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看江苏 | ⑥锚定新型工业化,“万亿常州”火力全开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新质生产力看江苏 | ⑥锚定新型工业化,“万亿常州”火力全开

2024年,“新质生产力”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热词,被频频点题。

作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开年之际,中央政治局首次集体学习就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释放出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

刚刚过去的1月份,地方两会“新”意频现,各地绘制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路线图”。作为江苏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常州在2月6日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会议上,指出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断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2024年,对于常州而言更是向“新”而行的一年。

新质生产力看江苏 | ⑥锚定新型工业化,“万亿常州”火力全开

在中央层面反复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常州也在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力求实现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2月6日,常州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上明确传达了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断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从过去被称作“工业明星城市”,到后来“工业智造明星城”,再到现在的“国际化智造名城”,常州已经加快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调。

相较于其他城市,常州发展新型工业化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透过年报公布的数据显示,常州全年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1638.1亿元,比上年增长7.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3.8个百分点,位列苏南第一。其中新能源整车、新型电力装备、光伏行业产值分别增长126.6%、11.0%和6.1%。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魏建国指出,中国要走快速发展之路,必须围绕新质生产力谋篇布局,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制度完备、治理完善的技术要素市场。

常州市工信局局长严德群表示,新质生产力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紧密相连,重点聚焦技术含量高的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增强发展新动能。近年来,常州抢抓风口、提前布局,推动新能源产业形成“发储送用”生态闭环。

2023年以来,常州开展新能源、新材料领域“揭榜挂帅”科技攻关,23个项目中榜,榜额8190万元。全市企业享受科技减免税123.2亿元,其中研发费加计扣除减免税86.14亿元,同比增长20.86%,在全省率先实现创新政策和科技专项资金“快享直达”全覆盖。

新质生产力看江苏 | ⑥锚定新型工业化,“万亿常州”火力全开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 。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常州将推动优质人才团队、初创企业、产业项目等创新资源加速集聚,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优势产业。

精进“长板”,形成核心优势。2023年底,江苏省级层面出台《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超万亿元;到2035年,打造代表江苏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高地。

面对新能源产业的全面爆发,常州产业聚集度再攀新高,不仅拥有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总部型链主企业,宁德时代、贝特瑞、星源材质、新纶新材、科达利等国内超70%的细分领域链主企业也在常州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

以龙头企业带动,引育产业链上游企业相伴而生、协同发展,“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产业链各环节形成有规模、有高地、有优势、有潜能的“四有”格局。

而在1月3日,常州市市长盛蕾在调研常州市科技创新工作时也曾表示,全市上下要持续发挥优势、挖掘潜力、积极作为,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更好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航空航天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针对这一产业的未来布局,盛蕾希望能够集聚吸引更多研发人才来到常州,将创新优势、技术优势与常州的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结合起来,让更多创新资源布局常州、高端人才集聚常州,推动更多商业航天产业领域的成果在常州落地发展。

由此,一个共识变得更加清晰:新质生产力是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迫切需要,也是常州突围向上的根本出路。

毫无疑问,眼下的常州正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人才支撑、资本赋能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曲线,而率先发力“新质生产力”的常州也将在未来产业竞争中占据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