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自己术后“长高”十几公分!”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成功开展高难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站内

“感觉自己术后“长高”十几公分!”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成功开展高难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

“感觉自己术后“长高”十几公分!”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成功开展高难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手术

近日,苏州明基医院脊柱外科孙海燕主任团队,成功为一位20多年强直性脊柱炎引起后凸畸形患者行脊柱矫正手术。这是该院首次开展的脊柱矫正手术,标志着该院骨科脊柱医学技术诊治水平迈向新台阶。

手术做完,“长高”了!

“我感觉自己“长高”了有十几公分!”

术后第四天,在胸腰椎支具的保护下,患者在进行术后早期康复,他一边走一边向周围人说道。

其实这“长高”并非真正的身高长高,而是视线上的“长高”,不用再吃力地依靠拐棍仰头看人,并且可以与对话人平视,这让他很兴奋,回想上一次与人平视交流,大概要回到十几年前三十岁的时候。

患者46岁,近20年来,背痛、驼背一天比一天严重,抬不起头,更直不起腰,这一切都归因于——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不死的癌症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侵犯骶髂关节、脊柱、脊柱旁软组织及外周关节,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强直。

我国AS(强直性脊柱炎)患病率初步调查为0.3%左右,即为每 10000 人中约有30人患病。发病年龄15~40岁,10%~20%的AS患者在16岁前发病,发病高峰年龄在18~35岁,而50岁以上及8岁以下发病者少见。

家族遗传是主要原因。首先,遗传易感基因在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我国高达90%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HLA-B27(人体白细胞抗原B27)表达为阳性,普通人群中仅有5%~10%为阳性。家族遗传史我国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

此外还有慢性感染和外界环境因素。本病发生与慢性感染有一定关系,最常见的易感部位是泌尿生殖系统和胃肠道。某些外界因素也是本病发生的诱因,如寒冷潮湿的气候和环境、冷水的刺激、过度劳累和损伤等等。

强直性脊柱炎隐匿性、起病急。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或骶髂部疼痛、僵硬,可有半夜痛醒、翻身困难,晨起或久坐后起立时下腰部僵硬明显,但活动后减轻。部分患者有臀部钝痛或腰骶部剧痛,偶尔向周边放射,咳嗽、打喷嚏、突然扭动腰部时疼痛可加重;早期臀部疼痛呈一侧间断性疼痛或左右侧交替性疼痛;多数患者的病情由腰椎向胸、颈椎发展,出现相应部位疼痛、活动受限或脊柱畸形。

据了解,该患者存在家族史,其祖母有严重的驼背、背痛,后未经妥善诊治,50多岁时不忍病痛离世。

根据患者自述,病情始于反复腰痛,日积月累逐渐出现畸形,就医时他的整个身体弯曲已接近90度,无法抬头看太阳,更无法平躺睡觉,“平躺在床上就像小船一样,只有中间脊背着床。”

患者以药物、中医治疗为主,后期脊柱畸形越来越严重,自觉尚可通过拐棍维持正常生活,直到看到一些“折叠人”的报道,担心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折叠人”,开始寻求进一步的治疗。

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脊柱后凸畸形,除了影响日常生活、视线范围,还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比如,肋椎融合,肺活量受限。引起胃肠道症状,肋缘压迫上腹部内容物等等。

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治,尚未有治愈的办法,当功能受限或关节畸形显著影响生活质量,充分的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病情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抑制脊柱、关节疾病进展。

治疗:高风险、高难度、高水平

经朋友介绍,患者慕名来到苏州明基医院骨科杨同其主任门诊,了解患者主要诉求后,杨同其主任邀请脊柱外科孙海燕主任协同诊疗。“孙海燕主任是我院脊柱外科主任,曾任全军骨科研究所脊柱外科主任,在脊柱畸形、微创、脊柱创伤、脊柱肿瘤、结核及退变性疾病的诊治方面经验丰富,目前已完成各类脊柱手术10000余例。”

结合患者情况,X线所示颈椎弯曲前倾,胸椎曲度增加,脊柱向左侧弯;双侧骶髂关节间隙显示不清,融合可能大,所示胸腰段椎体竹节样改变,T12椎体似楔形变,脊柱存在进一步畸形可能,手术迫在眉睫。

脊柱矫正手术,属于脊柱外科手术里最难、风险最高的手术之一,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需要经验丰富的脊柱外科医生,还需要麻醉医师、手术室等多科室的齐心配合。

孙海燕主任团队仔细分析该患者情况,脊柱后凸,与正常人脊柱不同,手术难点重重:

手术体位:脊柱后凸截骨矫形手术,主要采取俯卧位,但患者脊柱僵硬难以完成手术体位摆放,如何避免“脆性”脊柱受力、“脆弱”器官压迫,避免出现术中骨折?

麻醉考验:重度“困难气道”。患者颈椎强直,无法仰头,无法暴露气道,术前访视麻醉气道评估0,所有指标都不符合正常插管条件,属于困难气道中最难的一级,如果麻醉气管插管不成功,手术将无法进行。

截骨部位、方式的选择:截骨部位选择、宽度和截骨的节段数以及截骨后由于脊柱短缩造成的脊髓硬膜的严重褶皱等因素。

为确保手术顺利开展,术前孙海燕主任邀请多学科会诊,最终决定为患者行“椎骨楔形截骨术(L3)+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腰椎植骨术”。针对该患者的情况,采用一体式俯卧硅胶垫再加软垫,首先于患者清醒状态下,与患者反复调整手术体位,保证术中患者的生理舒适度,调整手术床的角度,匹配患者畸形体态,避免长时间俯卧位易导致的并发症;制定周密的麻醉计划:在充分咽喉部、气道表面麻醉和镇静下,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再经纤维支气管镜辅助下进行气管插管,并做好一切麻醉药品和物品的准备,以及急救的准备;制定截骨计划,考虑手术风险极高,单节段的截骨就可以换来患者的“挺起脊梁”,从L3处进行单节段截骨,最大程度降低患者截骨风险度。

考虑脊柱矫正手术易出血,术中采用自体血回输,术中出血800ml,自体血回输600ml。术中,在C臂机的辅助下,通过不断地变化手术床的角度,对患者 “轻柔”地进行脊柱矫正,矫正度数达到40度左右。术后患者返回病房,感觉良好。

术后第四天,患者在胸腰椎支具的保护下,开始下床行走。

孙海燕主任介绍,该患者是脊柱后凸严重引起的驼背,抬不起头的主要原因是颈椎僵直,此次手术主要改善腰椎后凸的状况,颈椎的问题需依患者意愿再择期手术。

脊柱矫正手术——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幸福生活的转折点

这次手术后,该患者可以正常出行,与人交流,术后状态与术前患者诉求一致:“手术让我回到三十几岁的状态,我已经很满足了。”

在孙海燕主任的10000例脊柱外科手术中,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矫正手术虽不是占比最多的,但都是让他作为一名脊柱外科医生最有成就感的手术。经过脊柱矫正手术,患者都能够恢复到相对较正常的生活状态,他们挺直了脊梁,融入社会,正常工作、交友、生活。

今年10月初,孙海燕主任收到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位新郎正主持着自己的婚礼,讲述着新郎与新娘的幸福故事。这视频中的新郎则是3年前由孙海燕主任进行脊柱矫正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次手术不仅是改善了他的生活,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推荐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