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的“南京印象”:投资兴业和创新发展的热土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的“南京印象”:投资兴业和创新发展的热土

自动播放

1996年,霍尼韦尔就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合资成立南京凯信航空附件有限公司,霍尼韦尔开启了一段与南京近30年的缘分。

作为一家《财富》全球500强的高科技企业,霍尼韦尔十分重视在宁业务投资,多年以来持续加码,其在南京江宁区的工厂有望成为霍尼韦尔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气体传感器和探测器生产基地。

5月28日,南京市市长陈之常会见了来访的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一行。

“一流营商环境、高效政务服务、良好产业生态”

“南京历史文化厚重、科教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坚实”在会谈中,陈之常先是介绍了南京的城市背景,同时也表达了当下南京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产业强市,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谈到霍尼韦尔的业务板块时,陈之常表示,这与南京产业发展战略十分契合,希望公司进一步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同时协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来宁开展互动交流,积极谋求更多合作机会。

今年1月1日,霍尼韦尔的业务组合调整正式生效,更新后的组织架构聚焦自动化、未来航空和能源转型三大发展趋势,包括四个业务集团,分别为智能工业科技集团、航空航天科技集团、智能建筑科技集团、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

其中,智能工业科技集团为霍尼韦尔目前在华体量最大的业务之一,为新能源汽车、储能、工业生产、半导体制造等行业提供自动化控制系统、自动识别设备及软件、全面的个人防护设备等。

而隶属于智能工业科技集团的南京工厂,就是霍尼韦尔在华最大的传感器生产制造基地。南京工厂生产的产品中包括传感器和气体探测器,除了供应中国,也供应全球市场。

余锋在会谈中,也表示南京拥有一流的营商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投资兴业和创新发展的热土,霍尼韦尔对南京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未来,霍尼韦尔将继续秉持“东方服务东方”的战略,由中国的业务部门带着中国的研发人员,根据中国客户需求来开发、制造和销售中国本地产品,最终达到更好服务中国市场的目的。

南京工厂每年生产3亿个传感器

2022年3月,余锋卸任霍尼韦尔全球智慧能源业务的领导职位,从美国回到中国,就任霍尼韦尔中国总裁。

履新之后,余锋将霍尼韦尔“东方服务东方”的理念再往前推了一步。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亚太市场的创新的业务,如果想要申请专利,需要层层汇报到美国总部。余锋向总部争取,中国市场开发的产品专利申请,交由亚太团队评审决定,以缩短决策流程,同时这些专利由霍尼韦尔中国的法人实体申请并持有。

在去年的一次采访中,余锋曾用南京工厂成功的案例,来例举霍尼韦尔在中国的创新成就,他表示在霍尼韦尔中国的业务体系中,很多的创新就来自市场一线、真实的需求。

比如,南京研究团队在2019年研发的新能源汽车电池传感器,在故障发生时可以提前几分钟报警。伴随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这一传感器的销售额也在短短几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功。

据霍尼韦尔南京工厂厂长陈勇介绍,该工厂每年能够生产3亿个传感器,折合每秒生产9.5个,工厂的本土化率已经能够达到70%以上,大多产品从设计到生产全流程均由中国本土团队负责。

余锋:南京“三个基础”可为发展蓄能

对于南京这座城市,余锋表示自己以不同的身份来过数十次,作为游客,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众多的美食、美景深深的吸引他,而作为参与活动的嘉宾、以及企业管理者的身份,南京大批的优质科创人才,以及政府各个部门的贴心服务,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提到了去年气体传感器和仪器生产线整体搬移工作,在南京市投促局和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下,公司相关批准证书顺利变更到南京,更好帮助工厂开拓业务。

他希望未来能带着更多的团队,来到南京发展业务,同时以南京为基地更好地服务全球的客商,为南京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低碳化。霍尼韦尔南京工厂自运营以来,就一直积极响应“双碳”目标,今年南京工厂成功入选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的2023年江苏省绿色工厂名单。

对此余锋表示,南京在产业绿色转型方面,拥有很优秀的政策基础、企业基础、也有丰富的应用场景的基础,利用好这三个基础,相信一定能发掘出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动能。同时,他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来到南京,将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解决方案落地南京,最后成为案例在全国甚至全球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