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之城,何以南京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低空之城,何以南京

距离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以内、视地区特性和实际需求扩展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低空经济正“腾空而飞”,成为全球竞逐的“黄金”赛道。

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已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抢抓低空经济“风口”,南京自然不甘落后。

5月15日,南京低空经济发展大会在浦口区举行。瞄准低空经济全国“第一方阵”,发布了一整套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政策措施,全力竞逐“低空之城”。

翱翔低空,南京优势何在?

经济学家爱德华·格莱泽在《城市的胜利》一书中指出,“如果城市不能向高空扩展,它就得向周围扩展,而土地是有限的。”

低空经济就是“向天空要发展”。从定义上来说,低空经济目前主要是垂直范围为真高3000米以下,以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多领域的综合性经济形态。

“低空经济”从2021年首次写入国家规划,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被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到今年两会期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这条在空中开辟出的新发展之路,正成为众多城市逐鹿的“竞技场”。

竞逐“低空之城”,南京有着良好的发展条件和要素储备。

南京作为全国最早一批涉及低空经济的城市,2019年,南京市浦口区牵头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联通共同打造全国首个5G网联无人机试飞基地——江苏南京无人机基地。2020年10月,这里成为全省唯一、全国首批13个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之一,如今南京试验区已建成“一中心两平台三空域九场地”。

目前围绕低空经济,南京相关的企业已经聚集了百余家,聚焦各个领域,包括针对低空的飞行器制造、低空保障、低空服务等方面。产业生态基本形成,尤其是去年,相关领域发展飞速,2023年低空经济关联产业营收近30亿。

前不久,亿维特(南京)航空科技自主研制的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ET9原型机成功完成首飞。ET9原型机是一款“飞行汽车”,最大起飞重量2.2吨,可载5人或500公斤,最大航程240公里,最大航速每小时240公里。

“飞行汽车”是可以实现未来三维立体交通的重要变革。根据摩根士丹利等机构预测,以eVTOL为主要载体的城市空中交通,将催生万亿级市场。

此外,南京低空经济领域科教资源丰富,研发基础力量雄厚。拥有南航、南理工以及中国电科14所、28所等从事航空航天技术研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成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和无人机领域科创平台。

迎风而上,南京如何“飞”更远?

低空经济发展机遇已然来临。南京如何“飞”更远?

瞄准未来,南京现场发布了《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两部文件,力争推动全市低空经济发展水平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在方案中,南京明确提出未来三年低空经济产业规模发展力争超500亿元。

会上,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向低空经济领域学术界、产业界发出邀约:希望共建创新联合体,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聚力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共育产业生态圈,全力支持头部企业落地,重点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打造低空制造、低空服务两大优势集群;共促服务全链条,拓展“低空+”多元化应用场景,构建低空经济发展支撑体系。

为此,南京更是拿出真金白银的支持。涵盖4个方面12条具体政策措施,包括在持续扩大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方面,具体支持政策包括:对于招引头部企业,由企业所在区按实缴注册资本的5%给予不超过2000万元的落户奖励。对于培育本地企业,首次获得及复审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市区联动给予补助;首次获得认定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别可获得300万元和100万元的奖励。对于企业技改项目,符合条件的按项目投入总额的10%给予财政奖补,单个项目最高1000万元。对于企业承担市级重大科技专项的,单个项目最高资助2000万元。

当天大会现场签约产业基金和投资项目37个,总投资306亿元,签约项目涵盖低空经济产业技术研发、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基础设施与配套保障等全产业链。

今年4月,省委书记信长星在浦口高新区调研时曾指出,低空经济辐射面广、产业链长,有着巨大的想象空间和发展潜力,关键是要找准与生产生活、城市管理、公共服务需求的结合点,立足江苏的科教人才、产业配套、市场规模等优势,把握机遇、错位竞争、特色发展,使之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引擎。

作为本次大会的重点环节,包括江面巡查、物资配送、森林防火、城市治理在内的40条场景应用航线集中发布,聚焦低空医疗运输、低空快递、城市治理等需求,为企业提供市场机遇的同时,不断突破产业边界,加快无人机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推动高端要素集聚。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将要来临。”中国工程院院士樊邦奎这样描摹低空经济的未来图景。

全力拥抱“低空经济”这片新蓝海,南京正迎风而上,振翅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