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上海,“黄海明珠”江苏如东拿出了什么“杀手锏”?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对接上海,“黄海明珠”江苏如东拿出了什么“杀手锏”?

江苏如东,积极对接和融入上海发展。

6月14日,如东(上海)人才科技对接恳谈会暨“飞地杯·新如东人”创新创业大赛在上海举行,推动更多优质人才科创项目落地转化。

现场,如东发起“如才回如”倡议,启动“如驿”(上海)高新技术创业投资联盟以及领军人才团队创新创业重点资助项目,6个项目现场签约,同济大学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如东)协同创新研究院正式揭牌。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如东地处黄海之滨,是南通下辖县,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靠海靠上海。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从如东县获悉,近年来,该县在“人才引进、载体建设、校地合作、产业协作”等方面将上海作为首要选择和优先方向,开展“如东(上海)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海高校成果发布会”“接轨上海人才科技峰会”等系列专题活动,合作建设了“上海电机学院工业设计中心”“如东·上海大零号湾离岸孵化器”“上海如东创新中心”等一批载体平台,促进资源要素向如东集聚。

截至目前,如东已在上海建设如东张江国际医学园区投孵平台、如东上海康桥先进制造园投孵平台等5个“飞地孵化”平台,场地面积近10000平米,在孵企业数58家,累计导入优质人才科创项目12个。

对接融入上海发展,如东有哪些优势?

如东县委常委、如东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蔡东表示,如东地处“一带一路”倡议布局的重点区域、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江苏沿海开发的前沿阵地,上海“1+8”大都市圈叠加覆盖区,拥有广阔发展空间。

如东陆路距上海120公里,海路距上海130海里,现有3座跨江大桥、未来共有八条跨江通道与上海同城脉动。距离如东县城区20分钟车程的南通新机场,以及如通苏湖城际铁路和通苏嘉甬如东延伸段两条高铁路线即将开建。

据蔡东介绍,目前如东正重点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3+4+2”现代产业体系。“3”是

指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即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装备产业。比如新能源,如东是江苏新能源第一县、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已经建成投运风电场项目32个,并网规模56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占全省四分之一。

还有新材料产业,目前如东有销售超亿元新材料企业60余家,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90%。

新装备产业方面,如东以智能通讯及电网装备产业为基础,打造以5G产业为核心、与人工智能高度融合的整体产业链。

另外,“4”指发展四个特色产业,即新型植保、安全防护、LNG以及食品产业,走专精化道路;“2”指发展生命健康和半导体两个新兴产业,构建产业增长引擎。

2023年,如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81亿元,同比增长 6.5%,增速位列南通市第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位列全国第30位。

如东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忠,现场邀请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把发展坐标锚定在如东,在如东开出丰艳的“产业花朵”,结出丰硕的“发展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先祥代表如东籍在外人才讲话并表示,作为如东籍在外人士,深切体会到如东县委、县政府对沪如协同创新工作的重视,感受到如东对人才的珍视、爱惜和投入,呼吁广大如东籍在外人才心系桑梓、情牵故乡,与家乡双向奔赴、共同发展。

上海电力大学副校长符杨表示,上海与如东在人才与科技领域蕴含着广阔合作空间与无限潜力,双方应当携手并进,共同探索在新能源、智能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推动人才与科技的双向流动与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