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记|信长星对江苏“关键少数”的新要求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苏记|信长星对江苏“关键少数”的新要求

时隔近半年,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再次部署党纪工作。

6月25日,江苏省警示教育会召开,会上省委书记信长星针对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连提4个“要时刻警醒自己”,并强调要真正把“看在眼里的教训”变成“刻在心底的警醒”。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公开报道显示,这场教育会,从省级一直开到了各县(市、区),这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之于江苏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近段时间,全国多地都在密集部署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包括江苏此次召开的全省警示教育会,同样也是“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部署要求和省委工作安排”

2023年12月,中央发布第三次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次年4月,为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其中提到: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而警示教育,正是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受警醒、明底线、知敬畏。”

诚然,所有的事业,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想要搞活一个区域的发展,首先要搞活的就是“关键少数”。

尤其是对于江苏这样承担着“挑大梁”重任的省份而言,不论是从为全国经济发展大局多作贡献的角度出发,还是出于向“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持续进击的目标导向,做好“人”的文章,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

今年1月,江苏就曾召开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会上信长星围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连提三个“必须”:必须是党和人民需要的政绩;必须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政绩;必须是实现党和人民利益的政绩。

同时,他还进一步专门强调切不可做给组织抹黑、让群众戳脊梁骨、让家人抬不起头、自己也追悔莫及的蠢事。

如果说年初的全省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是为江苏全年党纪工作定调,那么时隔5个月后再次召开的这场全省警示教育会,不仅可以视作对于年初党纪学习教育工作相关部署的“回头看”,也是在年中这样一个关键节点,对全省“关键少数”的再一次鞭策与鼓劲。

会上,信长星围绕纪律建设,接连四次提到“要时刻警醒自己”:

要时刻警醒自己,德不配位则危,必须勤修为政之德,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要时刻警醒自己,人无规矩则废,必须紧绷纪律之弦,始终做到遵规守纪、知行知止。

要时刻警醒自己,徇私枉法则毁,必须常思贪欲之害,始终做到依法履职、廉洁用权。

要时刻警醒自己,有责不担则乱,必须恪尽担当之责,始终做到敢抓敢管、严抓严管。

逐一来看。

“德不配位则危”意指“关键少数”要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既要对党忠诚,也要不负人民。

当前,各种诱惑、陷阱、考验层出不穷,如果领导干部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仅自己会出问题,还会直接影响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态。

而政治生态作为一个地区党风政风社风的综合反映,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眼下,江苏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只有从源头上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管理和约束,才能为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针对“人无规矩则废”,信长星专门谈到三种需要严防的心理:“手电筒照人”的特权心理、“小节无碍”的麻痹心理、“不为人知”的侥幸心理

这三种被当做典型的反面心理,其实也点出了遵规守纪的重要性。当然,遵规守纪并不意味着循规蹈矩。

此前,“浙江宣传”就曾撰文指出:遵规守纪绝不是让大家捆住手脚、畏首畏尾,更不能成为懈怠、消极甚至躺平的“挡箭牌”,而是要激励党员干部在纪律和规矩的框架内,更好地履职尽责、担当作为。

一直以来,江苏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诞生过“苏南经验”等一系列改革经验。眼下,面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命题,江苏想要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中继续走在前面,需要“关键少数”带头,而遵规守纪正是提升“关键少数”专业素养的必然要求。

“徇私枉法则毁”的指向更为明晰,就是要秉持着廉洁的工作作风,即要始终做到依法履职、廉洁用权。

这里想要列举一组数据:截至2023年年底,江苏全省经营主体总数超1452万户,成为全国首个在册个体工商户总量破千万的省份。与这一成绩相呼应的是,江苏已连续五年位列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

江苏之所以能够赢得市场主体的“芳心”,显然离不开亲清的政商关系打造。

最后再来说说“有责不担则乱”。从字面上看,就是要求“关键少数”能够主动担当作为。

事实上,当一个区域的发展目标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他们的理念、水平和状态决定着区域未来发展走向,也决定了目标实现与否。

眼下,为进一步激活干部队伍“一池春水”,江苏也通过制度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去年6月,江苏出台《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实施细则》,其中就明确了23种“下”的情形,树立起鲜明的用人导向。

归根结底来说,信长星连着四次提到“要时刻警醒自己”,显然不是喊喊口号而已,更为关键的,还是要真正推动问题的解决,进而从更深层次激活“关键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