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相城区:春天里 相“新”行

苏州相城区:春天里 相“新”行

2024年是落实党中央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部署的重要一年,也是相城区委区政府确定的“项目建设推进年”。龙年春节假期刚过,2月18日,相城区“2024年项目建设推进年”现场启动会暨苏州大数据产业街区项目开工仪式举办,活动上,相城全区开工项目50个,总投资406亿元;签约项目共34个,签约总金额138.42亿元,涵盖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制造等多个与新质生产力高度相关的产业领域。

紧接着2月19日,相城区与苏州国际发展集团联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长三角数字金融城项目建设推进工作,一刻不停、分秒必争推动项目提速增效。接连而来的重磅会议、活动,预示着“双中心”2024年攀高逐新的火热程度,会战的热潮、建设的冲锋号让这股澎湃的“相新力”更显不凡。

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潮涌动,一个个富集新质生产力的大项目、好项目正是相城区对时代要求的最好答复。2024年新篇刚启,相城区进一步打牢坚实根基、构筑硬核支撑、注入强劲动能的决心不改,向“新”而行的步履坚定。智慧建造如火如荼;“智驾之城”加速崛起;数字金融攀高逐新;先进材料高速发展……这张具有相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施工图”正在务实功、求实效中开启一个“新”意盎然的春天。

图片来源:相城区融媒体中心

务实求变 产业格局全面焕新

推进新型工业化,产业体系优化升级是重要一环。在这张新型工业化“施工图”中,相城区选择了在“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三个维度全面焕新,护航实体经济行稳致远。

建筑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也是相城区的优势产业。相城作为苏州建筑业发展重要承载区,2023年建筑业产值达到927亿元、连续四年排名苏州第一。如何保持先发优势,对于如此大体量的相城区建筑业而言,是迫切的时代之问。

选择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转型是唯一出路。

在智能平板上轻轻点击,十余款建筑机器人便各司其职,开展地坪研磨、自主吸尘等施工作业;在后台输入指令,建筑机器人又化身“极品辅助”,配合工人进行墙板安装作业……在苏州智能建造装备研发与服务中心内,其销售的建筑机器人已实现了地面从整平到抹光、墙面从放线到喷涂两道工序的全覆盖,各类智能建造装备极大提升了建设效率。

事实上,这样的智慧建造场景在相城区正在全面铺开。当前,相城正积极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完善智能建造产业图谱,围绕“一基地、多园区”产业布局,规划建设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多个智能建造特色产业园,加强建筑机器人、智能装备研发应用。当传统产业一步步拥抱“智改数转”,便迸发出更多“老树发新芽”的生机。

图片来源:相城区融媒体中心

提起相城区,让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有基础雄厚的建筑业,更有近些年来高速崛起的数字经济产业。从2017年瞄准前沿产业以来,相城便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推动智能车联网、先进材料、数字金融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形成首批苏州市级支持打造的产业创新集群。一系列涉及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这张具有相城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施工图”最显著的亮点。

漫步在“智驾大道”——南天成路上,形形色色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公交车、环卫车、配送车接踵而至,成为一道风景线,而道路两侧矗立写字楼,就是上百家智能驾驶企业的“大本营”。

数年间,以Momenta、智加科技、挚途科技、图达通、轻舟智航等龙头企业为带动,相城形成了涵盖车、路、网、云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产业加速驶向新赛道。如今,相城不仅落地了一系列智能驾驶应用场景,智能网联道路也从市区延伸至高速,里程扩展至超250公里,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范围更在逐步提升至全域489平方公里、道路1906公里。当前,相城正加快推动占地面积超1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的新基建智能交通项目建设,预计2024年12月整体竣工,打造成长三角地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标杆。

图片来源:相城区融媒体中心

同样蓬勃发展的还有数字金融、先进材料等新兴产业,这些集聚创新色彩的产业也是相城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着力点所在。

近年来,相城积极抢抓数字人民币试点机遇,成为全国唯一承接央行数字货币研究院、央行长三角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央行长三角数字金融数据中心、央行长三角金融科技实验室四大平台的地区,被央行定位为全国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云服务输出中心,累计打造31大类、152小类的数字人民币创新场景,实现40个场景、5个产品首发首创,2023年数字人民币对公钱包交易额完成3574亿元。

