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宜兴,古称阳羡。千年陶都,薪火相传。一代代紫砂艺术家用妙手匠心唤醒手中的五色泥土,阐述对生命的热爱、对历史的追溯、对时代的追随。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创新是永不褪色的时代话题。
2017年,“紫砂九隽”诞生,由史小明携手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范伟群、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共九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自发组建。不同于传统形式以名人命名或师门传承的工作室、艺术馆,这个艺术家群体打破了门户隔阂、融汇制技所长,力求成为新时代紫砂文化的拓展者。
六年走来,“紫砂九隽”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沉淀基因,用更贴近时代的紫砂作品诠释紫砂文化,并在更宽广更纵深的维度,丰富紫砂文化内涵,扩大紫砂文化影响力。近日,凤凰网江苏专访“紫砂九隽”团队,走进他们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解读他们在开拓当代紫砂新路上的动人故事。
碾石为泥,醒土成器,于上千度的炉火中烧炼,及至其涅槃而生,便不再是石,不再是矿,不再是泥,亦不再是土,它的名字从此叫做紫砂。
出炉的一刻,是曾经的圆满,更是完全的新生。
数百年来,在宜兴这块泥土与火焰交织的神奇之地,传承和创新的时代命题永恒而璀璨,如生生不息的龙窑之火般照亮着紫砂文化的前进之路。从供春到时大彬,再由陈鸣远到“紫砂七老”,他们每一位都是时代的领航者,用突破性的思维开启了全新的紫砂艺术纪元。
而今,传承与创新的接力棒已经交至新时代紫砂界的青年才俊手中,其中就有今日的“紫砂九隽”。2017年,“紫砂九隽”诞生,由史小明携手范建军、顾美群、蒋雍君、喻小芳、范伟群、蒋琰滨、毛子健、范泽锋共九位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自发组建。不同于传统形式以名人命名或师门传承的工作室、艺术馆,这个艺术家群体打破了门户隔阂、融汇制技所长,力求成为新时代紫砂文化的拓展者。
六年多走来,“紫砂九隽”从传统中汲取养分,沉淀基因,用更贴近时代的紫砂作品诠释紫砂文化,并在更宽广更纵深的维度,丰富紫砂文化内涵,扩大紫砂文化影响力。紫砂九隽作为紫砂文化生态当中首度出现的合作新模式,是宜兴紫砂行业具有风向标意义的实体组织,对于紫砂行业乃至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模式创新均有着重要启示。
携手同行——薪火相承 凝心聚力
传承是文化的脊梁,有了深厚的积淀,才担负起新的时代使命。
从历史深处走来,供春、时大彬、陈鸣远、邵大亨、陈曼生、顾景舟等一代宗师用双手打磨出紫玉金砂的传神匠心,赋予紫砂器物以更高艺术审美价值。上世纪50年代,有着宜兴紫砂“黄浦军校”之称的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厂诞生,被誉为“紫砂七老”的任淦庭、裴石民、吴云根、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打破传统作坊代代相传模式,广泛授艺,为新一代紫砂艺人的培养和手工紫砂陶艺的传承做出了丰碑级的贡献。
“紫砂七老”各有所长,各善一面,不仅极大拓展了紫砂壶的发展技艺,而且造就了徐汉棠、徐秀棠、汪寅仙、鲍志强、曹婉芬、毛国强等一大批名家巨匠,其中不乏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倘若说七大老艺人是紫砂行业革新后的第一代技艺骨干,他们授艺的徐汉棠等人为第二代技术骨干队伍,那么如今紫砂行业发展的接力棒已经到了第三代青年才俊的手中。紫砂九隽成员作为新生代的紫砂翘楚,保有的初心和责任感与老一辈的紫砂领军人物一脉相承,但同时愿意先试先行,进一步打破门户隔阂、融汇制技所长,为宜兴紫砂行业的发展前景探明更多的可能。
九个人有着不同维度的从艺背景,为九隽团队注入的是百花齐放的能量。
