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看苏州,太仓的增量在哪?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新质生产力看苏州,太仓的增量在哪?

新质生产力,已占据江苏发展的绝对“C位”。

在今年全国两会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之下,江苏明显加大了对新质生产力的部署力度。

作为江苏经济体量最大的城市,今年一季度苏州GDP增速达到7.9%,不仅在GDP十强城市中领跑,在万亿GDP城市中同样位居首位。这其中,强势复苏的工业制造业,贡献颇多。

而随着苏州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预示着各版块的成绩也不会差。作为全国百强县前十名中的“常客”,太仓在今年一季度以“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1%,进出口总额增长8.7%”的高光表现,提亮了自身发展的成色。

今年4月,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到太仓调研时,对太仓提出了“为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大增量”的新要求。

眼下,太仓在苏州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中也扮演着愈发关键的角色,不仅仅是因为经济体量正在提速增长,对全市GDP增长贡献不断提升,更重要的是其“坚持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的思路,对于苏州做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文章,同样至关重要。

一个普遍的共识是,新质生产力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简而言之,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引培育以及高能级科技战略平台的搭建。

这两点,恰恰是太仓能够“为全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大增量”的优势所在。

先来看前者。

眼下,太仓拥有高端装备、先进材料、现代物贸三个千亿级主导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加速壮大,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也在集聚成势。

图片

从这些产业来看,普遍具有产业集群规模大、发展潜力足等特点。

针对不同规模和发展能级的产业,太仓并没有一概而论,而是有针对性地分类施策。

此前,太仓市委书记汪香元在谈到太仓的产业布局时,也提到了四个发展方向:做大主导产业“基本盘”、提升特色产业“标识度”、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打造绿色产业“示范区”。

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太仓便提出要依托7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基础,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做精做强电池、电驱、电控等细分领域,不断完善“一条马路集聚一条产业链”的发展生态。

当然,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项目作为支撑。

在今年3月发布的2024年江苏省重大项目清单中,太仓有7个项目入选。而在2024年苏州市重点项目清单中,入选项目达77个,是苏州各板块中数量最多的。

图片

以入选省重大项目实施类项目的高博现代化商用大飞机客舱及信息系统高新产业基地项目为例,一期达产后可年产航空客舱系统及配套产品60万套、航空信息系统及配套产品2.4万套。

要知道,航空航天产业作为“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其在工业制造业领域的地位不可小觑。

而早早便在航空航天产业有所布局的太仓,目前已落户包括吉太航空、天航长鹰在内的160多家航空航天产业链企业,年产值超200亿元。

以航空航天产业为基础,太仓也在全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现已拥有低空经济产业企业100多家。

图片

而太仓促成航空航天产业与低空经济产业融合的做法,正呼应了此前汪香元所提到的:“我们将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坚持新质生产力与新型工业化‘双轮驱动’,突出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努力当好江苏打造‘重要阵地’的生力军”。

再来看高能级战略平台的搭建,这里指的是两个方面——创新资源和园区平台。

从目前来看,太仓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注重跟科创平台的结合。

此前,刘小涛在太仓调研期间曾专门强调要加强产业科技创新,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创平台、大院大所作用,支持头部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深度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集聚了“两校多院”创新资源,建有完善的科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太仓,已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第二位。

这些年来,太仓也一直在积极对接外部创新资源,如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的持续深化,落地了德国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创新平台(FIP)实验室项目等一批科研平台,不断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而在今年的工作部署中,太仓方面将“以高能级平台加速创新‘裂变’”列为科技创新的首要任务,并进一步提出要全市域构建“一城一港一谷一廊”科创布局,放大西北工业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创新“支点”作用,持续提升32万平方米智汇谷科创园、力合未来科技谷等载体运营水平,抓好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关键陶瓷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太仓基地建设,建优建强德国弗劳恩霍夫城市生态发展创新平台实验室,构建完善“立足太仓、融入长三角、链接全球”的创新平台体系。

除了在产学研层面加速融合,太仓也在推进产业园区的建设,为优质产业和项目落地,创造更大的空间。

今年3月,太仓专门召开工作会议,研究推进特色产业园区、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相关工作。

会上,太仓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华东表示,特色产业园区在空间上相对聚合,产业上相对集聚,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直接相关,可以进一步提升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而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则是破解产业发展空间制约难题的有效途径,可以进一步提升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和产业发展本质安全水平。

对太仓而言,之所以重视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以及老旧工业区改造,不仅是因为这些载体平台可以提高项目招引的精准度和效率,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随着产业园区专业化运营能力和企业集聚效应的提高,可以不断催生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培育更多本土创新企业。

而持续激发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不仅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也是太仓能够为苏州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大增量”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