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看江苏|新型工业化的“盐城路径”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新质生产力看江苏|新型工业化的“盐城路径”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

伴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发展路径的进一步明晰,一场全新的生产力变革从中央到地方开始酝酿、起势。

而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这个春天江苏各城谋篇布局的关键。

作为兼具湿地、海洋、森林三大生态系统,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的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盐城围绕破题新质生产力,将施策重点指向了新型工业化。

探路新型工业化

把握好“因地制宜”这一重要方法论,需要“知全局知己”。既要锚定自身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定位,也要深刻洞悉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

基于此,2024年3月13日召开的盐城市委常委会会议提出: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攀登”、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未来产业“向前而行”,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创新引领、绿色低碳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新质生产力看江苏|新型工业化的“盐城路径”

简而言之,新型工业化是以工业立市的盐城破题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密钥,创新引领、绿色低碳是两大特色及核心驱动。

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具体路径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攀登”、新兴产业“向新发力”、未来产业“向前而行”。

2024年盐城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突出强链补链延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其中,便对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划部署。

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方面,面向汽车、纺织、钢铁、化工、机械加工等优势传统产业,开展老旧更新、绿色转型、布局优化、淘汰落后、产品提档五大行动,推进产业基础再造。例如,支持悦达起亚汽车加快实现向新能源乘用车方向战略转型,打造起亚全球出口基地。

发力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落实“5+2”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支柱产业,着力打造更多千亿级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坚持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新型储能、海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效衔接、融合互促。

2023年,盐城实现工业实时开票销售10074.1亿元,工业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关口,工业强市战略进一步起势。

站在全新起点,盐城锚定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个强市之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实现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

聚力科技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要素。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培育创新沃土,创新生态、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均不可或缺。

2024年1月至3月,盐城深入实施《盐城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分类梳理3017家规上非高企指标情况,动员拟申报企业1618家,力争年内新增高企500家,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优育强,不断释放产业新活力。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盐城市共有高企2338家,位居全省第六,高企总数和高企净增数连续多年保持苏北苏中前列。

新质生产力看江苏|新型工业化的“盐城路径”

此外,为提升校地合作效能、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2023年盐城与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电工所、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大院大所开展政产学研对接,新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达200多项。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自2020年以来,盐城已连续举办四届中国·盐城创新创业大赛,持续造浓科技创新氛围,致力将盐城打造成各大高校优秀青年人才的创新创业首选之地。截至2023年年底,盐城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62万人。

而为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年盐城将实施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各100个左右;深化与知名高校院所合作,新建新型研发机构10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生工作站100家,新签约产学研合作项目、新引进科技型项目各1000个;深入实施“黄海明珠”人才计划,新引进高校毕业生超4万人、“科技副总”100名以上……

向“新”而行,盐城将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生态、强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推进人才强市建设,以创新引领,增强高质量发展内驱动力。

绿色低碳引领

生态是盐城最厚的家底,湿地是盐城最亮的名片。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际湿地城市”两张国际名片,入选国家首批、江苏唯一碳达峰试点城市……

厚植生态家底、做强绿色产业、盐城绘就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画卷,也为全球生态治理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了“盐城样本”。

众所周知,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模范生,盐城充分利用并放大自身资源禀赋优势,以绿色生态引领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

新质生产力看江苏|新型工业化的“盐城路径”

立足沿海风光资源优势,盐城一体推进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低(零)碳产业园区试点建设。

以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为总抓手,盐城不断推进“风光火气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一体化布局,推动绿电资源系统化、规模化、集中化开发。

数据显示,其新能源发电量约占全市用电量的6成,是长三角地区首个千万千瓦新能源发电城市。

为加快推进低(零)碳产业园建设,盐城成立零碳园区标准体系建设和国际认证联盟,3个低(零)碳园区和市开发区列入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试点,盐城高新区创成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大丰获批“双碳监测体系构建”国家级试点……

全面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4年,盐城将提升新能源资源开发水平,坚持风光火气氢一体化布局、源网荷储用一体化发展,推动输配电网升级,促进新能源高水平消纳,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快低(零)碳产业园建设,围绕能源清洁化、产业绿色化、设施低碳化、管理智慧化、认证国际化,推动射阳港经开区、大丰港经开区、黄海新区低(零)碳产业园得到国家认定、国际认可;推进“双碳”行动,加强海洋、湿地、森林碳汇试点核算,推进碳排放交易,加快破解能耗排放瓶颈制约。

谋定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绿色低碳为引领,在盐城这片产业繁荣之地,新质生产力的“种子”正拔节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