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医院柴人杰教授团队最新成果荣登国际权威期刊
江苏
江苏 > 健康 > 正文

中大医院柴人杰教授团队最新成果荣登国际权威期刊

近日,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附属中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柴人杰教授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发表了题为“Ultrasound-Responsive Aligned Piezoelectric Nanofibers Derived Hydrogel Conduits for Peripheral Nerve Regeneration”的研究性论文。在本研究中,报道了一种超声波响应型对齐压电纳米纤维衍生水凝胶神经导管的构建及在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柴人杰教授团队的博士生许冬雨为本论文第一作者,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柴人杰教授为本论文最后通讯作者。

由严重外伤或医源性损伤等多种病因引起的周围神经损伤,可导致神经结构和功能性损伤,造成患者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神经导管作为一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疗法,在大间隙周围神经缺损部位的修复再生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外,在近年来的研究中,电刺激也被用来促进细胞迁移、神经突延伸和重要信号通路的激活等,从而促进损伤部位的修复和再生。但是,大多数现有的神经导管仍然缺乏可控的药物递送能力和有效的物理化学线索,导致周围神经损伤治疗的效果不理想。同时,外源性电刺激治疗通常需要开放性伤口、经皮导线以及电化学电源或大型能量收集系统供电,这增加了创口感染的风险,限制了电刺激治疗在神经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因此,仍然需要开发一种有效控制药物释放和新型电刺激策略的神经导管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再生中。

图1 超声波响应型对齐压电纳米纤维水凝胶神经导管的构建及周围神经再生应用

该研究中,巧妙设计了响应超声波机械振动的复合压电纳米纤维和响应超声波温热效应的温敏水凝胶药物递送体系,制备了多功能神经导管用于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再生。研究发现,多功能神经导管的取向性拓扑结构和在超声波刺激下产生的局部电信号和释放的生物活性药物,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分化和轴突定向伸长,在坐骨神经损伤治疗中显著促进神经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该研究设计构建的超声波响应型对齐压电纳米纤维衍生水凝胶神经导管将为临床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提供全新思路。(程守勤 王倩)

柴人杰课题组介绍:

柴人杰,东南大学首席教授、二级教授,东南大学生命健康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青年千人,国家优青。现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听觉分会会长;中国生理学会干细胞生理专委会副主委、候任主委;中国听基会基础研究专委会主委, ESCI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tem Cells执行主编。

主要成果:

长期致力于神经元和内耳毛细胞的再生和保护研究,近5年在Cell,NC等期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142篇(总影响因子1579.38,平均影响因子11.12,其中IF>150分1篇,IF>30分5篇,IF 10-30分45篇),其中4篇论文被Faculty1000列为推荐文章,1篇论文入选Cell正刊年度最佳论文,13篇论文入选了ESI高被引论文,2篇论文入选热点论文,总他引7000余次,h-index 51;先后获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树兰医学青年奖和江苏省青年十大科技之星等十余项奖励。

研究方向:

神经元与听觉毛细胞器官再生与重建的项目。主要研究内容为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再生和内耳干细胞分化为毛细胞的分子机制、应用及临床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