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山传承着悠久的历史文脉,钟山文化,产生于南京,发展于南京,辉煌于南京,是南京文化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正值第二十九届中国南京国际梅花节梅花烂漫之际,今天,在钟山王安石曾经赋诗吟诵之处,钟山文学馆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
来到开馆仪式现场的嘉宾有,江苏省文史馆书画院院长萧平,中国画学会创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国画学会会长高云,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会长许结,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苗怀明,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名誉馆长冯伟民,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汪东明,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廖锦汉,南京文投集团副总经理、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秘书长闻一武,南京钟山文化研究会会长戴中礼等。
中山陵园管理局局长汪东明表示,为充分挖掘钟山历史文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山陵园管理局活化利用定林山庄文化空间,建成“钟山文学馆”,通过展陈改造、文化体验、研学互动等形式,发挥研究、展示及教育功能,为社会各界人士搭建文化交流互鉴的平台,打造钟山的文化高地、文学基地和研学阵地,为世界文学之都南京再添新的文化地标。
钟山作为南京的母亲山,千百年来,见证了这座“天下文枢”和世界文学之都历久弥新的诗情画意。2019年10月31日,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有力推动了江南文脉传承和中国文化弘扬。在今天的开馆仪式中,钟山文学馆也被入选为“世界文学之都地标网络”单位。
同时,还被列入“江苏省中国画学会钟山风景区写生交流基地”“南京大学中国文学与东亚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学科研基地”“江苏省古代文学学会教学科研基地”。
钟山文学馆
只此钟山
沉浸式探秘钟山文脉
钟山文学馆面积不大,但布局精巧,玲珑雅致。走进正门,可以看到大幅砖雕《文心雕龙》与刘勰半身雕像。右转便是定林山庄的南门,从南门进来,抬头可以看到一方石额,镌刻陆游所书“定林”二字。
园中共有三进,入南门为第一进,园内周围壁上嵌刻王安石钟山诗70余首,由当代书法家书写,或草或篆,风格各异。石壁右侧贴有二维码,前来参观的游客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得诗歌及书法的相关解析。
此次推出的钟山文学馆主题展厅的展陈内容分为四大板块,分别是 『风韵无穷咏钟山』 『文心雕龙耀钟山』 『江山胜迹荟钟山』 『一代文宗隐钟山』。
在钟山文学馆内,最精彩的部分莫过于《只此钟山——沉浸式数字光影秀》。这是一个数字化、沉浸式的文学演绎空间,运用了全息投影技术,一步一景行走式影院,以故事情节为主线,带您一起漫步文都南京、寻迹钟山文脉。
此故事分为三个篇章:「钟山文踪」呈现李白、谢眺、王安石、苏轼、陆游、姚鼐等文学大家在钟山留下的诗词歌赋;「彩云梦境」以刘勰攀摘彩云的梦境开始,以他的一生为体验流线,讲述刘勰在钟山创作《文心雕龙》的故事;「王安石的朋友圈」选取王安石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诗词,由王安石带领游客穿越时空,走进诗词,遇见挚友。
历经一年多策划编写
让向往照进现实
《极美钟山》
系列丛书
在钟山文学馆开馆之际,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策划编写,由中山陵园管理局联合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编写的《极美钟山》科普文化系列丛书,今天正式与广大读者见面。在钟山文学馆新书发布活动中,钟山风景区向高校、图书馆和社会志愿者朋友们,赠送了《极美钟山》新书。
