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癌症喜欢和心血管病“携手而来”?
江苏
江苏 > 财经 > 正文

为啥癌症喜欢和心血管病“携手而来”?

明明是癌症,却死于心血管病。临床上,癌症患者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6倍。两者为啥喜欢“携手而来”?为此,记者采访了江苏省肿瘤医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影像中心主任医师祝因苏。

心血管疾病是肿瘤患者们的“隐形杀手”

心血管疾病是潜伏在肿瘤背后的“隐形杀手”,数据显示,美国320万恶性肿瘤患者中,38%死于肿瘤,还有11.3%死于心血管疾病。那么,肿瘤与心血管疾病为何会“相伴而来”,二者又有怎样的联系呢?祝因苏认为,共同的风险因素和肿瘤治疗的副作用是肿瘤患者易患心血管疾病的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肿瘤与心血管病之间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比如高龄、肥胖等因素)和共同的致病机制,二者均与机体的代谢、免疫异常有关。其次,目前抗肿瘤的治疗方式,比如化疗、放疗和新兴的靶向免疫治疗,都会对心血管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导致肿瘤患者心律失常或心衰,也增加了冠状动脉疾病的患病风险。

肿瘤心脏病学成为肿瘤研究新领域

近年来,肿瘤患者的“心病”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的新“战场”,肿瘤心脏病学这一交叉领域也逐渐受到关注。肿瘤心脏病学旨在研究与肿瘤相关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机制、预防和干预,包括肿瘤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肿瘤心脏病患者通常会发生如胸痛、心悸、头晕、心律失常、呼吸困难、活动量下降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诱发心力衰竭、猝死,这时就需要及时检测、积极治疗。

肿瘤患者要重点关注心脏监测

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密不可分。随着治疗方式的不断发展,许多癌症患者能够长期存活,因此这类患者除了关注癌症治疗外,还需及时监测心脏状态。

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心电图等方法进行评估。此外,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肿瘤患者“心病”的有效手段,其中冠脉CT血管造影和心脏磁共振是两种常用的方法。冠脉CT血管造影主要用于排查冠状动脉病变,心脏磁共振则用于观察心肌是否出现病变。

1、冠脉CT血管造影

冠脉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伤性的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主要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狭窄程度,是检测冠心病的主流方法。其主要优势在于无创、费用相对较低、操作简便,不仅能显示冠状动脉管腔的狭窄程度,还能显示斑块的大小、形态,准确度可达90%以上。但对碘对比剂过敏、甲亢、严重肝肾功不全、严重心律失常(心律过快大于90次/分)、妊娠期的患者不宜进行冠脉CT血管造影检查。

2、心脏磁共振

心脏磁共振被称为心脏的“一站式检查”,可以通过一次检查完成对心脏结构与功能的评估,在心衰、缺血性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由于心脏磁共振具有无创、软组织对比度高、无电离辐射等优点,目前已成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也是评估心肌损伤的最佳无创手段。但体内装有心电起搏器或植入式心脏除颤器者、对比剂过敏或肾功能不全者、幽闭恐惧症者、不能长时间平躺或屏气不佳、心律不齐的患者不宜采用这种检查方法。

(通讯员 林宇航 常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