紫砂九隽的召集人史小明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从艺三十余年来,不仅重视本职工作,专注作品创作,还在师父的影响下,倾注大量精力,热心推广宜兴陶文化,陶冶出甘为紫砂行业“公仆”的高尚情操。在专业技艺上,史小明所创作的陶塑作品题材广泛,各具神韵;以塑入壶,用写意的手法和夸张的构思营造的壶艺作品不拘一格,追踪时代步伐,富有想象力和时代感。如今,史小明是既能塑又善壶的中青年代表人物之一。
在紫砂陶艺省级大师里,能集陶刻、制壶两种技艺所长于一身者凤毛麟角,九隽团队中年龄最长的成员范建军正是其中之一。由于他受母亲曹婉芬大师的嫡传,又师承鲍志强大师,加之自身勤奋,如今的范建军已成为中青年一代中兼具名师家传的人才。遍观他的作品,花货光货皆为,书、画俱佳,满满书卷气,笔墨释情怀,多种艺术表达形式浑然一体,淳朴里显张扬,古雅中有现代,格局下见细节。
九隽中年纪最轻者为范泽锋,同最年长者范建军一道是鲍志强大师的门徒。范泽锋作品以筋纹器见长,气韵为先,文化为骨,禅意如水的哲学思想融入其中。同时,他作为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的村书记,牵头成立宜兴第一家紫砂合作社,带领全村制陶人发家致富,展现出令人动容的责任担当和敢想敢为的胸怀魄力。
喻小芳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汪寅仙的入室弟子。一直以来,以“竹”入壶是她的紫砂作品的特色所在。在她的手中,潇潇翠竹的清丽和神韵皆可通过独特的紫砂语言表达得淋漓尽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兼具灵性与韧性的喻小芳几十年如一日,在与壶对话的艺术世界里宵寝晨兴、孜孜不倦,并成为首位在大英博物馆现场演示紫砂壶制作技艺的紫砂艺人。
顾美群的作品样貌鲜明,常言到“文如其人”,其实壶亦如其人。观她的作品,定能感受到她外柔内刚、豁达大度的性格魅力。《鼎盛》《柱础》等优秀作品或朴拙厚重、或灵动鲜活,无不蕴含深厚积蓄的传统意味,真正达到了“人壶合一”的境界。同时,她还是宜兴频繁走出国门传播紫砂文化的从业者之一,将这份手艺之美、心艺之善带向世界。
蒋雍君是九隽团队中唯一的“学院派”。她依托紫砂塑雕工艺,开创了意象装饰风格,以点、线、面的自由运用,赋予紫砂器物以情感、以节奏、以韵律。她的作品大气沉稳,兼具女性特有的慧质、儒雅,充满艺术的遐想空间。同时,蒋雍君身为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坚守一线教学工作已33年,本着对“活态”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的原则,率先将非遗紫砂引入课堂,在紫砂教育领域有着杰出建树。
范伟群是清末民初制壶名手范大生的嫡孙,又师从徐汉棠先生,从中受益颇多。他的《合菱壶》《四方竹鼎》被誉为范家壶中的典范,《无相》等杰出新作更显示出一种历练沉淀。创办范家壶庄以来,范伟群不仅仅在自己的制壶技艺上精益求精,更是带动和培养了更多的年轻人继承和弘扬紫砂文化,极好地传承了紫砂文脉。
蒋琰滨师承舅父鲍仲梅大师(“紫砂七老”之一任淦庭的入室弟子),将陶刻作为主攻方向,且发展出鲜明的刀法特色。“琰滨刀法”率真朴拙,又拙中现巧,体现了个性的张扬,张扬中不失紫砂本体之美。同时他作为宜兴市陶协陶刻分会会长,对于推动陶刻行业发展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常年开办陶刻新人班,组织陶刻大赛。此外,以组织高研班等形式,带领紫砂界的艺术家们走出国门,更好地向世界传播紫砂文化,为推动国际间陶瓷艺术的各项交流与学术研究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毛子健为宜兴紫砂百年毛氏的后人,家学渊源颇深。其祖父毛顺生曾在上世纪30年代创办了誉满江南的“毛顺兴”紫砂陶号,其父毛国强大师是他第一位师傅,教他技艺,也教导他做人。他师古但不泥古,擅长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更富有张力的设计元素,熟练运用多种装饰工艺,赋予作品多种语言。青铜器上的神兽纹样、瓷器上的花鸟图案等古典器物纹饰皆为灵感来源,大漆、镶嵌、鎏金、施釉等古典器物制作技法皆可入壶,作品古风依然而又清新壮观,意境融彻且又气象万千。
