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江海,潮涌东疆。
当江苏第一缕阳光,跃出启东市圆陀角的海面,长江之委的壮丽和黄海、东海的壮阔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世间罕见的三水交汇盛景。
眼下,这片朝阳之地正迎来新一轮的时代机遇。启东是江苏唯一全域靠江靠海、紧靠上海的城市,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在这里交汇叠加,江苏“1+3”重点功能区战略布局让启东充分融入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建设;上海“1+8”大都市圈建设赋予启东全球功能支撑性节点定位。
向阳而生,乘势而上,启东正将得天独厚的时代机遇加速转化为澎湃有力的发展动能。
数年间,崇启大桥建成通车,吕四港开港运营,北沿江高铁全面开工,交通格局的全面重塑,让启东成为跨江融合的“重要一极”。而依托临沪优势,启东正着力打造“生物医药就到启东、海工船舶就来启东”的产业地标,努力在与上海的同频共振中谋求联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优路径。
向海图强,逐新跃升,在这1234平方公里的活力土地上,阳光正闪耀,希望正生长。
苏州经验在启东 环沪版图开新局
如今,南通各板块呈现出的“七虎竞南通”格局,成为全国瞩目的区域经济现象。比学赶超的氛围前所未有,启东该如何向上?
一江之隔的太仓,成为启东在新阶段确定的学赶新标杆。
在“环沪七子”中,太仓离上海市中心直线距离最近。近年来,伴随着持续擦亮的“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城市标识,太仓深度融入以上海为龙头的区域产业链分工合作体系,从航空航天到生物医药,引进了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与上海同城化发展的红利。
而对于距浦东直线距离仅50多公里的启东而言,曾经的长江阻隔使启东成为交通“神经末梢”。而今,伴随崇启大桥建成通车、北沿江高铁全面开工,启东正加速实现与上海的同城化,随之拉平和太仓等地的区位落差,并将迎来与上海的更广泛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契机。
在源源不断北上的众多要素资源中,关键便是创新。
如今,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大潮涌动,南通敢为人先,正全力谋划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建设,协同区建设已经上升为省委重大决策部署,获国家发改委函复支持。其中,规划的北岸先行区6个重点共建园区、1个科教城中,启东就占了3个。
以创新集聚撬动区域经济跃升,启东作为上海北翼“首站”,紧抓时代机遇,积极承接上海优势资源外溢,提升创新能级,锻造新质生产力,将是必行之路。
事实上,启东在接轨上海方面已经有了积极实践。为打开跨江融合新格局,启东特别设立了对接上海(浦东)联络办公室,实行驻沪招商局、联络办、校友会、商会“四合一”联动机制;深化沪启产业园区之间的战略合作,全市共有浦东祝桥启东产业园、启东配套浦东产业园等6个沪启产业协作平台;主动承接上海生命健康、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溢出效应”,建立浦东·启东跨江融合生命健康产业联盟,积极布局契合度高、补链性强的上下游配套产业;启东每年引进上海、苏南地区项目占比达60%。
开放再出发,一张具有启东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地图正逐渐清晰。
如今,海工船舶、生物医药两大优势产业宛如两只有力的手臂,托举起了这座长三角北翼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梦想,树立起“生物医药就到启东、海工船舶就来启东”的产业地标,在环沪版图中点亮这抹向阳而生的“启东色彩”。
向海图强启东疆 大国重器出新彩
来到崇启大桥北岸的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只见橙色龙门吊昂然耸立、万吨级船坞气势恢宏、一艘艘建造中的海工装备在18.8公里的长江岸线上摆开了“巨人阵”。
涛声阵阵,伴海而生的启东在传统渔业之外找到的与海洋相处的新的方式。现代工业的力量,不断向海洋延伸。过去10年间,这里诞生了70多个“世界第一”“国内首制”。
回望启东海工船舶产业的崛起之路,起决定因素的不仅是独特的地理优势,更是启东人的主动作为。
上世纪70年代,启东渔船维修厂由过去只能生产小木质渔船,变为可生产水泥木质结构渔船;到了80年代,转变为能够生产钢质渔轮、冷藏收鲜船;
2011年,启东顺势而为成立海工船舶工业园,围绕打造沿江船舶工业带,集中招引了一大批船舶企业,也一举奠定了船舶产业的发展基础;
如今,这里能生产世界上最先进的中小型液化气船、全球首艘第四代自升式风电安装船,获评“国家海工装备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船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过去10年,全球船舶海工市场起伏不定,海工园曾历经多轮“洗牌”。但当地并未就此观望,而是主动向高技术船舶、大型海工装备、特种船舶等高端产业转型,全力向“微笑曲线”两端攀升。