据中山陵园管理局副局长廖锦汉介绍,钟山风景名胜区作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以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名胜汇聚,古迹繁多,以“雄山、秀水、古城、伟陵”为资源特色,是古都南京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的集中体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景区的生态保护、文化建设和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极美钟山”的美誉在市民游客中传播开来。
在此过程中,很多游客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朋友都想了解钟山的生态、人文情况,而过去景区出版介绍钟山的学术类和志书类居多,缺少科普的、大众的读物,这便是景区推出这套“极美钟山”系列丛书的背景由来。《极美钟山》是钟山第一部以图文并茂、科普散文形式的自然文化读物,旨在向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介绍有温度、有内涵的钟山生态之美、人文之美。
该丛书分为生态篇、人文篇两套9册。
生态篇5册,分别是:《钟山草木》、《飞羽金陵》、《虫鸣蝶舞》、《山林密语》、《蕈出紫金》。如《钟山草木》以四季为时间轴线,跟随季节的脚步,细数钟山具有代表性的植物,阐述植物背后的故事,诠释其中的意趣。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篇章,共28篇植物科普散文。
文化篇4册,分别是:《匠心独运》、《十朝风流》、《文博揽胜》、《墨迹风雅》。《匠心独运》共7个篇章、25 个词条,分别是陵墓建筑、纪念建筑、科教建筑、官邸建筑、军事建筑、寺庙建筑及礼仪建筑。作者从独特视角,将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融于每一篇文章中,集知识性、科普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
书籍主要特点有四个方面:
tips 1
一是系统性。每套丛书均有导读、每册书均有前言,分别系统介绍钟山的自然生态和历史人文总体情况。
tips 2
二是代表性。生态篇5册包括植物、鸟类、昆虫(含蝶类)、哺乳动物(含爬行类)、菌类五个类别,每个类别甄选富有紫金山地域性的最常见且最具代表性的物种介绍。文化篇4册包括经典建筑、名人旧事、文博场馆、碑刻诗文,选取的是钟山文脉中对民族、国家或者与城市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化遗产、历史人物和事件典故。
tips 3
三是创新性。全书吸收了钟山各类学术类和志书类书籍成果,深入挖掘钟山生态、文化资源,生态篇增加紫金山菌类科普单册,人文篇开设钟山博物馆介绍单册,碑刻诗文单册还带有作者一定的考证,这在钟山科普类丛书编写中尚属首次。
tips 4
四是可读性。相较于一般的科普文化读物,本丛书以作者第一人称形式,更侧重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语言活泼风趣,将科普与文学有机结合,读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钟山
学堂
《钟山文脉纵横谈》
一座山被赋予的文化意义
今天,在崭新开放的“钟山文学馆”昭文斋内,钟山学堂·文学讲座开启第一讲活动。文学馆邀请到了文心老师主讲,文心老师,本名王冠,是艺术文献学博士,南京传媒学院副教授,文史作家,和一书院创办人。她曾在《江苏社会科学》《艺术百家》《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等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出版《问心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的本体与重建》等专著。
文心老师讲座的题目是《钟山文脉纵横谈》。六朝以来,文人吟咏钟山、寄情钟山、享受钟山,眷恋钟山,膜拜钟山,向往钟山。他们赋予钟山一层又一层的文化意义、政治意义、生命意义。这些文字里的情感与意义,贯通起了一条既属于历史、也滋养当下的钟山文脉。
在讲座中可以了解到,从时间维度看,钟山作为地理景观和情感表达的媒介而呈现出的多层文化样貌,让这座山在文化、政治、情感与生命的交织中,拥有了丰富的文化大观。今天,钟山早已不再是一座山,而是华夏精神的一种阐述,人文情感的一种积蓄,作为一处地理上的空间,它已然成为带有鲜明钟山特色的文化容器,精神符号,人文延续。
漫步文都南京
寻迹钟山文脉
除了今天的上新
今后的 钟山文学馆
将继续推出“钟山学堂·文学”专题讲座
开展“画美钟山” “诗行钟山”
等系列文化、研学活动
持续为市民游客带来
“ 可视听、可参与、可体验 ”的
钟山文化沉浸式体验
让我们共同期待!
最后再提示一下“ 钟山文学馆 ”地址
坐标明孝陵景区内
明东陵以东
原“定林山庄”
记得来打卡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