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常熟市:“五化”聚合力 向“新”正当时
江苏
江苏 > 苏州市 > 常熟 > 正文

苏州常熟市:“五化”聚合力 向“新”正当时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当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全国全社会的关键命题,而新型工业化正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常熟作为“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工业恰是“立市之本”。全市工业企业超1.2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达1842家、规上工业总产值4700多亿元,工业投资总量连续五年苏州第一。扎实的工业基础是常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由此更是带动了常熟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方阵。“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这座工业强市有底气、有潜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澎湃大潮中走在前、做示范。

2月19日,龙年刚至,这座工业强市便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新春第一会”上亮明了下一步的打法。常熟将围绕江苏省“1650”产业体系、苏州市“1030”产业体系,落实制造强省建设及“苏州智造”强基提质行动要求,立足常熟“3+5+2”产业体系,突出“四大一专”关键抓手,持续推动产业集群化、融合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力争到2026年实现“3356”目标,即GDP达3300亿元,形成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产值超6千亿元。

集群化、融合化、绿色化、智能化、服务化——“五化”组合拳综合发力,把舵常熟新质生产力前进方向。聚力向新,驰而不息,这座工业强市正在一系列有效实践中,加速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点燃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引擎”,成就更高品质的“江南福地”。

聚链成势 融合创新

去年12月29日,企业集中服务月的关键节点,在常熟市现代产业技能实训中心内,一场名为“链盟——点亮新型工业化之光”的沙龙气氛热烈非常。“链主”企业——德扬智能装备(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坐中间,上下游企业围两边,部门板块“店小二”退居“次席”,以倾听和答疑解惑的姿态诠释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

凝聚共识,抱团发展,“链盟”的设立秉持这样的初衷。老朋友,新伙伴,沟通的“堵点”和“断点”消失,行业的藩篱被打破。随着讨论的深入,产业链上下游串联对接愈发紧密,千亿级常熟装备制造业以“链”聚势,集群化发展的决心更加坚定。

以聚链成群推动蓄能成势。在常熟,深谙“集群化”发展逻辑的不仅有产值高达1490亿元的装备制造业,还有规模达到1600亿元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750亿元的新能源、460亿元的声学等多个产业集群。

以体量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为例。今时,常熟齐聚了400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上下游企业,其中,既有丰田、三菱、大陆等23家世界500强企业,也有常熟汽饰、法雷奥、马勒等48家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在常熟,一辆乘用车的任何一个零部件都能找到对应的生产企业。

如今,得益于“组长+链长”“链主+链盟”机制,和“链主+整机+生态”发展理念,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能源、声学等产业“巨轮”不断在强链延链补链道路上行稳致远,成为常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坚实基础和动力引擎。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便是创新。眼下,常熟正积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撬动产业“拔节起势”,为新型工业化提供不竭动力。

在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仁烁光能(常熟)有限公司,今年1月投产的150兆瓦钙钛矿光伏组件生产线上,一块块导电玻璃经过加工形成新结构钙钛矿叠层电池,既能透光还能发电,光电转换率连续多次打破世界纪录。

能在竞争激烈的光伏赛道上塑造领先优势,仁烁光能的有效发展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这项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课题组的原创成果,正是江苏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实施的48项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之一。

大院大所作为重要的创新策源地,能够为产业链提供充沛的创新补给。而近年来,背靠“大院大所”的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在常熟涌现,成为引爆常熟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建设的“发动机”。2023年,常熟市共获评苏州新型研发机构4家,数量位列苏州第一;获评苏州市级联合体1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优良率达91%,位列苏州第一;新增苏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载体150家。截至目前,常熟市已基本实现十大产创融合领域产业创新基地全覆盖,建成产业创新平台126家、企业研发载体725家。

各地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命题各有不同解法。而从科创载体着手,为科创制造融合发展架起“四梁八柱”,这便是行之有效的“常熟答案”。

数智驱动 逐“绿”前行

今日,走进波司登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行业领先的智能配送中心,从原材料入库到自动裁剪、零件缝制、自动充绒、吊挂组装、自动分拣到出厂整个生产质量全过程的数据采集、分析、预警和决策,涉及生产和配送的众多环节均已实现高度自动化,处处可见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活跃应用。

