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涟水:“工业强县”引领崛起之路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淮安涟水:“工业强县”引领崛起之路

2月28日,淮安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在涟水县开工,该县迎来史上第四个百亿级项目;5月10日,该县引进的首个百亿级项目——巨石高性能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全面点火……重特大项目渐次落地开花,为涟水火热的高质量发展态势增添了新的注脚——就在阿特斯项目开工前不久,稷夏智库发布2023年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榜单,涟水首次上榜,位列第92。

淮安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开工

淮安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开工

当地干部群众没想到,全国县域综合竞争力榜单上,涟水从2020年的第170名,逐年攀升至第132名、第108名、第92名,以三年进位78名的速度跻身“百强”;当地干部群众更没想到,涟水仿佛在一瞬间换了模样,好项目、大项目持续涌入,发展热度不断升腾……

短短几年间,涟水这片土地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百亿项目托举县域实力

涟水因涟河得名,境内地势平坦、水网密布,是传统农区。20世纪下半叶,涟水也发展过国营和集体工业,但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刷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唯有一瓶今世缘酒延续至今。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涟水通过招商引资兴办了一些工业,但基本逃不脱“小、散、弱”的魔咒。一个确凿的证据是,直到202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只有269.5亿元,应税开票销售额则刚过200亿元。

对一个户籍人口近110万的大县来说,这家底实在单薄;更何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再不求变,连这点家底也难保住。想到这些,涟水县委一班人坐不住了:必须把工业强县作为“头版头条”,而且要主攻新兴产业项目、重特大项目!

从农业大县迈向工业强县,涟水可打的牌很少,除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之外,拿得出手的只有交通。县域有高速公路、高铁、机场、航道,这在交通发达的江苏并不出挑,但毕竟是个优势。“特别是盐河航道通江达海,货物可以大进大出。”涟水县委书记洪然说,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大宗运输需求的交叉点上,涟水选择新能源、新材料作为工业强县的主攻方向。

事实证明选择是对的。2022年7月,涟水成功招引首个百亿级的巨石项目;3个月后,总投资超百亿的捷泰新能源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签约;今年1月,淮安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签约。加上今世缘酒业总投资超百亿的技改项目,短时间内集聚4个百亿项目,极大地提升了涟水实力。

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场景

淮安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场景

“它们都是‘头部中的头部’,行业地位高,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涟水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溧翔对百亿项目的新质生产力属性如数家珍:巨石项目是全球首个玻纤零碳智能制造基地,捷泰项目是全球单体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N型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

与此同时,一批亿元级、十亿元级项目也纷纷落户,涟水实现平均每3天就有1个项目签约、每5天就有1个项目开工、每7天就有1个项目竣工,“百亿领航、十亿带动、亿元支撑”的项目矩阵越发坚实而壮观。3月30日,浙江省江苏商会百名企业家赴涟水考察,商会监事长、温州市江苏商会会长徐立新难掩激动:“涟水的创新让我们震撼,家乡的发展让我们自豪。”

数据显示,2023年,涟水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应税开票分别突破600亿元、500亿元、400亿元,较2020年均实现翻番。“未来几年,随着新引进的项目陆续投产达效,涟水工业经济还将继续保持较高增幅。”张溧翔胸有成竹地表示。

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在短时间内纷纷落户涟水,让一些人百思不解:涟水到底有什么魔力?

决定投资涟水之前,巨石集团董事长张毓强也很困惑:在巨石新项目的追求者中,涟水得到消息迟,优势也不出众,但董事会成员却都铁了心要在涟水投资。“对企业陆续提出的16个方面需求,涟水全部在48小时内精准答复,并盖章确认。”巨石项目服务专班负责人樊江玲介绍,巨石集团打造零碳工厂的诉求无先例可循,但涟水迎难而上,多次到省里争取,一个月内就拿到了“路条”,而此时企业还没作出投资决定。桩桩件件,让张毓强深受感动,他的困惑也由此解开:涟水“人好”!

