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园区进“划”论:规划加持新质生产力 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苏州工业园区进“划”论:规划加持新质生产力 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在刚刚胜利闭幕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市长吴庆文向媒体透露,在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迎来开发建设30周年之际,新加坡贸工部和中国商务部正联合起草关于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合作规划,新规划涵盖开放、创新、产业和治理四个方面指引园区未来10年发展方向和双边合作重点内容。

规划之于苏州工业园区一直作为“隐性”生产力引领着园区发展,在其发展历程中发挥着特殊关键的作用。在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展示着一幅30年前的“开发前手绘规划图”,其结构布局和现在建成的苏州工业园区实景图相比,相似度极高,而实景之繁华发达,细节拉满,又远非“初代”规划图所能相比。苏州工业园区的迭代式发展奇迹,远超想象。

当下苏州工业园区,正以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抓手,全力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之巅。规划,又将如何精妙运筹、精心布局,再一次开启超越想象的“未来”园区之门?

苏州工业园区进“划”论:规划加持新质生产力 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宏大叙事:规划筑稳工业底盘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7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从未停过。“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而规划,则让变化成为“可控核反应”。从开发建设至今,园区始终秉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长远考虑、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绝不偏离,在既定的结构布局之下做填空题,一点一点完成规划的目标,并不断地迭代、细化完善。从中新联合规划设计到对新加坡规划体系的移植、借鉴、创新,走出了一条可持续性发展之路,实现了从学习借鉴向品牌输出、从引进来向走出去、从制造园区向创新园区、从先行先试向示范引领的跨越。

“规划即法”是园区三十年以来规划建设管理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最值得推广的园区发展理念之一。园区始终站在服务全市、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服务全球的视角和维度进行系统谋划,积极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大都市圈等重大战略,实现从一片阡陌农田蜕变为一座现代化国际化新城。

新旧共融,“一张蓝图绘到底”。规划成为一种园区发展的“隐性”生产力,最关键因素在于“落地”,严谨、有序地按照规划来推进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多年来园区形成了“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重点地段城市设计-配套规划技术规定”的规划体系,坚持先评估后编制的精细化详细规划编制原则,积极探索新型技术分析手段完善空间综合效益评估体系,提升规划合理性与科学性。以历代版本的规划为轴,可以把园区的发展分为5个阶段。

“1994”版总规拉开了园区建设框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

“2001”版总规提出加强住宅和设施配套,快速完善城市功能,建成集工业、商业、居住、文化教育、娱乐设施为一体的苏州市现代化新城区;

“2006版”总规提出“转型发展”总体策略,对产业和功能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并积极推动苏州城市CBD的建设;

“2012”版总规是转型升级、内涵发展新路径的探索,更加注重城市品质提升和民生改善。

“2021版”总规提出了打造新时代开放创新高地、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及苏州城市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以及到2050年全面建成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园区、面向未来的魅力宜居之城的发展目标。

在规划引领之下,苏州工业园区始终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已经连续8年在全国经开区综合排名中名列第一,在国家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上升至第四位,在经济建设方面铸就了强大的产业底盘,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科创产业质效齐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突破4000亿元;纳米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73.9%。

策源能力持续跃升。服务推进苏州实验室入轨运行,高水平建设“一区两中心”(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核心区),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实现突破,集聚大院大所37家、中外名校33所。

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拥有科创企业超万家,高企2779家,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85家、独角兽及潜在独角兽企业86家;境内外上市企业66家,其中科创板20家。累计引进国家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346名,其中创业类占全国7%;区域基金管理规模超3800亿元,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2023年,苏州工业园区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促发展,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86亿元、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1.1亿元、增长6.1%,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5.16%,交出了一份来之不易的高分答卷。

苏州工业园区进“划”论:规划加持新质生产力 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再战30年:聚合世界 影响全球

“用明天的科技锻造后天的产业”。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如火如荼,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强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先进通信网络等前沿领域的布局,这些面向未来的前沿领域正成为大变局时代国际战略竞争的新焦点。今年全国两会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被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

总书记勉励江苏“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

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苏州工业园区当仁不让地担纲先锋官,勇作首阵地。这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使命担当,也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禀赋的必然要求。如果将高质量发展视作“登山赛”,那新质生产力就是“重要着力点”。

园区早在2006年就开始重点规划、引导和培育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利条件。经过数十年深耕细作,如今园区三大新兴产业发展基础扎实,布局完善。生物医药领域,园区已集聚相关企业超2300家,先后获批发改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信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科技部创新型产业集群,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产业竞争力跃居第一;纳米技术应用领域,已集聚相关企业超1100家,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并跻身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人工智能领域,已集聚相关企业超1500家,思必驰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等产业创新平台持续完善,形成强大的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试验支撑体系。

夯实产业基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根基,在一些新赛道形成与世界领先国家比肩竞争的良好态势,则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先发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深刻阐述,为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根本方向。”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表示,苏州工业园区将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加快构建由6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3条重点产业链组成的“623”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高地。

战略性产业发展之路,必须且首先要有规划的引领和支撑。规划考虑的是城市未来几十年乃至百年之大事,需要长远眼光,也需要根据新趋势及时调整规划思路和机制。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新近提出的热点新词,但毋庸置疑的是,发展新质生产力也是一件关乎未来几十年乃至百年之大事,必须站在战略角度勾画蓝图、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吴庆文市长在全国两会期间的媒体采访中透露,苏州工业园区新一轮的规划中,

在开放方面,要重点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节点。要持续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对标高标准的国际经贸规则,继续深化拓展中新两国之间在双向投资、绿色发展、数字经济、服务贸易等方面的合作,要把园区打造成为能够展示中新全方位、高质量、前瞻性伙伴关系的重要战略平台。

在创新方面,要重点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苏州工业园区要实施新一轮的开放创新综合试验,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并希望园区在若干细分的领域和方向上成为全球重要的创新策源地。

在产业方面,要重点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高地。苏州工业园区要进一步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科技,特别是第三代半导体这些领域,加快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

在治理方面,要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基层治理样板。要延续以人的尺度来建设城市的理念,重点塑造高品质生活,深入推进产、城、人深度融合,要把苏州工业园区打造成为全球创新创业者的乐园。

开放,则聚合世界;创新,则影响全球;产业竞争,则逐鹿天下。这是园区视野,也是园区格局,今年刚好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园区正清晰勾勒出未来的发展版图,以规划为视野看向未来的10年,并下一个30年,“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宏伟愿景清晰可感,或许,园区将再一次超越世人的目光、超越我们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