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双千亿”,宝应向“新”出发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突破“双千亿”,宝应向“新”出发

随着全国两会的结束,“新质生产力”成为关注的热词。

如何用好总书记指出的“因地制宜”这一方法论,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事关各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3月13日,扬州市委书记王进健在省传达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会议后的续会上,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给出了“扬州答案”:“增创产业新优势”,通过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焕新、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做好数实融合、绿色转型、科技创新、服务业发展“四篇文章”,打造长三角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作为扬州的“北大门”,宝应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部署也早已悄然展开。今年的县政府工作报告中,宝应将“更高标准构建产业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持续增强创新动能,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列为2024年的重点工作任务。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对宝应来说,不仅是形势使然,也是今年突破“双千亿”、奋进“百强县”,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因地制宜”的提出则为这条“双新”之路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路径,结合自身禀赋找准赛道,蓄力已久的宝应,正在进一步发力。

逐“新”提“质”,产业聚势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概括来说,其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而落到产业维度,要匹配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区域竞争的主战场。

作为苏中地区重要的新兴加工业、制造业基地,宝应自然不甘于人后。立足县域产业基础,宝应培育形成了以电力装备、电子信息为主导,以高端装备、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为重点,以有机食品、文体用品、羽绒家纺为特色的“两主三重三特”产业体系,成功上榜中国工业百强县、中国创新百强县。

今年宝应以“新春第一会”聚焦“产业强县”,发布出强烈的信号:产业强则县域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宝应的“一号工程”。同时,明确将“突破‘双千亿’,奋进‘百强县’”作为2024年“实干争先”的新目标、新任务。

而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拓宽新兴产业发展赛道正是宝应推进产业强县,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关键支撑。

过去一年,宝应工业开票销售首攀“千亿”台阶,入库税收、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和7.5%。70个市级重大项目全部开工,全年通过市认定制造业重点项目新开工24个、新竣工26个、新达产20个,投资完成率居全市第一。

发展新质生产力,在于新,也在于质。大项目好项目,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后劲的有力抓手。

1月3日,2024年宝应首场招商推介活动便来到了美丽的金鸡湖畔,零距离感受“实力苏州”的铿锵步履、“创新苏州”的强劲动能、“魅力苏州”的别样气韵。

县委书记张小辉在推介会上表示,今天的宝应,正处处涌动着乘势而上、矢志跨越的“速度与激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项目支撑、创新赋能,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有条件承载项目、集聚人才。

此次推介活动现场签约制造业项目27项,计划总投资157亿元,其中,20亿元项目1项、10亿元以上项目6项、5亿元以上项目5项。签约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17项,占比63%,其中:电子电器项目7项、高端装备项目5项、新材料5项。

1月31日,在常态化开展的招商项目“月月签”集中签约活动上,宝应首场活动围绕“两电两新”产业体系,累计签约项目14个,总投资46.1亿元,涉及电子信息、电子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在2月份招商项目“月月签”集中签约活动上7个项目签约落户,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以及新材料等领域。

找准主导产业着力点,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加速形成自己的“向新力”,宝应从实际出发,全力构建新质生产力驱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由“智”提“质”,人才造势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一条创新主导、人才驱动的全新大道,这就需要集聚更多层面、更广范围的人才向高攀登、向新发力。

因此,如何破解产业发展人才短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下、用得上?成为摆在宝应招才引智工作面前的又一重要课题。

近年来,宝应大力实施“产业强县”和“人才兴县”发展战略,坚持引资引智并举,先后与国内50余家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县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3家、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78家,柔性引进国家级人才23名、省“双创团队”4个、省“双创人才”62名,成功跻身中国创新百强县。

人才成长需要创新创业资源,这就要求不仅要在“引”上下功夫,更要在“育”上有作为。尤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去年5月,宝应围绕以“233”产业体系为重点的产业和领域,出台了“星链工程”引才聚才实施办法,以“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招引人才:入围“宝地英才集聚计划”的创业创新人才,可给予百万元项目资助;对全县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突出贡献的人才(团队),最高给予1000万元重点扶持……截至去年底,宝应柔性引进产业领军人才126人、医疗高端专家人才35人、优秀青年人才600多人,为宝应高质量发展集聚了强大动能。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人才的大量汇聚,且在较长时期内持续输出智力。而用好人才的前提是留住人才,只有让人才住得起、住得好,他们才会扎根宝应、建设宝应。

在去年12月19日举办的全县人才公寓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县委书记张小辉表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要引才聚才,安居是关键一环。同时明确提出,到2025年,宝应将确保打造高品质人才社区1个,筹建各类人才公寓3500套,不断放大“爱才如‘宝’、一呼百‘应’”品牌效应,打造宝应人才生态“小高地”,激活创新发展“原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浩荡春风已至,宝应正以前所未有的紧迫感、责任感,栽下招才引智的“梧桐树”,搭建起引聚创新人才的“大舞台”,让“新质人才”放心施展才华、创造价值。

营商向“优”,实力蓄势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一流营商环境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而宝应也正通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

今年“新春第一会”上,宝应旗帜鲜明地亮明了态度——企业和企业家是宝应的宝贵财富。同时会议明确县四套班子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要带头联系企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各项突出问题,让企业感到受重视、有信心。

近年来,宝应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落实推进,持续打响“有事必应、一呼百应”营商环境服务品牌,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挂牌全市首家商事纠纷调解中心,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结果全国第三、全省第二,“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入选全国政务服务优秀案例。

对于一直以来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以“软环境”提升“内动力”的宝应而言,过往的积累如今转化为了向上的优势。过去的一年,多项指标的增幅排名实现进位,宝应发展“形”与“势”的转化更加协调,“量”与“质”的提升趋于平衡。

当然,营商环境的打造非一日之功。接下来,围绕打造更优营商环境,宝应如何接续而为?

3月8日,宝应县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暨能力作风、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大会召开。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县委书记张小辉提出要打造“四个环境”即助商便商的政务环境、兴商惠商的政策环境,安商稳商的法治环境、亲商重商的政商环境,持续擦亮“有事快应、一呼百应”的金字招牌。

在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新质生产力就是实现经济增长“量质齐升”的关键密码,而宝应也已找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向和路径,正向上、向新、向高质量强力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