夯实先发优势,锻造新质引擎。长三角数字金融城项目自去年9月正式发布以来,便成为相城区数字金融产业发展的新亮点。该项目位于苏州高铁新城,目标形成以央行四大国家级平台为引领,总部金融机构、服务机构、产业链核心企业、科创企业上市总部等主体集聚的数字金融产业高地。如此重量级的项目也正是2024年相城区的工作重点之一。

至于先进材料产业,自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载体平台相继落户相城区以来,“千家企业、千亿销售”的先进材料产业图景日益清晰。在可期的未来里,苏州实验室结构材料研究部在相城区的落地生根,青苔科学家村“研发+转化+产业+配套”的大片区产业生态的日益成型,都将为相城区先进材料产业乘势发展提供强劲动能、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相城区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到数字经济的底层驱动力——算力。2月18日开工的苏州大数据产业街区项目,目标成为苏州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驱动引擎和长三角大数据资源要素的汇聚高地,将全力争创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示范基地,并为相城区乃至苏州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算力支撑、注入创新动能。

此外,相城区锻造新质生产力更是瞄准空天动力和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提前谋划、多点布局。1268亩氢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将推动氢能空天动力装备智造产业绿色发展。量子科技长三角产业创新中心自成立以来,成功研制了全自主可控的20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相关指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功设计并完成100比特超导量子芯片加工,有力驱动相城建设一流量子科技产业体系。

在这张具有相城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图谱中,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为未来产业,都既有过往优势,又有未来之期,全面展示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昂扬风貌。

图片来源:相城区融媒体中心

多元优化 创新生态活力迸发

新质生产力的驱动要素就是创新。同时,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为此,要以一系列优化创新生态“组合拳”,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已经拥有优势产业基础的相城区选择了走产学研一体化之路,最大限度整合利用科技资源,激发从研发到市场全链条的创新活力。

重大创新平台在引领科技创新方面常常具有“头雁效应”。在相城区,中日(苏州)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中荷(苏州)科技创新港和荷兰智造产业园等开放平台,以及省级科技服务业示范基地、省级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和产融结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园区等创新平台正不断聚集资源和能量,激发创新“裂变”。

拥有成熟科创生态体系的头部高校和科研机构同样是重要创新策源地,为产业链注入充沛的创新补给。而在产业链内部,由龙头企业牵头的创新联合体则在企业与企业之间打通了创新要素流动的难点阻点。目前,全区企业累计与超320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达成产学研用合作项目超1000项、建成创新联合体10家。

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相城区不仅注重龙头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还着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培育企业等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型企业向着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不断进阶。截至2023年底,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1610家,5年累计增幅位列苏州市第一;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总数达3086家、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有效备案总数达3565家、获评江苏独角兽企业3家,获评数均列全市前列。从中小企业一直延伸到龙头企业,这样“雁阵式”的科技创新梯队在相城区已然成型。

图片来源:相城区融媒体中心

如何进一步破解科技创新“孤岛现象”,相城区思考的更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过程中,人才、资金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相城区在“育人”上苦下功夫。当下,相城区正大力引育高素质、专业化的创新型人才和团队,加快形成与全区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连续四年优化人才新政,5年内4次获评“苏州市人才科技工作创新进步地区”。截至2023年底,全区人才数量达32.25万人。拥有在岸孵化器149家、离岸孵化器40家,超过60%的科技领军人才均来源于孵化器培育。

在以金融手段赋能企业高质量创新方面,相城区依托国家火炬数字金融特色产业基地,为企业无忧发展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推动科技要素与金融要素加速融合,集聚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405家,拥有基金294只、总规模超1650亿元。

图片来源:相城区融媒体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营造最佳的创新生态,敢为人先的相城区又有了进一步的思维突破。决心以完善“服务链”更加紧密串联起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率先形成“五链融合”发展新格局。

《相城区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正是瞄准了“创造”与“制造”的中间环节,着力搭建服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推动优质创新资源和成果最大限度地使用和共享。目前,相城已集聚科技服务机构超200家,建有概念验证中心5家、中试工程化平台2家,纳入苏州市资源共享平台的仪器设备超400台套。

科技创新不能单打独斗,而需要站在系统思维的高度,打造全局性的创新生态。而不断突破思维桎梏的相城区正在以实际行动为每一位创新者提供一个不负时代的精彩舞台。

文/李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