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个月江苏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9923.2亿元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前5个月江苏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9923.2亿元

绿色,是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守的底色。从“小而美”到“大家伙”,各式各样的江苏产品加速出海、共绘绿色“底色”,助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

6月17日,经南京海关所属无锡海关属地检验后,无锡兴达泡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一批153吨可发性聚苯乙烯树脂发往阿联酋。“我们的产品主要应用于建筑保温隔热材料和高速公路、铁路基垫料等行业。”该公司关务负责人鲍益萍介绍,“阿联酋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重要目的地,绿色基建正成为中国对外工程承包领域的新增长点,也带动了保温隔热材料出口。”

绿色基建快速升温的同时,绿色能源合作也加速推进中。6月14日,在江阴综保区内,远景能源有限公司江阴叶片工厂生产的36支风电叶片即将通过海运渠道发往沙特阿拉伯。“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绿色能源合作不断深入,带动风电设备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公司在手出口订单已经排到明年6月份,但也给资金周转、存储运输带来不小压力。”该公司江阴叶片工厂负责人黄伟说。

为解决企业困难,南京海关所属江阴海关支持企业将生产好的风电叶片出口至江阴综保区,待成批订单完成后再利用综保区毗邻港口的区位优势海运发货。据统计,今年1—5月已有超13亿元的风电设备在江阴海关监管下顺利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

此外,为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上风电绿色能源项目建设,“江苏造”新船装新货开航奔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6月13日,由江苏汇赢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建造的自航式起重船,装载着海上风电施工用稳桩平台等配套设备,从启东吕四港通洋码头顺利启航远赴新加坡。据了解,该船能适应15兆瓦以上风电机组的桩基础施工及大型海上构件安装。由于稳桩平台超重、超大,难以经陆路运输在常规开放码头装船发运,南京海关所属启东海关将海关监管前移,对大型设备平台装船开展“事前监管”,同时运用“提前申报”、无人机智慧巡航监管等通关便利措施,打通了“大块头”出口的堵点。据统计,今年1—5月,启东海关累计监管出口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海工船舶23.11亿元。

据南京海关统计,今年前5个月,江苏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9923.2亿元,同比增长14.2%,拉动全省进出口增速6.1个百分点,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2个百分点至44.7%。大道不孤,众行致远。下一步,南京海关将持续聚焦企业诉求,找准帮扶着力点,为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贡献海关力量。

来源:南京海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