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首季开门红:五市GDP增速破“7”,苏州逆袭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江苏首季开门红:五市GDP增速破“7”,苏州逆袭

近日,江苏省统计局公布全省各设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情况。一季度,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万亿元,同比增长6.2%。

从总量看,“最强地级市”苏州以5548.99亿元的成绩保持遥遥领先,也是一季度全省GDP总量唯一超过5000亿元的城市。位列其后的,则是南京的4359.56亿元、无锡的3584.27亿元。

从增速来看,13个设区市中,GDP增速高于全省6.2%增速的有8个城市,分别为无锡(6.8%)、徐州(6.9%)、苏州(7.9%)、南通(7.2%)、淮安(7.5%)、镇江(6.7)、泰州(7.3%)、宿迁(7.4%)。其中,苏州以7.9%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同时在全国26座万亿元GDP城市中也位居首位。

“最强地级市”强势回归

放眼全国,2024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十强名单也正式出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

与去年相比,苏州可谓触底反弹——2023年第一季度,苏州GDP增速仅有1.9%,在GDP十强城市中仅高于广州的1.8%,与此同时GDP总量被成都赶超的消息也曾引发不小的关注。

但在今年一季度,苏州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GDP增速达到7.9%,成为GDP十强城市增速冠军,强势回归。

增速重回“顶流”,固然有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的因素影响,但工业强势反弹也是不容忽视的助推因素。

今年一季度,苏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其中,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两大行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和15.8%。两大行业增长贡献度达58.5%,对工业生产开门红功不可没。

作为一个外向型城市,今年苏州外贸的强劲复苏也是逆袭的重要因素。

一季度外贸进出口5934.8亿元,同比增长9.6%,占同期全国、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8%、45.8%,在全国主要外贸大市中列第4位。其中,集成电路和手机拉动出口增长,电动汽车出口激增。数据显示,电动汽车出口19亿元,增长高达8.4倍。

与去年一样,GDP十强城市的“守门员”仍是南京。

用一个字来形容南京的表现就是“稳”。在石化、钢铁等主要行业增长承压的情况下,一季度南京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2%,其中37个行业大类中,有29个行业大类产值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8.4%。

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南京也加快推进产业强市,新质生产力孕育成长,一季度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9.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0.8%,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产值增长9.3%。绿色智能产品快速增长,光电子器件、电子元件、手机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87.1%、32.1%和57.4%。

然而,南京要站稳GDP十强城市“守门员”之位也并非易事。

近年来,不断向GDP十强城市发起冲击的宁波,今年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92.2亿元,同比增长5.6%,与南京(4359.56亿元)的距离拉近至不足4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从去年全年数据来看,宁波与南京的差距,从五年前的2000亿以上缩小到1000亿以内,从一季度表现来看,今年继续收窄或将是大概率事件。

五市GDP增速破“7”

整体来看,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十分显著。除苏州之外,同样在一季度增速破7%的淮安、宿迁、泰州及南通4座城市也可以得到充分验证。

比如今年一季度的增量“黑马”宿迁,以不足千亿元的总量,实现了87亿元的增量。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

而工业经济的强势增长得益于宿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战略的推进,回看2024年第一季度,宿迁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同时召开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进行专题调度,市委书记陈忠伟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构建壮大“615”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

一季度GDP增速全省第二的淮安,规上工业增加值也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1.8%。而工业正是淮安立市之本、强市之要。今年“新年第一会”上,市委书记史志军表示,全市上下要坚定不移强工业、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工业强市培塑发展新优势、提升发展竞争力。

再来看南通,一季度GDP 2982.2亿元,同比增长7.2%,在全国26座万亿之城中,一举反超西安、佛山,晋级全国经济总量第17位。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达11.3%,工业经济的强劲增长成为重要支撑。

作为江苏的第四座“万亿之城”除了本土优势产业外,南通也正在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据《南通市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实施意见》,目前南通市重点发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生命科学等(“3+3+N”)具有高端引领作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望向泰州,一季度GDP 1752.53亿元,以7.3%的高增长位列增幅全省第四。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也实现了8.5%的增长。

泰州的亮眼表现则是得益于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布局的医药产业。作为全国唯一拥有“部省共建”国家级医药高新区——泰州医药高新区的泰州,医药板块已成为其“最吸金”产业,为泰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力。

另外,高于全省增速的无锡、徐州、镇江三市,工业经济稳健增长中也不乏亮点。

具体来看,无锡、徐州、镇江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0%、6.9%、8.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其中,产业链群引领工业增长。一季度镇江四大产业集群实现开票销售880.6亿元,同比增长4%,高于规上工业2.6个百分点。八条重点产业链同比增长4.2%。

从徐州“343”创新产业集群看,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同比增长6.9%,集成电路与ICT、安全应急产业产值分别增长26.5%、5.9%,精品钢材、高端纺织产业产值分别增长6.7%、42.1%。

而无锡首季工业经济稳健的表现,则主要来自重点行业的全面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市33个细分行业中,28个行业规上工业产值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4.8%,较去年同期扩大了27.2个百分点。尤其是约占全市工业经济45%的机械行业向来被视作无锡制造业的“基本盘”,首季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7%。

新质生产力加速起势

城市发展“你追我赶”,不进则退。在各地寻求突破、进位赶超的当下,怎样才能让江苏各设区市发展成色更优、实现争先进位呢?

江苏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全国两会后,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分别在南京、无锡、苏州、常州等地深入高校、园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与学者、企业家、地方负责人座谈,强调要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做示范、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培育新动能。

今年4月,常州市委书记陈金虎主持召开多场“锻造新质生产力、催生发展新动能”专题座谈会,聚焦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请重点企业“掌舵人”、创新人才代表提出意见建议。

在连云港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之际召开的“高水平对外开放、高质量‘后发先至’”推进会上,市委书记马士光强调,要奋力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夺取高质量发展“后发先至”新的更大成就,争当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重要阵地”的支撑点、增长极。

5月6日起,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围绕“放大优势,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全市各板块开展系列调研。她强调,放大优势、向“新”突破,争当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主攻手,在拼经济促发展的赛道上全力跑出加速度。

一季度“交卷”、二季度过半,作为中国经济的压舱石,江苏各地正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从而实现城市能级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