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通:扩优提质 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南通样板”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江苏南通:扩优提质 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南通样板”

南通素有“教育之乡”美誉,深厚的人文积淀和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使南通的基础教育质量一直保持着高位发展的良好态势。

长久以来,南通在教育工作上营造崇文重教、竞相发展的教育生态,树立立德树人、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形成遵循规律、讲求效率的教育方式,坚持求真务实、彰显实绩的教育评价,主要在提高办学条件、建设教师队伍、统筹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方面,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之基。

加大教育投入 推动教育发展

今年3月,“教育强国建设江苏在行动”首场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南通举行。发布会上透露,南通共有基础教育学校1175所,其中幼儿园590所、小学350所、初中177所、普通高中51所、特教学校7所,在校生81.45万,专任教师6.34万。

其中江苏省南通中学附属实验学校荣获2023年获评南通市基础教育“立学课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该校注重多元校本特色课程构建,充分挖掘科创中心丰富的课程资源,重点建设无人机、机器人、虚拟实验、人工智能等前沿课程。学校每周为学生开设多门社团课程,其中AI课程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抢课几乎是秒光。

根据校长蓝寿军介绍,学校办学的关键词是“开放”,课堂向社会各界开放,家长通过校园APP预约一下,随时可以来听课,检查课堂效果。此外,学校还通过开设校本课程、APP公示作业、打造开放食堂等举措,深化开放办学的理念。

除了不断提高中学办学水平,南通市还加大对学前教育发展投入。135米的游戏栈道环抱整个校园,200多平方米的教室是普通教室的1.5倍,模拟烹饪区、木工体验区、颜料创作区等空间次第展开,花园、山坡、小溪、树林、沙水池错落有致地分布各处,孩子们沉浸其中玩耍嬉戏……空间大、功能全、设施新是走进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新城幼儿园的第一印象。

该园自设计建造到师资培养、课程规划,均从“儿童本位”出发,立足“灵性教育”园本文化,朝向“优质均衡”的教育理念逐梦而行。

近年来,南通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一般公共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和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加,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教育支出有191.1亿元,增长了1.5%,连续11年把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十四五”以来净增学校55所,新增学位7.47万个。

加强培训引导 建设教师队伍

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高质量教育的根本力量。南通市严格落实教职工编制达标工作要求、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推进教师有序交流轮岗,持续扩大优秀骨干教师总量。

2023年暑期,为进一步促进教师团队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南通大学附属中学于8月29-30日开展暑期教师校本培训。通过专题讲座、报告等形式,引领老师们提升自己专业成长的厚度,激发了全体教师对新教育的重新思考。

2024年1月27日至28日,南通市“1115工程”培养对象第十八次集中研修在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举办。会上获悉,三年以来,培养对象中产生苏教名家17人、特级教师15人,31人获评正高职称。该工程聚焦南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引领助力乡村及薄弱学校教师成长。创新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名师送培”活动,262名一线名优教师走进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完成示范课272节,开设微讲座261场,讲座45场,带动一线教师共同成长。

接下来,全体培养对象将进一步践行教育家精神,在专业发展之路上迈得更高、走得更远,努力为南通教育持续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改革育人方式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4年5月,南通市发布《2024年南通市中等学校考试招生工作意见》,推进全市中等学校招生制度改革,切实做好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不断完善基于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

走进如东县景安初级中学,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课堂模式已是常态。早在2008年,景安初中就着手推进课堂改革。“我们的生源以周围农村的留守儿童为主,学校希望通过改变‘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的个性、友善互助的情怀。”景安初中校长说。

随着课改的推进,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原先在课堂上沉默寡言的“潜能生”被小组合作学习唤醒,积极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并通过课堂展示找到自信。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实质就是促进城乡义务教育的一体化、公平化,而均衡教育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生源。生源平等,各个学校才会想办法在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从而形成良性竞争。

如今,南通的各个县中无论师资还是生源都毫不逊色于城里的学校,城市回流生占比不断提高。景安初中的变化,正是南通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缩影。接下来,通过扩大教育投入、深化队伍建设、聚焦改革创新,南通市将不断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南通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