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南钢集团坚守“精”与“特”!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南钢集团坚守“精”与“特”!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南钢集团坚守“精”与“特”!

今年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是名副其实的“热词”。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被列为首要任务。

而培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新型工业化。有“工业粮食”之称的钢铁,是我国最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之一,也成为当下中国实现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

作为江苏钢铁工业的摇篮、南京市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成立于1958年的南钢集团近年来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推进“钢铁+新产业”双主业发展,并构建出了“一体四元一链”的大产业体系,实现企业发展蝶变。

在新质生产力这道必答题中,南钢集团唯有继续坚守“精”与“特”的发展方向,才能真正破题、让新质生产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钢铁产业何以“老树发新枝”?

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

诚然,传统不等于落后,用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机遇,传统产业也可以“老树发新芽”。

“浙江宣传”在《发展新质生产力需避免五个误区》中指出:

新质生产力之所以能向“新”而行,是因为它代表新兴技术、能够创造新价值并形成新兴产业。但这并不意味着片面追新求新,只看到摆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力发展路径,而忽视甚至放弃了传统产业。比如,把钢铁、石化、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等同于夕阳产业、落后产业。

的确,传统产业体量大、底板厚,固然是经济跨越发展最大潜力,但同时也会产生转身难、迭代慢等问题。

眼下,钢铁行业面临“大洗牌”,业内人士更是直言:2023年以来,钢铁行业在经济复苏缓慢、内需不足以及外部风险加剧的情况下,仍处在“高产量、高成本、高能耗、低利润、调结构、谋生存”的阶段,钢材市场低迷,钢厂、钢贸领域盈利难度加大。

图片来源: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在此背景下,南钢集团2023年业绩表现逆势而上,总业绩持续居于全国钢铁行业前列,同时旗下上市公司南钢股份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25.43亿元,同比增长2.65%,归母净利润达21.25亿元,表现稳健。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在南钢集团交出一张亮眼成绩单的背后,一个“新”字浮出水面。南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一新提到,近年来,南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创新的主导作用,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锻造新质生产力,打造韧性企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企业是科技攻关的“攀登者”,是科创赛道上的“生力军”。作为一家以生产高端品种、高附加值产品为特色,拥有海外多地产业布局和销售的现代化钢企,南钢充分发挥创新的先导作用,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诸多突破。

公开报道显示,近年来,南钢研发投入始终保持在3%以上,建立了国际级、国家级等高端研发平台45个,建立了新材料研究院、数字应用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院,与全球12个国家的82个科研院所累计开展360余项产学研合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82项,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00余项,162个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拥有专利3000余件。

数据之外,落到具体的产品上,国产首艘超大型豪华邮轮“爱达·魔都号”船板和船用球扁钢由南钢独家供货,产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变和关键领域材料的自主可控。

市场的认可,不仅代表了企业的实力,更能看到创新之于集团攻坚关键技术、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价值。

而如上文所说,创新,正是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之一。

以数字化诠释绿色生产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 告中,围绕新型工业化, 指出要 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向智能化转型,是其保证长久竞争力的重要一环。

2022年,南钢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数字领航”企业,同时其还是国家级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区块链+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作为钢铁行业较早“吃螃蟹”的企业,南钢集团早早便将数字化融入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南钢集团坚守“精”与“特”!

通过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南钢集团实现生产过程的全面数字监控,让生产计划更为科学、生产效率更为高效。

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让“智改数转网联”成为效益放大器。尝到好处的南钢集团,也趁势在2023年开展了“十四五”中期数字化转型研讨,全面开启第二阶段数字化转型新征程。

期间,基于“数据+知识+算法”拓展认知边界,南钢绘制数据智能应用规划雷达图,全面推进新技术落地,成为全国首家通过数字化转型成熟度3星级企业评估的企业。同时,南钢还探索钢铁主业数据资产化,完成OT数据资产梳理、数据课题攻关,数据管理运营能力全面领先。

当然,新质生产力本身也是绿色生产力的一种,钢铁行业作为典型的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推动绿色化转型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塑造钢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而深究南钢集团绿色化转型的过程,其中也离不开数字化的赋能。

2023年,南钢高质量完成了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推进完善智慧环保平台建设,全面落实“源头严防、过程严控、末端严管”的全过程监管体系建设。

对于钢铁行业而言,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是一个总量性、强度性和结构性的命题。

而通过数字化改造,南钢在实现节能减碳目标同时,也保证了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为企业扩大产能、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提供了有力支撑。

换个角度来说,南钢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发展的实践,正体现了新质生产力之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价值。

一体四元一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黄一新在谈及南钢2024年的相关部署时,提到要坚守“精”与“特”发展方向。

“坚守”一词展现出了南钢坚定不移的姿态,更从侧面印证了其已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占得先发优势。

而之所以说南钢具备先发优势,除了上文提到的科技创新以及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成果之外,更是基于南钢集团在 推进“钢铁+新产业”双主业发展上,构建出了“一体四元一链”的大产业体系。

其中,“一体”即特钢材料;“四元”即通过“产业×投资”,发展新智造、新互联、新材料、新能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南钢集团坚守“精”与“特”!

在特钢材料领域,作为世界一流的中厚板精品基地、特钢精品基地、复合材料基地,南钢坚持以生产高端品种、高附加值产品为特色,已形成中厚板、棒材、高速线材、钢带、异型钢、复合板等产品系列。

公开报道显示,南钢9镍钢替代进口、连续11年市场占有率第一,荣获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国内首家开发100毫米世界最厚止裂钢,供货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市场占有率第一;国内率先通过国际七大船级社耐腐蚀型钢认证和国际八大船级社低温型钢认证,5镍型钢作为全球首创,是目前唯一通过国际五大船级社认证的型钢;深海管线钢、抗大变形管线钢分别在南海荔湾、中缅油气输送项目中实现首家批量供货;同质复合、异质复合技术国内领先,桥梁钢复合板、容器钢复合板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率先研发的超高强悬架簧、超高强稳定杆、超高强紧固件、高疲劳寿命电机轴等产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轻量化材料解决方案。

不论是“第一”还是“首家”,抑或是“领先”,这一系列具有突破意味的词汇,正体现了南钢在特钢材料这一主业领域中的硬实力。

再来看“四元”。众所周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而南钢集团在聚焦特钢材料这一主责主业同时,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也将为企业接下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当然,新型工业化并非一家企业的单打独斗,而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目前,南钢已重点培育出了以金恒科技、钢宝股份、鑫智链、鑫洋供应链、金宇智能为代表的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同时,集团旗下的柏中环境、中荷环保、安徽金元素、安阳合力、凯勒新材料等企业,也都已经成长为行业中的“隐形冠军”。

可以这样说,南钢正以行业龙头企业的担当,带动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实实在在的助力。

而这,或许正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