这九个不同师门的兄弟姐妹带着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秉持着共同的目标和信念自发走到一起。携手同行的六年里,他们取长补短,拓展思维,进行多形式的艺术交流探讨,创作出一大批融汇时代精神和守正匠心的优秀作品。同时,他们始终践行着推动宜兴紫砂行业整体前行的责任,尊师爱徒,弘扬公益,助残帮扶,带动乡村振兴,将传承与创新的希望火种撒向宜兴大地。
亦步亦新——心有所向 必有远方
六年走来,九隽团队的足迹已遍布大江南北、世界各地,九场创新作品展让世人一睹紫砂九隽亦步亦新的昂扬风貌。
2018年1月27日,紫砂九隽首次集体亮相上海朵云艺术馆。同年的12月,再次集体亮相于广东莞城美术馆。次年的6月,九隽来到了北京中国美术馆,完成了继上海站、东莞站以来的第三次全国巡展。
2022年尤为让人铭记。这一年,紫砂九隽成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重要支持。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精品力作、培养艺术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得到国家充分认可和支持的紫砂九隽有了行走更远的信心。自此,“亦步亦新”成为紫砂九隽系列创新作品展的核心主题。“亦步亦新”展共设立六站,每一站的选址到策展都会精心考虑,遍布东南西北,辐射各个地方。
2022年6月15日,“亦步亦新·紫砂九隽创新作品展”首站来到了杭州西子湖畔的恒庐美术馆,共带来了160多件作品。
在杭州站,由紫砂九隽联袂合作的的展览“重器”——《紫缘天和》精彩亮相。这组作品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龙生九子”为主题,集中反映出紫砂九隽在共性底蕴中寻求智慧,在个性创作上成就珍品的不懈追求。
进入2023年,紫砂九隽更是步履不停。
2023年2月25日,“亦步亦新·紫砂九隽创新作品展”第二站来到南京,亮相江苏省现代美术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南京,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六朝古都;宜兴,是有着七千多年制陶史的中国陶都。紫砂九隽这一群有情怀、有担当、有故事的陶艺家们,带着有温度的紫砂作品踏春而来,这是一次艺和陶的完美交融,也是一次古与新的完美碰撞,更是一次城与乡的完美结合。
同年6月17日,第三站来到北京,亮相于中国工艺美术的最高殿堂——中国工艺美术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这次展览是该馆举办的首次紫砂独立展。紫砂九隽以200多件(套)紫砂作品叙述了他们鲜明的艺术风格和个性,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艺术功底和融入时代精神的敏锐性。仅开展的第二天,就有六千多人次参观,包括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先生、故宫博物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专家在内的众多行业人士也来到现场,与九隽探讨交流,并表示出高度的认可。
紫砂九隽与赴东莞的弟子合影
同年7月2日,第四站在广东东莞岭南美术馆开幕。岭南美术馆展是“亦步亦新·紫砂九隽创新作品展”展品规模最庞大的一次,分三个板块:“一脉相承”师徒三代作品,“亦步亦新”紫砂九隽作品和“脉脉与共”徒弟作品。400多件套作品呈现的不仅是丰富的美学感观,更是紫砂文化薪火相承、生生不息的希望。
同年10月19日,第五站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开幕。龙年贺岁作品《华祥》精彩亮相。