中国文化中,“人好”是一个极高的评价。涟水“人好”,浓缩了诚意、信誉、热情、专业、效率等丰富的营商环境变量,而这一切又与矢志不渝的改革创新有关。

记者在涟水经济开发区的展板上看到,核心区和空港产业园、食品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一区三园”布局清晰,已储备的连片工业用地一一标注,随时可承载用地500亩乃至千亩以上的重特大项目。以“地等项目”为前提,涟水通过假设项目落户,演绎项目流程,提前查找、打通各种堵点。洪然说:“‘假设法’也有风险,项目来不了,工作就白做,可项目一旦落地,推进就会很快。”

推进有多快?涟水明确提出“新签约项目3个月内实质性开工”刚性要求。事实却是“涟水速度”不断刷新:嘉立创电子科技项目从签约到开工用了60天,捷泰项目实现21天签约、51天开工,阿特斯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30天……

“‘快’是涟水营商环境的鲜明特色。”该县行政审批局副局长张佩佩告诉记者,项目签约后,涟水分拿地、审批、施工、投产4个阶段,第一时间为项目定制正负面责任清单,启动帮办、代办服务。“正面清单列出45个事项、65个节点,15个保障部门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目了然;负面清单列出21个问题,招引单位、投资主体、保障部门的责任也清清楚楚。”张佩佩说,在全面总结项目服务经验基础上,涟水已初步打响“涟快办”营商环境品牌。

“五证联发”“零跑腿”

“五证联发”“零跑腿”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等“五证联发”,本是淮安市营商环境建设中的一个创新,但涟水并不满足于照章落实,而是通过叠加“零跑腿”代办服务等创新举措,形成更具竞争力的“涟水版本”。近日,众力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二期项目通过全程代办实现“五证联发”。当代办员拿着“五证”登门时,众力董事长贾飞对涟水营商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企业人员不到场,办理全程不见面,‘零跑腿’名副其实!”

项目推进的“涟水速度”背后,是改革创新精神的充分张扬,以及项目建设与营商环境之间持续不断的正向反馈。事实上,这也是淮安市近年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淮安市以“攀高比强、跨越赶超”为追求,主攻重特大项目,在较短时间内接连招引了12个百亿项目,涟水则是其中的佼佼者。“涟水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项目,项目建设的关键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则是涟水营商环境最强劲的内生动力。”谈及主攻工业项目的经验,涟水县县长朱永兴作如是解释。

实干为要锻造发展主力

在谋划县域高质量发展时,涟水县委县政府深刻地认识到,事业发展关键在人,要想实现快速崛起,就必须锻造一支崇尚实干、善于实干的党员干部队伍。

清醒的认知之下,是“领导带头作表率、工作落实在一线、勇挑大梁当先锋”的果决行动。县委书记、县长既当“一号招商员”,又当“一号办事员”,带头奋战在项目招引和建设一线。6名县领导兼任6个专业招商局局长,每个局牵头负责一个产业方向的招商工作。周六是雷打不动的“固定项目日”,县领导牵头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会办交办。“这周六交办,下周六就要通报问题办理情况。”涟水县营商环境优化服务中心主任丁杰说,“固定项目日”机制已累计解决68个项目遇到的121个问题。

既要领导带头干,又要盘活机制一起干。2022年10月,为了推动捷泰项目尽快投产达效,涟水县发改委副主任李华在缺少投资协议、项目简介等必要件情况下同意容缺审批,使企业及时取得项目备案批文。根据涟水县纪委监委的调查,李华同意容缺审批完全出于加快项目进度的考虑,且事后又及时指导捷泰项目补全相关审批材料,决定依据《淮安市进一步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对李华的行为予以容错。“仅2023年,全县就对10起12名党员干部容错免责,为19名党员干部进行了澄清正名。”涟水县纪委监委党风室主任朱伟介绍。

实干,既需要激励、背书的机制,又需要加压、倒逼的机制。涟水经济开发区在淮安率先完成“去行政化”改革,分赛道、分产业、分区域成立13个招商分局,形成“薪酬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今年以来,因招商实绩突出,2名同志得到了职级晋升,1名同志调任为副科职干部,同时从全县遴选了1名副科职干部;与此同时,5名招商分局长因2023年招商实绩为零被降级降薪,其中4名分局长因今年一季度完成了签约任务,于当月即刻恢复原身份待遇。在涟水经济开发区,正向激励月度兑现、反向约束季度惩戒,已经成为项目攻坚突破的重要动力。

