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红山片区自古就是创业创新的福地。西晋末年,中原移民衣冠南渡,红山是先民们第一个落脚点,创造出了六朝文化的品物风流。
新中国,工业崛起,汽车和电子工业一度成为红山响当当的名片。这里曾聚集大大小小40余家汽车相关产业。依维柯、上汽东华等企业纳税额占地区企业的纳税额65%以上,仅依维柯全年税收总额就超过3个亿……华飞电子厂,南京中外合资企业的先驱,生产了国内第一只彩色显像管,熊猫彩电的核心部件就出产于此,为全区提供了近40%的就业岗位。
伴随城市更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2014年,玄武区在红山辖区建设铁北红山新城,在“退二进三”布局下,企业陆续撤出。虽然距离核心商务地段新街口仅7公里,却被大规模的城中村和工业留存割裂了城市肌理,被历史短暂遗忘。
面临着转型阵痛,红山积蓄发展力量,“腾笼换鸟”梳理出1340亩可建设用地,全面进行产业升级。围绕“产城融合”的发展目标,在“城市规划”方面,提出“一带两廊三园”建设规划:“一带”即科技创新研发带;“两廊”即商业景观廊道、绿色休闲廊道;“三园”即红山森林动物园、水景公园和南京市花卉公园。
在“产业发展”方面,红山新城做实产城科技创新、打造招才引智新高地的长远志向,主动对接周边区域辐射,吸纳高端产业要素,聚焦人工智能、云计算、新能源、未来汽车等创新产业。
几年时间,区域面貌焕然一新。以人为本、通达快捷、配套优质、环境可人,具有“红山范”的生活品质雏形初现。南师附小、科利华中学等一批名校相继入驻,高素质人口不断落户定居,人口结构和素质持续得到优化。
北京电控、星河控股、复星集团、宝龙集团、招商局集团、毅达资本等一流总部型综合发展商来此投资;中德商务中心、中欧联合创新中心、羽驰研究院等一批平台类项目签约落地;中国铁塔、中科软、国星宇航、分众游戏、合合信息、复星医药等知名企业落地生根……
红山新城从当年那个农村之首、城市之尾的“城乡接合部”,到如今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巨头云集的产业新城,已完成它第一阶段的华丽转身。
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目标已锚定,奋进正当时。今年恰逢红山新城产业载体大面积落成、产业导入全力推进的关键之年。
作为玄武区产业发展主阵地,红山新城将聚焦数字经济主导产业,进一步夯实产业根基、落地标志项目、强劲发展动能,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整体塑造“大发展大招商”的红山名片。红山新城将以建强新城产促中心为目标,统筹各方利益诉求,构筑一体化招商格局,推动新城产业协同发展、企业同心同向。同时树牢全景思维,精准绘制产业图谱,用好用足产业政策,全力争取重大标志性项目以及核心企业、链主企业落地,持续提升新城产业活力。
抓住契机,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直击行业需求及企业痛点,有利于相关产业良性发展,为此红山新城将加强产业研究、涵养产业生态,重视引进辐射带动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跨境电商平台型、贸易型、服务型企业;积极支持跨境电商供应链服务商落地发展;探索建立政府、高校、协会、企业多方联动的跨境电商人才“产教融合”培育体系;并依托玄武之光等载体,全面打造跨境电商产业园,有效打通跨境链路与堵点痛点。
立足长远,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提升发展能级。红山新城将紧盯各大项目载体按期竣备交付,切实保障产业承载空间供给;以律政产业园开园为契机,结合南京企业破产公服中心、玄武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落成,推动法律服务业链式集聚;同时探索设立新城井购中心、商标运营中心、工业化赋能中心等公服平台,年内新增培育一批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与“专精特新”企业。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围绕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助才惠企的“金白银”加快转变为企业的“发展红利”和属地贡献的“经济数据”。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个板块的变迁,可以观照一座城区的创新发展。红山新城,不仅是玄武区产城融合破局谋新的鲜活案例,也是古都南京争创先进、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缩影。未来,相信依托红山新城的向“新”而行,玄武区将提“质”而上,距离“最具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最具影响力的消费中心、最具吸引力的美丽城区、最具凝聚力的幸福家园”的“强富美高”新玄武的目标定位将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