同年12月5日,第六站在郑州升达艺术馆开幕。紫砂九隽把收官之展放在了天之中、商之都的郑州,即是赋予了一个心愿,让“宜兴紫砂”这项中华优秀传统技艺绽放在中原大地,让更多人看见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不仅如此,九隽亦走出国门,集体亮相奥地利、马来西亚等国家。
在九隽的系列展览中,紫砂光器、花器、筋囊器、塑器,紫砂雕塑和现代陶艺均有丰富表现,装饰手法百态千姿,陶刻、堆塑(浮雕)、描(嵌)金(银)、泥绘、大漆等工艺融会贯通、气象万千。借巡展之机,紫砂九隽向全国各地的紫砂爱好者、研究者展现了当代宜兴紫砂传承与创新的面貌。这些形式丰富,技艺精湛且兼具文人气质的作品,彰显出了宜兴紫砂延续至今的独特韵味,以及植根时代的创新巧思。
同时,紫砂九隽作为新时代紫砂文化的拓展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不变的主题。九隽的文创作品皆有纳古物之精妙、聚纷呈之气象的意味。文脉心传,以器化道,作品《九雅》以九件器物跨越古今,将传统之雅完美融合现代生活,绘写出国风美学的时代印象。
再如,在《最·江南》这组作品中,脱胎于温婉江南的紫砂灵气透过袅袅茶香,晕染出流韵千年的恬静祥和。
从年龄和阅历上看,九隽成员恰逢优秀作品的迸发期,而多次密集的展览推动着更多佳作的诞生。九位艺术家互相取长补短、交流思想、开拓思维,在良性竞争中积极贡献自我的灵感和智慧。
这些合作完成的文创作品则是凝聚着九隽集体的匠心才情,为紫砂天地增色,为时代添加新的注解。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紫砂九隽依托文创开发等形式也顺利实现了经济“造血”,这为后续更好地回馈社会提供了重要支撑。
赤诚奉献——不啻微茫 造炬成阳
从创办西望紫砂合作社、范家壶庄,推动紫砂非遗教育发展,推广紫砂文化国际传播等等诸多事务上,不难发现九位艺术家的共性——对于推动行业整体发展有着深度的思考和广泛的实践。
志同道合,九股力量汇聚一体,守护着那份甘为紫砂行业“公仆”的赤诚初心。
成立六年来,紫砂九隽开设了“九隽讲堂”,设立了“九隽基金”“九隽学堂”多项公益项目,并在九隽会展厅不定期地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独具构思的公益特色展览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能为推广紫砂文化不懈努力,紫砂九隽的出现对于宜兴这座因五色土而美的城市而言着实是种幸运。宜兴是一座有7300余年制陶史的陶都,紫砂、青瓷、均陶、彩陶、精陶早已誉满中外。宜兴也是一座手艺之都,几十万人在这座城市从事陶瓷相关工作。当一门手艺成为几乎整座城市人的生存方式时,手艺本身不再是附属品而是有了鲜活的意义。
紫砂九隽作为行业一个新的风向标,在陶瓷文化的横向与纵向的深耕中,成为政府和协会的有力补充,也为紫砂创作者与广大紫砂文化爱好者搭建起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
九隽志愿者徐跃现场演示制壶技艺
文化的传播是心意的传承,也是希望的守护。每位艺术家在几十年从艺生涯中皆带徒众多,包括从事紫砂行业的残疾人陶艺者。其中,一些学生门徒在专业领域也崭露头角,获得“宜兴紫砂陶技艺非遗传承人”“宜兴市青年科技英才”“优秀青年陶艺家”等荣誉或称号,在全国陶瓷设计创新评比展、江苏省陶瓷艺术评比等专业大赛中捧回了众多奖项。这些优秀弟子在九位艺术家言传身教下,同样热衷于奉献自我,实现德艺双馨的灵魂升华。无论是外出展览时,还是九隽日常公益事务上,都有这些年轻人无私付出的身影。
薪火相传,绵延不绝。紫砂九隽站在前辈巨匠们铸就的坚实基石之上,守正创新,用匠心独运的精品佳作回应着时代的期待。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2024,紫砂九隽将开启新的航向,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作品创作、国际交流、文化传播、学术研讨等层面,进一步探索宜兴紫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弘扬正道中淬炼高尚品格,传递希望之光,照亮未来之路。这样的紫砂九隽,不仅无愧于自我,无愧于艺术,更无愧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