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

紧扣国家和江苏省战略任务之要、南京发展所需,2023年9月,南京专门制定出台了“人才强市25条”“重点产业人才7策”两项人才新政,面向顶尖人才给予300万元安家补贴和1000—2000万元支持,综合资助最高达1亿元。

2023年,南京新当选两院院士4人,截至目前,南京拥有在宁两院院士9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53人、中国工程院42人。

“有宁才更好”,南京致力于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得力的保障、最暖心的氛围,让人才既能收获“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获得感,也能干事创业、实现价值,从而也能为南京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支撑。

向“新”而行,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立足产业强市的南京,也正以创新之力抢占未来赛道,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成色,以过硬业绩在“走在前、做示范”上扛起省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