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丹阳何以成为“中国眼镜之都”?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站内

江苏丹阳何以成为“中国眼镜之都”?

日前,江苏省工信厅公布2024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拟认定名单,镇江丹阳眼镜及视光学产业集群成功入围,成为今年镇江唯一入围的特色产业集群。

一副眼镜成就大产业

在江苏镇江丹阳,提及眼镜产业,很多当地人如数家珍:本地拥有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5万多名从业者,镜片年产量为4亿多副,占全国镜片生产总量的75%、全球总量的50%,被誉为“中国眼镜之都”。

丹阳眼镜产业数十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蜕变。从上世纪60年代一批丹阳籍学徒从上海、苏州国营眼镜厂返乡建立社队企业、尝试进行眼镜制作起,到如今,眼镜产业已成长为丹阳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丹阳有1600多家眼镜相关企业、5万多名从业者,成为世界最大的眼镜镜片生产基地,镜片年产量4亿多副,占全国总量3/4、全球总量一半。全世界每两个戴眼镜的人中,就有一人使用了丹阳产镜片。

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丹阳企业积极向国外学习生产技术,从技术创新到理念创新,从组建研发团队到成为“眼健康终端成长服务商”,从研发生产树脂镜片到功能性镜片;丹阳当地从制定《眼镜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到出台《眼镜产业扶持政策实施细则》,从打造中国丹阳眼镜城到眼镜小镇,从国内首家眼镜博物馆到眼镜跨境电商园区;丹阳眼镜在发展壮大中不断增加新元素,培育出全国最大的眼镜电商企业——江苏淘镜……在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丹阳成为“撬动”眼镜产业的重要支点和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重要窗口。

“丹阳眼镜”是全国工业类别中唯一眼镜类集体商标,成为闪亮的城市名片。如今,从高铁丹阳站向南望去,一路之隔的中国丹阳眼镜城、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两块招牌非常醒目。眼镜城外车水马龙,眼镜城内人头攒动,带着天南海北口音的采购商、消费者在这里挑选商品,市场的火热持续擦亮“丹阳眼镜”这块“金字招牌”。

科技加持 让眼镜更“吸睛”

随着虚拟现实、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眼镜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丹阳市眼镜产业探索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模式,抢占元宇宙发展新高地。

2023年10月,2023(第十届)江苏互联网大会在南京召开,会上发布江苏省元宇宙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光学镜片产业被纳入其中。这是自2023年9月元宇宙创新发展大会在丹阳召开后,丹阳眼镜产业迎来的又一重大利好,为加快推动丹阳眼镜高端转型注入一针强心剂。

迈步新赛道,丹阳眼镜行业先行者已开展试水探索,且颇有斩获。

拥有AR/VR相关发明专利11项的洪旭德生科技公司,与清华同方全资控股子公司同方鼎欣签署合作协议。该企业研制的全球首套五度数字化验配定制系统已进入商用,通过对每个人的眼睛都可以进行波形上下3D建模扫描,公司根据消费者眼睛的扫描结果以及年龄、应用场景等数据,在云端服务器里计算出这幅镜片的3D模型,实现验配精准5倍。目前产品已经在国内各大著名眼科医院等渠道中应用,获得较好的市场反馈。

此外,该公司在2023年建成丹阳首家“5G数字智造中心”的基础上,2024年开工建设年研发制造50万套智能穿戴高端AR眼镜生产线项目,加快培育眼镜产业新增长点。

丹阳缔造了中国眼镜的产销奇迹,现代科技的进步,又催生丹阳眼镜的新升级,健康监测、信息提示、交互导航……越来越多的智能眼镜被研发、投产、销售。丹阳眼镜人瞄准市场新机遇,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中,抢占属于“丹阳眼镜”的一席之地。

眼镜也要闯出一条“出海路”

随着直播电商的发展壮大,近年来,丹阳眼镜企业积极搭建电商平台,通过“云上的眼镜店”实现眼镜产业线上线下全场景融合发展。

在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专门开设了直播间、办公区、公共培训教室等,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服务。

“这是我们今年推出的新款墨镜,更轻更薄,佩戴起来也更舒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直播间发弹幕咨询。”2024年2月18日,在位于丹阳市司徒镇的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公共直播间内,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人员正在进行新春第一场直播,多款新品墨镜一亮相就吸引众多网友关注,“年货节”活动期间在多个电商平台中收获超200万元订单。而同楼层另外5个直播间里,多家产业园入驻企业也纷纷在线上“秀”新品。

汇鼎光学线上销售火爆,是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众多入驻企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目前园内共有企业16家,包含外贸经营销售企业、综合服务企业、电商培训企业等。2023年,产业园入驻企业电商平台销售额达到1.55亿元,全年直播超过3600场次。

不仅如此,丹阳眼镜企业还积极探索跨境电商出口发展模式。江苏淘镜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专注海外市场的企业。依托跨境电商平台,通过为海外用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淘镜实现了个性化眼镜的全球化自主销售,成功在北美市场站稳脚跟,2023年全年销售额超6.5亿元。此外,丹阳眼镜电商产业园还在同一年为入驻企业开展包括知识产权保护、跨境电商运营在内的30多场业务培训,为企业“出海”发展提供指导。

推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