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底”揭晓!苏州记录各类物种4353种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家底”揭晓!苏州记录各类物种4353种

苏州

山水秀丽、温柔缱绻

这座灵动美丽的最江南城市之中

近1300万的常住人口

在这里诗意栖居

除了我们以外

你有没有好奇过

究竟有多少

花鸟动物、草木鱼虫

与大家一同选择了苏州这座城市

在这里成长生活、修养生息

今天

苏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

首次发布

苏州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

为我们揭晓了

这个问题的答案

目前

苏州已全面完成

县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

全市共记录各类物种4353种

处于全省上游水平

其中

陆生维管植物1578种

陆生脊椎动物355种

陆生昆虫1135种

水生生物1285种

被纳入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的

珍稀濒危物种共120种

被列为极危(CR)的有8种

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98种

被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动物63种

苏州市陆生维管植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地区为张家港市、工业园区、常熟市和苏州高新区,即沿江区域、大阳山、上方山和阳澄湖一带。

苏州市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整体较高,尤其是常熟市、吴江区、高新区等,在地形地貌上表现为沿江区域、大运河沿线、阳澄湖地区、大阳山、上方山等。

得益于生态环境和自然条件的优越性,苏州高新区、昆山市和吴江区陆生昆虫丰富度较高

与陆生脊椎动物分布特点相似,大阳山、上方山、阳澄湖、大运河沿线等为陆生昆虫分布较集中的地区。

姑苏区、昆山市、苏州高新区、相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的水生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在地形地貌上表现为大运河沿线、阳澄湖一带等。

以姑苏区而言,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均占绝对优势,其水生生物物种数在所有区(市)中位列第一;苏州高新区、相城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同样以其丰富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而排在前列;昆山市则以丰富多样的底栖动物而位列第二。

苏州市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域总体呈现‘二带四区’分布。‘二带’是指沿长江流域物种保护带、大运河沿线物种保护带;‘四区’是指沿太湖丘陵山地生物保护区、太湖重点水生生物保护区、环阳澄湖物种保护区与江南园林古树名木保护区。

.

.

.

诸多数据与成果的背后

是苏州在呵护生态平衡

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驰而不息的努力

近年来

苏州不断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探索创新保护途径与方法

逐步走出了一条

具有苏州特色的

生物多样性保护新路子

202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方案》,要求加强全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

随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苏州基本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测体系,目前,全市已建成张家港湾、常熟南湖、常熟尚湖、太仓金仓湖、长江白茆口、相城虎丘湿地公园(一期)等一批生物多样性观测场站。

正在建设昆山天福湿地、吴中西山岛、相城虎丘湿地公园(二期)和姑苏虎丘湿地公园等观测场站。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标,加快推进吴中西山“生态岛”试验区建设,排定了原生浆果及特色种质资源保护项目、鱼鸟保护及栖息地营建项目、环太湖生态廊道建设项目等7项重点工程建设,该项目被省生态环境厅列为首批“生态岛”试验区示范项目。

在河湖保护方面

苏州坚持长江经济带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

并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长江苏州段正成为最靓丽的一段

变得越来越热闹

推进太湖保护和治理

坚持把“生态优先、保护第一”

作为首要标准

科学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更多运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把严格污染管控作为重中之重

有效维护太湖区域生态系统

2023年底

江苏省首个针对开放性功能湖泊实施的

水生植被生态修复项目

阳澄湖水生植被修复试点项目

顺利通过验收

重建万亩“水下森林”

为阳澄湖再添一抹亮色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环境之一

日前,苏州市正式获得

“国际湿地城市”国家提名

“国际湿地城市”是一张

内容丰富、实在的优质“生态名片”

代表一个城市对湿地生态保护的

最高成就

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越来越多的“新老朋友”

选择到苏州“做客安居”

从憨态可掬的长江街溜子江豚

到酷爱“奇特造型”的黑脸琵鹭

生态向好

大自然自会给出最棒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