国有基层文艺院团改革广受赞誉

国有基层文艺院团改革广受赞誉

党员干部的实干担当之风,激活了涟水高质量发展“一池春水”:2021年、2023年获评江苏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县;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获得江苏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综合排名第一等次;三年来,共有13项工作获得江苏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数量为淮安市最多;国有基层文艺院团改革“涟水现象”享誉全国……党员干部人心思干的局面生动而真切,涟水快速崛起的奥秘也由此可见一斑。

践行初心汇聚崛起合力

一子落,满盘活。随着好项目、大项目不断落户,不仅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越来越多的涟水百姓也选择回乡发展,在家乡的土地上创造美好生活。

谷兆圣家住涟水城东,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常州、南京等地工作,虽然收入不错,但总有漂泊之感。去年春节回乡,他偶然看到捷泰项目在招聘污水处理技术员,扣除“五险一金”后,月收入有8000多元。“待遇和苏南差不多,还能照顾父母,陪伴孩子,吃上可口的饭菜,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聊起自己回乡后的生活,谷兆圣感慨万分。

“仅捷泰项目就吸引陈师、保滩、涟城等周边镇街近千名外出人员返乡就业。”涟水县就业管理中心的调研情况显示,近年来,涟水回乡就业的人数呈上升趋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包括项目引进、创业氛围、职业培训、政策扶持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社会认同”。报告称,随着经济快速崛起,涟水人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不断增强,许多受访者表示,回到家乡就业创业是一种自豪。

将经济发展成果转化为切实可感的民生幸福,正是涟水推动县域快速崛起的初心所在。务工人员回流如此,建设教育强县亦如此——涟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两个“强县”目标,一个是工业强县,另一个就是教育强县。

涟水有着悠久的崇文重教传统。“讨饭也要上学校”这句口头禅,表达了涟水人对教育改变命运的执着一念。然而,与许多县份一样,涟水近些年也面临优秀教师外流、农村生源减少以及教育质量下滑等问题。在这一背景下,提出建设教育强县切中群众痛点。

随着经济强起来,教育投入也更有底气。“原先全县普通中小学教师的二次绩效仅有4000元,我们打报告申请调到8000元,没想到,县里直接调到12000元。”涟水县教体局局长汤胜国感慨,“干教育这么多年,从没打过这样的‘富裕仗’。”涟水中学虽是当地高中的“排头兵”,但这些年同样面临优秀教师流失问题。“待遇提高后,教师更愿意留下来,教学质量也逐年提高,学校高考本科达线率年年攀升。”学校负责人胡恒进告诉记者。

“涟校连家”工程破解乡村教育困境

“涟校连家”工程破解乡村教育困境

面对农村学校生源流失、规模缩小、教学质量下滑等共性问题,涟水创新路径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21年起,涟水实施“涟校连家”民生项目,选择基础较好的时码学校打造全省首家公办寄宿制小学,后又投资1.85亿元在高沟镇兴建红日小学,近800名留守困境儿童享受寄宿服务,其中5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长期全托。以涟水经验为基础,淮安市将“为留守困境儿童提供寄宿制服务”列为2024年度政府民生实事项目。2023年2月,涟水县城的郑梁梅中学与梁岔镇的涟西中学启动集团化办学试点,实行学校管理、资源共享、课题研究、课程设计、作业设计、考核评价“六统一”。这意味着涟西中学事实上成为郑梁梅学校的一个校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与城区学校同等的教学资源。据汤胜国介绍,近年来,涟水还实施了“涟尚名师”“涟心有光”“涟享学”等一系列改革,优秀教师流失情况逐年好转,在县外就读的孩子也开始回流涟水。而在涟水县发改委副主任贾智为看来,“从务工人员回乡到学生回流,蕴藏着涟水快速崛起的又一密码,那就是人民群众的合力支持。”

“跻身‘百强’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在洪然看来,不管怎样,为涟水百姓创造美好生活的初心绝对不能变,走新型工业化之路这个方向绝对不能变。

来源:淮安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