亦步亦新,积极求变的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已在时代大潮中完成了华丽转身。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合并、重组,启东海工园一改之前企业各自为营、零打碎敲的局面,转变为现在以央企、国企为主的海工船舶工业带,也逐步形成了三大重点板块:以启东中远海运海工、润邦海洋等为代表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产业;以振华重工、中集太平洋等为代表的海洋特种装备船舶制造产业;以泰胜蓝岛、中交三航等为代表的能源及重型装备制造产业,形成了从浅海到超深海全产业链。
为推动船企抱团创新共御市场风浪,启东海工园还在2022年建立海工产业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形成“1+3”运作模式,即以华滋科技检测服务平台为引领、3个检测类服务平台为支持,瞄准前沿技术、关键领域攻克难题、持续创新。
如今,船舶海工“巨头”列阵长江口,已成为启东独特的产业风景。
这里更是先后驶出“希望六号”“天鲲号”等一大批“大国重器”“全球首制”。例如,来自振华重工的全球最大、国内首艘双燃料动力耙吸式挖泥船“新海鲟”轮,不仅总体性能参数达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填补了我国清洁能源挖泥船设计建造的空白,还可在典型工况条件下实现“无人疏浚”。
今时,这张“做海工 到启东”的产业名片如此闪耀。2023年,启东海工船舶重装产业完成产值301.6亿元,增长14.8%。
从长江口驶向世界,“启东造”海工船舶正在令世界刮目相看。
生物医药活力足 产业向新创未来
跨江融合创未来,启东另一关键举措便是积极嵌入上海生命健康产业链。
发展生命健康产业,启东素来有着优质基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医药界,启东盖天力便已赫赫有名,一手培育出白加黑、盖天力这些国人耳熟能详的品牌。
2005年,启东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启东生物医药产业基地”;2010年,启东经济开发区获准建设“江苏省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启东已初步形成了制剂生产、生物医药研发、原料药生产三大板块,拥有优创生物、中科拜耳等近百家生物医药企业,涵盖了化学制剂、中成药、医疗器械等80多个品种。
日趋完备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在此成型。上游有以药明康德、北大生科华东产业研究院、芳景生物为主的研发试验中心;中游有以盖天力药业、拜耳、艾力斯医药为主的制剂生产企业,以优创生物、华舟医用材料为主的医疗器械企业;下游有以领星医学检验为主的第三方服务机构……
厚积薄发,再启新程。眼下,启东生物医药产业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风口。
为积极顺应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规划建设,启东精准嵌入上海生命健康产业链,探索沪启产业协同最优路径,打造浦东“研发、孵化、前窗”,启东“生产、转化、后台”发展模式,通过构建沪启生命健康科技产业链,全力打造长三角生命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
眼下,启东已建成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的生命健康产业园、生命健康科技园,并打造上海自贸区启东生物科技创新协作园、第一公园启东生命新湾等载体平台,为优质生命健康产业项目落地提供空间保障。
其中,启东生命健康科技园正是江苏省内距离上海张江药谷最近的生命健康科技产业基地。
数年来,园区不断探索“研发在张江、制剂在启东”的产业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涵盖公共仪器平台、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加速平台、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等在内的科技服务体系,能够为药械研发生产企业提供研发、孵化、加速、产业化等全链条服务。
不仅如此,为了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启东还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深度发力,为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添加生动注解。
启东已专门出台了《促进生命科学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设立生命科学产业发展基金,同时积极发展创投股投基金,与此同时,对于引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以及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设立的研发机构,启东给予大力度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为启东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撑。
厚植营商沃土,孕育无限潜能,属于启东生物医药产业的“朝阳”正在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