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起笔,扬州市长以“三个名城”擘画“六个好地方”
江苏
江苏 > 要闻 > 正文

实干起笔,扬州市长以“三个名城”擘画“六个好地方”

图片

7月8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勇挑大梁——奋力书写‘走在前、做示范’新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活动第七场——“实干争先,以‘三个名城’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

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扬州视察,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扬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潘国强介绍,三年多来,扬州聚焦产业科创名城、文化旅游名城、生态宜居名城“三个名城”建设,全力打造“六个好地方”,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级台阶、达742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跻身全国城市前20。

实干争先,以科技创新跃升发展能级

城市发展的根本基础在经济,关键支撑在产业。

潘国强介绍,聚焦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扬州着眼服务支撑全省“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全力以赴推进产业强市建设,致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2023年扬州工业开票销售达8212亿元,近三年年均增长10.3%;省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新增数三年增长10.1倍,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较“十三五”末增长8%;入围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百强产业集群、工信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各1个。

2024年,扬州以“实干争先”接棒“发力奋进”,按下了比学赶超、奋勇争先的快进键。

2023年9月,扬州推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市行动方案》,聚焦“613”产业体系中的6大主导产业集群和13条新兴产业链,实施创新强基、转型升级、招商强链、壮企强企等六大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航空产业被确定为13条新兴产业链之首。排首位,足以可见扬州对发展航空产业的重视和决心。

此次发布会的现场,扬州市发改委主任陆安亚介绍,全市现有涉航空航天企业5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国省“专精特新”企业16家,深度嵌入中航工业、中国航发、中国商飞等供应配套体系,初步形成“材料—零部件—组件—系统件—整机”产业链条,正多元发展“科研、制造、低空、临空”等特色园区板块。

6月21日,扬州获批设立江苏航空航天(扬州)产业专项基金,总规模16亿元,这也是首批唯一一只航空航天产业领域专项基金。

扬州从无到有、重点培育的航空产业,正逐渐形成强磁场,一座“低空之城”蓄势腾飞。

图片

优势产业延链,新兴产业建链,最终靠的还是科技创新。

一组数据足见扬州科技创新的鲜明“气质”:2023年,扬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52.9%,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770家,国家创新型城市能力评价名列第33位。

当然,扬州并没有拘于已有成绩,而是不断寻求新的突破点。

扬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潘学元介绍,扬州将锚定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主航道”,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创高地。将通过大力实施“三项工程”、引培壮大“三类资源”、做实做优“三类载体平台”建设,积蓄起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的澎湃动能。

文旅共兴,“诗和远方”交相辉映

一千多年前,李白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让扬州成为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今天的扬州,先后荣获“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称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风景旅游城市,域内瘦西湖、东关街、个园、古运河、大运河博物馆等“网红”打卡地,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2023年扬州接待游客首次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千亿元。

新时代的“诗和远方”,有着怎样的内涵?

图片

今年3月,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文化旅游名城发展大会,出台《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政策,明确了“国际文旅名城”的发展定位:国际有影响、国内有地位,文化繁荣、文旅共兴,业态融合、充满活力,宜游宜业、体验温馨的国际文旅名城。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这座古今辉映的千年名城,如何将“一纸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潘国强指出,扬州将加快文旅产业补链强链、文旅产品提档升级、文旅资源串珠成链,积极探索人文经济学的新实践。

立足“国际有影响、国内有地位”,全力打响“来扬州,行大运”和“扬州最中国”旅游品牌,打造特色鲜明、四季旺游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立足“文化繁荣、文旅共兴”,全力推动城市旅游向城市度假转变、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加快创成国家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

立足“业态融合、充满活力”,放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效应,丰富研学游、美食游、体育游、康养游等旅游新模式,更好满足游客多元化、多样化旅游需求。

立足“宜居宜游、体验温馨”,不断提升游客满意度,积极开展旅游公共服务提质工程,持续优化交通引导、停车管理、物价监管等全流程服务,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聚焦“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扬州生动演绎“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让“诗和远方”交相辉映、绽放光芒。

生态宜居,绘就幸福生活鲜明底色

“生态宜居”是扬州城市名片,也是“美丽扬州”的精神内核。

空气质量连续三年达国家二级标准,长江扬州段水质达Ⅱ类,2023年扬州获“净塑城市”“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城市生态修复模范市”称号。潘国强介绍,当前,扬州围绕“打造美丽环境、创造美好生活”,正全力建设城乡协调、风景秀丽、人民幸福、充满活力的生态宜居名城。

图片

在打造美丽环境方面,扬州将持续厚植绿色底色,更大力度推进“蔚蓝扬州”“水美扬州”“净土扬州”建设,更高标准推动“绿杨城郭新扬州”建设,在建成并免费开放310个城市公园的基础上,每年新建提升城市公园20个以上、城市绿地100万平米以上,到2025年底,口袋公园步行5分钟全覆盖,建成区绿地率保持在40%以上。

在创造美好生活方面,着力把“扬州居”的内涵挖得更深,全力推进高品质住宅建设,提升物业服务整体水平;到2025年底,再改造老旧小区260万平米以上;完善“租、售、改、补”四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

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淮河生态经济区等重大战略在扬州交汇叠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让扬州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肩负重任。

近年来,持续实施长江、运河沿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2018年以来,长江干流扬州段退让生产岸线6.3公里,复绿152万平方米,生态岸线占比从2018年的47.5%提升至56.9%;关闭搬迁大运河沿线化工企业481家,并将10%以上国土面积划入国家级生态红线,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1.5%。至2023年底,全市国、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长江干流水质总体稳定达到Ⅱ类,京杭运河、南水北调沿线断面优Ⅲ比例100%。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持久战,还需久久为功。发言中,潘国强也介绍了下一步的发力重点:将严格落实《扬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构建“一心、一廊、三带”生态保护格局,守护长江、运河沿岸风貌完整性。打造一批生态保护修复亮点工程,高标准推进三江营、高宝邵伯湖群两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实施“一湖一策”综合治理,力争到2030年,将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打造成为淮河流域最具生态价值的美丽湖泊。

“扬州是个好地方”,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扬州的高度赞许,更是对扬州发展的殷切期望。以产业科创名城为脉、以文化旅游名城为底、以生态宜居名城为基,今日之扬州,路径更清晰、信心更坚定,以实干起笔把总书记擘画的好地方“新蓝图”变成生动的“实景图”。