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圈!传统文化在云龙校园成“顶流”
江苏
江苏 > 徐州 > 正文

出圈!传统文化在云龙校园成“顶流”

近年来,云龙区在教育实践中,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让学生们沉浸其中,领悟“传统之美”,因地制宜绿化空间、美化空间、文化空间,打造了一张张独具传统文化特色的教育名片。

让我们在校园中开启

一场传统文化之旅

本期走进潇湘路小学

作为徐州市民族音乐进校园活动的“领头羊”,潇湘路学校始终坚持“执得手中笛,吹取心上音,沉醉不知归路。”让陶笛的悠扬笛声在潇湘校园落地、生根、发芽。

“启+”课程

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组织骨干教师研讨、打磨,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潇湘路学校为了学生们能够更深刻系统地学习传统文化,开展以陶笛为代表的“启+”课程。

“启健、启礼、启慧、启智、启美、启行”六种系列课程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让学生们真正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懂、学得来”的传统文化。

让传统文化在校园

全方位融入

除了悠扬的民乐声在校区上空久久飘荡,还有充满历史故事的团扇、惟妙惟肖的剪纸、古色质朴的香包在校园随处可见。让传统文化之花悄然绽放,不仅装点了学校,净化了心灵,陶冶了情操,还激发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风筝,最早起源春秋战国,不仅历史悠久还牵动着诗人的情愫,是争相吟咏的题材。

为了学生们切身感受到诗词里的风筝,潇湘路学校举办了风筝节,从制作到绘画,学生们感受着古人智慧的结晶,看着校园里展现孩子们天马行空想象力的五彩斑斓风筝,仿佛让他们带着自己描绘的缤纷童心世界和文人骚客来了一场“跨时空”交谈。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加强国粹通识普及教育,一场“戏曲进校园”活动走进了潇湘路小学校园,为潇湘路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视听盛宴。

柳琴戏是一种起源于徐州的地方戏曲,由弦子和扬琴伴奏,属于小调类戏剧,也称“小曲”或“柳琴小调”。柳琴戏因其曲调优美,演唱时在下句腔尾音翻高七度或有帮和,腔调迷人,所以也叫“拉魂腔”。它的主要声腔为高腔、二六板等。

伴随着声声乐曲,优美的身段,婉转的唱腔,惟妙惟肖的动作表情,色彩鲜明的妆容服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领略国粹艺术的魅力,艺术家们相继将戏曲表演的艺术手段依次展出,搭配主持人精心讲解的戏曲知识,展示了戏曲类别中不同的服装,不同的行当,激发同学们对戏曲这一瑰宝的热情与兴趣。

“为了解中华文明,传承中华文化,潇湘路学校结合传统节日将传统文化搬进学校,让学生们了解传统技艺和习俗。”潇湘路学校校长王莉介绍道,学生们不仅被美味的传统美食所折服,还能亲自体验传统习俗在指尖上触摸的温度。

五(1)班的闫惟朴同学更是说道:“我们要为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感到骄傲自豪,也要为传承传统技艺、弘扬中华文化做出我们小小的贡献。”

少年强则国强,中华少年风华正茂,肩负着传承中国历史、弘扬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潇湘路学校的学生们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坚持做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肩负新时代少年的责任。

近年来,云龙教育通过各种途径着力打造传统文化地方课程,将传统文化的教育要求放入课程体系,把传统文化的分类模块加入教材内容,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教学,把学生的学习效果纳入评估体系,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现中华文化之美,将文化自信根植于心。云龙教育将继续探索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新模式,开展多形式、多阵地的教育活动,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来源:云龙教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