数智赋能的波司登智能工厂正是近年来常熟制造业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浪潮的生动缩影。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技术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引领新型工业化的最新发展方向。而常熟深谙“智能化”正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由此不断深化制造业“智改数转”,为新型工业化融智赋能,催生新质生产力。

数年间,常熟积极围绕“数实融合”,深入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有2000多家企业实施设备更新、系统升级、用云联网,累计实施项目超4600个、投资总额超210亿元,在苏州率先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工业机器人保有量突破3.3万台(套)。企业平均劳动生产效率提升35%、产品制造周期缩短19%,全市“制造+数字+服务”数智赋能格局基本形成。

伴随一座座数字工厂、一个个智能车间在此诞生,这座工业强市的产业长板拉得更长、与本地经济结合得更紧,真正实现了“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常熟制造业逐渐展现出更为鲜明的高端化和智能化特点,绿色化的产业新貌也在常熟尽展。

例如,波司登不仅在智能制造方面有着系统化的成熟经验,更是打造出常熟首家苏州市级“近零碳”工厂。近年来,波司登大力建设屋顶光伏发电,扩大可再生电力在自身运营中的使用规模。2022年物流园的光伏发电量达到960兆瓦时,约占物流园总耗电量的22%,直接减排比例高。

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常熟激发“绿动能”的决心如此坚定。常熟不仅在光伏等新能源赛道上加速发力,更是在“新春第一会”上明确布局,“化工园区要向绿色高效突围。”

今时,走入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这座苏南首个国家级“绿色化工园区”,已不见“高污染”“高排放”等等关于化工产业的固有印象。近年来,江苏常熟新材料产业园高度重视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加大重点节能环保产品和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力度,深入推进能源梯级利用、余热余压利用和蒸汽冷凝水回收的升级换代。园区已连续十一年(2013-2023)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对全国化工园区的综合测评中入围前20强,是全国唯一入榜的专业氟化学工业园区。

绿色化是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全力提高新型工业化更浓“含绿量”,这是常熟的历史实践,也是未来之行。

服务赋能 优无止境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在常熟,也有着这样一批服务机构,它们持续发展壮大,为制造业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与服务,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创新、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变身”先进制造行业不可或缺的“服务员”。

如今,走入“苏州·中国声谷”声学联合检测中心,消声实验室里“最安静的瞬间”正成为常熟最“热浪翻腾”之处。

这座声学联合检测中心由国际声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牵头运营,配有全消声、半消声和混响室等12个功能各异的实验室,能够针对声学材料检测、整车NVH检测、电声产品测试、音品质测评等检验检测业务需求,为汽车、建筑和电声等众多领域的各类企业提供声学检测服务,也将进一步助力整个声谷区域的产业集聚。

由“纺织时代”切换到“汽车时代”,进而演变到“声学时代”,常熟一次次找准产业赛道,迎来一浪又一浪高质量发展高潮。而声学联合检测中心这样的企业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有效延伸,则能有效助力常熟在当下蝶变为“声之城”,让“好声音”响彻全球。

这样的生产性服务业还在深刻赋能未来产业的发展。根据苏州市政府在去年9月初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的工作意见》,常熟作为苏州发展氢能这一未来产业的“主阵地”之一,将侧重氢燃料电池、氢能车、氢能装备检测三大方向。其中,氢能装备检测正是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去年12月,中国汽研华东总部氢能测评技术创新中心在常熟高新区投用,主要开展标准规范制订、行业共性技术研究以及第三方测试服务,面向氢能领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构建华东地区氢能产业发展和共性技术推广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的落地有效填补了常熟氢燃料汽车产业链测评环节的关键“空白”,为氢能产业关键部件的研发生产提供强劲动能,也必将进一步提升常熟氢能产业核心竞争力。

如今,除声学联合检测中心、中汽研之外,像英特模这样的“我国汽车行业高端研发测试服务”的优秀提供者,也在助力千亿级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提质增效,冲击“新型工业化”的时代浪潮。

随着一批批重点企业深入探索制造业的前端和后期服务市场,它们不仅依靠自身在制造环节的优势向前推进研发设计和品牌塑造,更在后方积极扩展服务环节,成功打造出全新的“制造+服务”模式。而这种模式的出现,正为这座选择“五化”向新的工业强市打开价值增值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