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钢沈文荣病逝:苏商典范 炼人如钢
江苏
江苏 > 苏州市 > 正文

沙钢沈文荣病逝:苏商典范 炼人如钢

6月30日,沙钢集团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沙钢集团董事局主席沈文荣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30日2时10分逝世,享年78岁。

在中国民营钢铁业的浩瀚星空中,沈文荣这个名字无疑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星。他的一生,是奋斗与奉献的代名词,更是创新与突破的见证,同时也以一生经历与成就诠释了苏州“三大法宝”之一的张家港精神。

四十多年来,沈文荣带领沙钢从当年一个乡镇企业的小轧钢车间起家,凭着敏锐的市场意识迅速发展壮大,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时代大潮中一往无前,以宏阔的全球视野抢抓世界钢铁重大机遇,历经铁与火的淬炼,成长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他本人也被列入改革开放40年百名杰出民营企业家榜单。

沙钢的发展传奇,就是中国钢铁工业破茧化蝶的生动注脚。沈文荣的奋斗故事,堪称中国民营企业家产业报国的精彩缩影。

图片来源:公众号“沙钢集团”

图片来源:公众号“沙钢集团”

“钢铁沙皇”的钢铁人生

沈文荣,1946 年生于苏南张家港市沙洲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贫寒的家境、父亲的早逝,他只能与母亲及兄弟姐妹相依为命。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沈文荣在初中便辍学回家务农,但这并未磨灭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成年后,他被提拔为县里的书记员,成为一名基层公务人员,工作期间坚持自学读完了高中课程,后被介绍到公社的轧花厂工作,并逐渐做到车间主任。

20 世纪70年代,沈文荣所在的轧花厂决定建立一个钢铁厂。1974年,他自告奋勇揽下这个任务,带着厂里给的20万经费开始了创业之路。然而,经费在盖完厂房、买完设备后所剩无几,他只能购买边角料废钢重新冶炼。同时,销路单一也限制了钢厂的发展,其产品基本只能卖给轧花厂。

这样窘迫的日子持续了五年,直到改革开放带来了转机。1979 年,市场对钢产品的需求旺盛起来。沈文荣敏锐地觉察到商机,他在寻找生意的过程中,注意到当时房地产建设中钢制门窗框架的市场空缺。因为大厂没有相关生产线,而该市场需求分散但总量大。于是,他果断引进相应生产线,亲自与建筑商洽谈,成功拿下订单,成为上海和江苏一带唯一能提供门窗框架钢的工厂,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1983 年,轧钢厂脱离轧棉厂自立门户,改名为沙洲县轧钢厂,38岁的沈文荣担任厂长。此后,他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扩大规模加速生产。1988年,沈文荣使用沙钢账上1亿多资金购买英国一条75吨超高功率电炉钢生产线。以这样的资金规模购买生产设备,这在当时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但很快就迎来了1992年基建热潮,投资收益颇丰。尝到高投资高收益甜头的沙钢,于1993年继续投入13亿,兴建超国际水平的亚洲第一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炼钢生产线,产能升至百万吨,沙钢开始成为国内钢厂大厂。1996年,沈文荣将轧钢厂注册品牌,正式命名为江苏沙钢集团,他任总经理。

1998年,沈文荣力排众议,坚持引进美国最先进的冷轧不锈钢技术,并斥20亿元巨资升级流水线,这使沙钢集团的资产扩充到1700元,年营收突破200亿元。同年国企改制,沈文荣持有29.98%的股份和对沙钢的绝对控制权。

2002年,被誉为世界最大搬迁工程的德国蒂森克虏伯凤凰钢厂拆解启动

2002年,被誉为世界最大搬迁工程的德国蒂森克虏伯凤凰钢厂拆解启动

进入21世纪,沈文荣继续引领沙钢大步向前。2001 年,他出资16亿元并购霍施钢铁,控制了上游钢坯原材料环节,致力于打造上下游一体化的钢铁王国。2003年,沙钢开启了中国钢铁史上首次从国外整体购买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体的壮举:斥资150亿元买下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在多特蒙德市的著名钢铁企业,又用一年时间将其搬迁改造到二万公里外的长江之滨,被称为人类史上从未有过的“世纪大搬迁”。

随后几年,沙钢的并购重组举措不断。2006年收购江苏淮钢集团80%的股权,2007年跨省并入河南安阳永兴钢铁,2008年收购常州鑫瑞特钢51%股份,2010年控股无锡锡兴钢铁。至此,沙钢整体产能达到3500万吨,产品线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有效拓展,巩固了行业优势地位。2011年4月8日,“沙钢股份”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

在沈文荣的领导下,沙钢集团从初创小钢厂起步,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钢铁企业,并在世界500强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苏商、卓越乡镇企业以及“苏南模式”的杰出代表。由于沙钢企业品牌中带有一个“沙”字,因此沈文荣本人常常被戏称为“钢铁沙皇”。他的成功源自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坚定的信念以及不断创新和进取的精神。他的创业故事不仅是个人的传奇,也为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2009年12月,荣膺CCTV2009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2009年12月,荣膺CCTV2009中国年度经济人物

“张家港精神”的深刻诠释者

沙钢的发展历程,于张家港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是高度重合的。彼此于微时,皆是毫不起眼的“边角料”、小角色。然而一路走来,勇毅进取,拼命奔跑,城市成长为中国百强县前三强,企业则成长为《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之一。如果探寻彼此奋斗历程中的共同的东西,那就只能是——张家港精神

“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

沈文荣,作为沙钢企业的创始人、引领者及精神符号,他是张家港精神的深刻诠释者,或者说他是张家港精神的奋斗者原型之一。

沙钢发展早期沈文荣每天早上5点起床,先要到车间去转一圈。在6点30分职工开始陆续进入工厂时,他坐在工厂大门口的石凳上迎候员工,并当面给车间的班组长布置工作。每天早上7点钟高层领导的例会,他会准时到场。就这样他每天都工作至少10个小时,而且不觉得累,摆弄钢铁是他最大的兴趣。

他倡导的“艰苦奋斗、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沙钢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艰苦奋斗”这四个字,他首先做到。他也一直以朴素著称,沙钢的办公楼简陋普通。他自己常年是一身和名牌无缘的普通衣着,食堂里粗茶淡饭几分钟就能吃饱,同时,多年来都一直住在厂区70平方米的宿舍房中,其标准与普通职工的宿舍绝无二致。沈文荣说:“我们都是艰苦时代过来的,我们不追求办公桌的宽大、办公楼的宏伟,只要不影响工作就可以了。”

2009年7月,沙钢首次入围世界500强时接受各级媒体联合采访

2009年7月,沙钢首次入围世界500强时接受各级媒体联合采访

他还说过一句“金句”:炼钢先炼人。

比较沙钢的企业文化与张家港精神的内容,你会发现它们有着完全一致的精神内核,这是一种勇毅、激越、不畏困难的斗争精神,更是一种干事创业、志在必得的精气神。

沈文荣自己对张家港精神同样感同身受。“张家港精神的提出,不仅在20世纪90年代初对张家港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直到现在还深深扎根在张家港人民心中。”沈文荣认为,张家港精神与沙钢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沙钢精神早在建厂十周年的时候就提出了,张家港精神是在全市农村与城市、工厂与企业实践的基础上归纳浓缩出来的,代表了整个张家港那段时期 “求发展、思发展、想发展”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沈文荣说,沙钢是张家港精神的成功实践者,张家港精神中提出的“负重奋进”在沙钢两次重大跨越即两次从国外引进设备得到了很好诠释。沙钢人自加压力、负重奋进,不断地和同行作比较,不断确定新目标,学习榜样、不断超越,这也是践行张家港精神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长江浩荡,斯人已远。沙钢今天的发展成就,是可以告慰沈文荣先生的。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沙钢联合东南大学实施的“严酷服役条件下结构混凝土长寿命设计与多维性能提升关键技术”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沙钢最新获得的又一项国家级荣誉,同时,这也是沙钢坚持创新、坚持打造自己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重大成果。沈文荣曾说过,“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不可能建成世界一流企业。民营企业家必须有大责任、大担当,让中国的钢铁企业在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沈文荣的离去,很容易让我们想到不久前逝世的浙商代表性企业家宗庆后先生。两位改革开放初代创业者的身上,浓缩了老一辈创业家所特有的意志品质、拼搏精神和卓越远见,就连节俭,都是非常相似。真正的企业家,赚钱绝非他创业奋斗的第一目的,而是为了践行伟大的梦想。什么样的梦想可称伟大?为国为民、改变世界。但这样的梦想,不仅需要想象力,更需要勇气和付出。

沈文荣,注定会被世人长久缅怀和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